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说,我身上已经没有那些你们期待的精彩故事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心酸和孤独是不是近义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心酸和孤独是不是近义词(不再是我二十岁失恋的时候)

心酸和孤独是不是近义词

(1)

我说,我身上已经没有那些你们期待的精彩故事了……

有人说,“我不信。”

老实讲做我们这行都喜欢杜撰一些故事,把自己朝传奇、别树一格的方向塑造。毕竟每个人从小就知道人这辈子不能白活,要精彩,要无与伦比,要活得足够尖锐才能刺破生活的种种壁垒。

但是,我又发现所谓的跟别人不一样、标新立异,只不过是把参照物放在一个比你普通的人身上,若然换个对象,你也只不过是名普通人,普通得会落泪,会喊疼,会心碎,然后不知所措,整个夜里,像发皱的鼓面只剩闷沉闷沉的声音……

因为我居然会想,会想,“你们喜欢看我写什么?”

我自己也意识到好像变得喜欢讲道理,喜欢用道理来征服你们,喜欢包装一些概念充当道理将自己挪至高点,然后区分我跟你们是不一样。

事实上,这样的文字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回头一看有点杂乱无章, 好的文字都该借助生活上的摧残来获得一份感性的嘉赏。

所以我该回去,回到那个状态,年少时期的状态,那个没人看我文章的状态,不好奇这世界的状态,不追求文字的质感也不过分渲染,只靠着教室里窗边的位置,十月份的秋季,黄了树叶,黄了世界,黄了手中的笔尖……

下课铃响了又响,毫不在意。

那回我正写第一部小说:《观众》。

估计这里没人读过,很粗糙,用原稿纸写,两三万字,回到家打到电脑上,再叫一个女同学用A4纸打印出来。

男主角叫“蓝天”,名字并非取之当时一望无际的蓝天,而是教室的垃圾桶牌子——“蓝天牌”垃圾桶,也许跟这有点关系,故事很烂,属于校园言情, 当时不清楚自己有多大勇气或放手一搏的决心传阅给别人看,给其他班的人看,看完的人不清楚基于什么原因,都在后方给我写下一句:“你真棒,坚持加油。”

我很傻,真的坚持加油下来,其实都是带点赌气的成分,我是想证明给所有人看,“郭栩鹏你是真的能坚持下来”。

没想到身边叫我“坚持加油”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接着又跟一批一批不同的人赌气,其实谁在乎你是否能坚持加油下去……大不了都是对生活的无力感说些安慰的话语罢了。

毕竟生活哪来这么多激情,哪来这么多斗志激昂的话语,大家都是跟岁月、青春、光阴拼命地死磕……

(2)

很奇怪这过程,人总需要不停地坚强。面对一些事情,一些想逃避的事情,总有一把声音叫你坚强,而“坚强”这词对待男人尤为苛刻,男人不坚强宛如女人出轨般可耻,我常常接纳这份“可耻”,面对大部分的困难,并非都能咬牙然后大喊,“我可以!”

我会落荒而逃,会狼狈卷缩,属于天生易受惊吓的特质,像刺猬,遇到灾难不是拼命地逃跑,而是原地把自己死死地包裹……然后等待灾难漫过全身……

虽然我曾给你们有过很坚强的人设,或多或少带点弄虚作假的成分。生活上我真不能做到钢铁般的意志,那是多狠心的一个人才能把情感削成接近零的状态,然后罔顾一切。

更奇怪的是, 老板们都喜欢充当心灵导师,喜欢分享很燃的片段,我们喊累了,就在网上转发一篇激昂的文章,我们想放弃了,又跟我们转发名言,然后继续埋头苦干,过得充实却不知道在充实什么。

于是老板迷上如何琢磨点燃我们,我去过形形式式的公司,听过许许多多特色的商业模式,每家公司都有大方向,都想独占鳌头,都想垄断某部分市场,恰恰缺少一些小方向,还没走出第一步,就开始想第十步。

真正走到第一步,原以为是平底路,结果都是泥淖,于是泥足深陷。

方向渐渐弄不清,只好继续鼓舞人心。

这过程人开始现实,现实得背后说老板的坏话,现实得工作的质量下降,现实得就像我经常说自己是从漫画里走出来的人,如果你们知道,现实我真不是这样,或许你们就会取消关注——

“原来,郭栩鹏,你就长得这德行!”

(3)

然而面对这种现实,你们会发现为什么我最近喜欢讲道理,为啥大部分新媒体的人都喜欢讲道理,好像能从一些自我编制的道理中找到一丝半点的慰藉,这么一丝半点的慰藉或许就是对未来日子的一点残余的希望。

因为解剖现实后,发现现实不再是残酷,它不再是我二十岁失恋的时候,近乎绝望的近义词。

它是生活里、世界里本来存在的东西,只是都被梦想、被未来、被安逸吸引了,乃至把它忽略以至想含糊地无视。

其实现实就是限制,它限制了我,限制了所有人,你再怎么想回到过去,回到林木葱郁的校园,回到日照饱满柔和的下午,回到身穿白衣服悠闲地走在校道的日子,你都不可能回去,美好的回忆会把如今的你衬托成一条壁虎,你只能继续在灼热的大地上爬行。

如广州十月份从高楼大厦投下的影子,外表看起来深邃,其内人心冰冷,冰冷。

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