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怀太子墓位于乾陵东南方向,杨家洼村北面的高地之上,西兰公路东侧约300米处。1971年7月至1972年2月,考古工作者对此墓进行发掘,出土600余件文物和大量精美的壁画,以“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客使图”和“观鸟捕蝉图”最具代表性——

唐乾陵布局图(章怀太子李贤之墓)(1)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章怀太子名叫“李贤”,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的次子。在乾陵景区内,对外开放的三座陪葬墓中,章怀太子墓的规模最小。1961年3月4日,作为乾陵的陪葬墓,章怀太子墓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远离公路,穿过东金村后,才能够到达章怀太子墓。2008年6月26日,高考结束之后,前往彬县旅游,经过乾陵的时候,我第一次参观了章怀太子墓。2020年3月4日,我操作自己的大疆无人机对此墓进行了航拍。

唐乾陵布局图(章怀太子李贤之墓)(2)

疫情期间,这里大门紧锁,停车场上空空荡荡,看不到一个人影儿。无人机从章怀太子墓门前的广场上升起,然后径直向北飞进墓园,院内的情况一览无余,周围的景象尽收眼底。

章怀太子墓坐北朝南,曾经的陵园范围较大,不仅限于现在院落内,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43米,占地面积约39亩。在南阙门遗址外,保存有一对石羊。近年,经过重新修葺,章怀太子墓景区的环境焕然一新,树木茂盛,白墙灰瓦。

唐乾陵布局图(章怀太子李贤之墓)(3)

宽阔的停车场

唐乾陵布局图(章怀太子李贤之墓)(4)

古朴的大门

陵园后方偏东北侧,矗立着高大的墓冢,外观呈覆斗形,底部边长43米,顶部边长11米,高约18米。如今,墓冢上方,种满树木,远远望去,好像一座小山包。

在墓冢的正南侧,有一座长方形建筑,这里便是地宫的入口处。此墓的地下部分为斜坡土洞砖室结构,由墓道、四个天井、四个过洞、三对小龛、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组成,全长约71米,宽约3米,深约7米。

在墓道两侧的墙壁上,分别绘制着《狩猎出行图》《打马球图》和《客使图》等著名的壁画;在前室四周的墙壁上,描绘着《观鸟捕蝉图》等反应仕女生活的壁画。

唐乾陵布局图(章怀太子李贤之墓)(5)

地宫入口处

唐乾陵布局图(章怀太子李贤之墓)(6)

高大的墓冢

章怀太子李贤(655—684),在高宗的子女中最有才,先后被封为潞王和雍王。上元二年(675),他被立为太子,期间三次监国,得到高宗称赞和朝野拥戴。但是,他也遭到武则天猜忌。

调露二年(680),武则天发现李贤私藏武器,以图谋不轨为名,将李贤废为庶人,流放到巴州(四川巴中)。文明元年(684),武则天主政以后,派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李贤的住宅,逼令自尽,终年29岁。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复位。神龙二年(706),将李贤遗骨迁到乾陵陪葬。景云二年(711),唐睿宗李旦追封李贤为“章怀太子”,与清河房氏(李贤之妻)合葬于此墓。

唐乾陵布局图(章怀太子李贤之墓)(7)

由南向北拍摄

唐乾陵布局图(章怀太子李贤之墓)(8)

由北向南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