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符号漫谈】 据说,宇宙飞船在太空拍摄地球,能够显现在照片上的人造建筑只有一个,那就是“长城”,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有一句话叫万里长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句话叫万里长城(你不知道的万里长城)

有一句话叫万里长城

【中国符号漫谈】

据说,宇宙飞船在太空拍摄地球,能够显现在照片上的人造建筑只有一个,那就是“长城”!

长城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

在21世纪的人们眼中,由一道砖石墙形成防御工事,简直没有任何用处,但在冷兵器时代,一道由士兵据守的城墙,对进攻方来说,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试想,你身披铠甲,手持盾牌,口衔钢刀,朝山顶猛跑,临近城墙时,呼嗤带喘的你来不及歇一口气,城墙上的滚木擂石就砸了下来,还时不时有带着哨音的箭矢射来。假设你还活着,能攀上同伴架好的长梯,仍要防着城垛上突然射来的箭,还有那防不胜防的“金汁”,金汁的名字好听,实际上是煮沸的粪水,一旦泼在身上,那伤口必然化脓腐烂,虽只是烫伤,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也是必死无疑!见识到了吧,难怪长城自秦朝建起,历代王朝无不修葺、延长、加固。清兵入侵,从不走山海关,他们选择的破城路线或有内奸接应,或挑兵力不足,明军会不战自溃的边关破城。

万里长城,历代王朝下了如此大的本钱,他们在防备谁?答案很清楚,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不事生产,他们的生产资料就是草原。他们饲养马牛羊和骆驼,既是食物,又是商品,也是交通工具。除了肉,他们所有生活资料都需用牲畜或肉或皮毛来交换。当灾患年景,他们索性用掠夺来满足生活需要。游牧民族生长于马背上,部族群居,部族间为争夺草场、牲畜、女人,时常发生战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彪悍的民风。

中国历史上的元、清两代,就是强悍的游牧民族通过蚕食边境,最终击败并统治了整个华夏。

战国时候列国争霸,各国修长城主要是为防敌国兼并,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才是为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

长城分布于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市区。其中河北境内长城有两千多千米,陕西境内有一千八百多千米。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长城,大都是明代修的,明长城总长度超过八千八百千米!

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万里长城,如此大的工程,会有多少人参加建设呢,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当时的全国人口大约两千万人,修建长城先后动用了近一百万人!全国每二十人中就有一人来修长城。

有人以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调集全国力量修建了万里长城,实际并非如此。燕国、赵国和秦国是战国七雄中靠近北方的三个国家,他们始终受到北方匈奴的劫掠,为防匈奴,三国早就建起了御敌的长城。到了秦始皇称帝,派人把三国修建的长城联在一起,这才真正有了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在建筑施工中自始至终秉承 “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在当时创造了不少独特的施工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

到了明朝,烧砖的技术已经成熟,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提高了建筑质量。许多关隘的大门用青砖砌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虽已风化,拱门却仍威严峙立,可见当时砌拱的高超技能。从一些城楼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秦代修筑长城总结出“因地形,用险制塞”的重要经验,成语所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讲的就是在城墙重要地段建成的“关”。修筑关城隘口一般选择在两山之间的峡谷,或河流转折处,或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同样。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万城长城虽早已失去军事上的作用,但仍巍然屹立,她显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展现着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势力的坚强意志与聪明才智。万里长城永不倒!!

惠灵顿雅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