【导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讲述了一位屠户和两只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和它们斗争以取得胜利的主题思想。课文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情节生动。适合七年级的孩子阅读鉴赏。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全解(七年级上册第18课文言文狼)(1)

01

学法导航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等几篇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再来看看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

①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

②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此,学习这篇文言文,首先要做的就是疏通文意,把握内容。其次,鉴赏课文,概括中心。

02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第一、指导孩子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指导孩子不看注释,看看能否大致读懂课文,不懂的字句可以猜一猜,也可以暂时略过。然后借助注释,疏通文句,读懂课文。

第三、积累文言知识。

【重点字词解释】

1、缀行甚远( ) 2、一狼仍从(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4、屠大窘( )

5、顾野有麦场( ) 6、场主积薪其中( )

7、苫蔽成丘( ) 8、弛担持刀( )

9、眈眈相向( ) 10、一狼径去( )

11、目似瞑,意暇甚( )( )( ) 12、屠暴起( )

1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14、又数刀毙之( )

15、乃悟前狼假寐( ) 16、盖以诱敌( )

17、禽兽之变诈几何( ) 18、 狼亦黠矣( )

【通假字】

止有剩骨

【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

2、其一犬坐于前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词多义】

1、敌:恐前后受其敌 ( ) 盖以诱敌( )

2、止:一狼得骨止( ) 止有剩骨( )

3、之:久之,目似瞑( ) 又数刀毙之(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西蜀之去南海( )

4、意:目似瞑,意暇甚(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卜者知其旨意( )

5、前:狼不敢前( ) 恐前后受其敌( )

【古今异义词】

1、屠自后断其股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第四、概括内容,梳理情节。

示例:屠户遇狼→ → → →

注意:

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侧重于搬运知识,死记硬背,极不利于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自主、合作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和课文注释来学习这篇文章,以积累文言知识,把握课文内容。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充满活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全解(七年级上册第18课文言文狼)(2)

03

感知形象,概括中心。

第一、感知狼的形象。

问题导航:

勾画出文中写狼的相关语句,说说突出了狼的怎样的特点和本性?狼最终的结局怎样?

答案示例: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二、感知屠户的形象。

问题导航:

屠户对狼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前后有何变化?结果有何不同?谈谈你所感知到的屠户的形象。

答案示例:

屠惧,投以骨 止 从 并驱如故

屠大窘……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

屠户:恐惧妥协、投其所好→机智勇敢、直面斗争

第三、探究文章的中心。

问题导航:

①狼的本性如何?最后的结局如何?屠户对狼的前后态度和做法有何变化?结果如何?我们会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呢?

②作者对这则故事有什么看法?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示例: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做人做事不能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否则就会自取灭亡。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全解(七年级上册第18课文言文狼)(3)

04

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第一、改写课文。

将课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第二、蒲松龄笔下的狼。

课外阅读《狼三则》,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

蒲松龄憎恶贪官污吏,在《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制造出“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

第三、传统文化中“狼”。

搜集有关狼的成语、谚语,并简要说说成语或谚语的意思。

与狼有关的成语:狼狈不堪 狼子野心 狼奔豕突 杯盘狼藉 狼烟四起 鬼哭狼嚎 狼吞虎咽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 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与狼有关的谚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前怕狼,后怕虎 披着羊皮的狼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在传统文化里狼的特点,以及人们对狼的态度:

狼的特点:凶残、狡诈、愚蠢;人们对狼的态度:厌恶、惧怕、憎恨。

第四、课外阅读狼的小说:《重返狼群》《狼图腾》,了解不一样的狼的世界。

2019年12月4日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全解(七年级上册第18课文言文狼)(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