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贵州省四大名镇:两大旺族与溪聚村(1)

宋琬(1614-1673年),清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在清初诗坛,宋琬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更获誉“一代诗宗”。

如今坐落在莱阳城里大寺街中段的莱阳市博物馆,就是在宋琬故居的基础上建成的。牌匾上“一代诗宗”的名头,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徜徉在诗篇的银河之中。作为宋琬在莱阳生活的见证,宋琬故居是莱阳当仁不让的文化地标。

莱阳宋姓总体分为两大支,一支以宋琬家族为代表,另一支以宋继澄家族为代表。史志资料在提及宋琬时,大多会如此描述:“宋琬,莱阳城东溪聚村人。”

为何宋琬的故居在城内,而记载说他是溪聚村人呢?

原因并不复杂,古代人的宗族观念很强,即便迁徙外地居住,在数代之内仍以祖居地为原籍,而溪聚村就是宋琬家族的祖居地。

据考证,宋琬的祖先原来是宁海州(现在的文登市宋村)人,元朝时迁徙到昌阳,也就是现在的莱阳龙旺庄街道溪聚村。

能够培育出一代诗宗的家族,必定不是泛泛之家。宋琬的父亲宋应亨是明天启五年的进士,曾经出任河北清丰县的知县、吏部稽勋司郎中。

在任的五年多时间里,宋应亨勤于政事,体察民意,在调任之后,当地老百姓仍然念念不忘,在当地建了一座“益咏堂”(也叫做“应亨祠”)以示纪念。

每年的二月二十八日宋应亨生日当天,当地老百姓都会在祠前举办庙会,有资料记载说是陈百货于祠前,三日乃罢,宋琬家族诗书传家的开山鼻祖人物,当属宋琬的五世祖宋黻。

他是明朝莱阳第一位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由于元末明初的战乱,胶东大地荒芜不堪。明初百余年来,莱阳人口稀少,民生渴酸,文教荒芜,科举不振。

唯宋为最早博高者。民国《莱阳县志中的《宋廉访(宋琬)墓志》记载:“明初无举进士者,自公高祖莱阳学风由此渐起。因此后世有“莱阳科名发于宋黻”之说。

宋黻晚年移居莱阳城里。以此为端,宋氏家族诗书传承,积德善庆。

四世孙宋应亨为明天启进士,五世孙宋璜、宋琬俱考中进士,有“一门三进士”之称,家业大兴。宋氏遂成为莱阳世家大族,闻名海内。

宋黻天资聪敏,15岁时考取秀才,30岁中举人,明天顺四年(1460)得中进士,大器晚成。其为人天性笃孝,清肃俭约,性格坚毅不挠,在朝中为官见识过人,直言敢谏。

1470年,宋黻升任浙江按察使副使他在此任上三年,勤敏廉明,门庭清肃,洁操如一,甚获时人好评,颇受后世敬重。1473年,宋黻病故于任上,终年53岁,死后归葬溪聚村祖茔。

旧社会贵州省四大名镇:两大旺族与溪聚村(2)

宋琬

溪聚村位于莱阳城东,隶属龙旺街道办事处。村庄不大,300多户,千余人口。村碑记载:明初形成聚落,因几条溪水汇聚于此,所以得村名“溪聚”,不同于某格庄某家等通俗叫法,是一个颇为文雅的村名。

文雅的村名背后往往意味着村落形成之初这里有过文化人的足迹。而事实的确如此,诗书传家的宋氏家族为溪聚村打上了鲜明的文化烙印。

溪水从瓦屋夼山涧流出,像一条玉带,环绕着整座村庄。几百年来,源远流长的溪水,是村民心中美好温馨的记忆。村庄南面是低矮的丘陵群连绵起伏,拥抱着溪聚村。

山环溪聚,乃风水学上称颂的上佳宝地,所以此地明初便形成村落,迄今已有600年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村落。

进入溪聚村,几排房屋掩映在绿树鲜花丛中,石头堆砌的院墙低矮,高低不平,隐隐透着岁月的沧桑;几条小胡同狭窄幽长,站在胡同口,迎面吹来的风带着历史的况味。

在这些古老的院落间徘徊,抚摸着残砖断瓦,仿佛触摸到岁月深处的一抹阴凉,总感觉还应该有什么未知的存在,提示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以及生命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在小巷深处,有一株参天的古槐,粗壮的躯干早已中空,遍布沧桑但树干顶部枝桠繁密,油绿的叶子层叠交错,绽放着生机与活力。

石头垒砌的围基,将古槐圈在中间,护佑着这棵上了年纪的大树。古槐东边是一座荒废的老宅子,西边是现代感十足的新居。古槐站成一座岁月的界碑,左手荒凉,右手繁华。

西边屋子里住着精神矍铄的张姓大爷。据大爷介绍,古槐年岁很老很老了,建村之初就存在,迄今应该有六七百年的历史。而这座荒废了的宅子,从残存的石墙,也能看出年代老的老人也说不清。查阅莱阳的古籍资料,没有找到关于溪聚村古槐的记载,或许因为地处隐秘,鲜为人知。

张大爷是明朝大理寺卿张梦鲤的后人,说起祖上的荣光,大爷侃侃而谈。

张梦鲤(1533-1597年),字汝化,号龙池,累功至从一品,九卿之一,现今双山张氏九世祖,以功勋著,赐祭葬,进阶通议大夫,其后代发展壮大,逐渐奠定了古代莱阳发展壮大,逐渐奠定了古代莱阳第一门的地位。

其长子张嗣诚(1562…1619),字伯行,号从龙,明万历乙未进士,累官户部、工部主事,万历三十年出任会试提调官、武科阅卷官。万历三十九年,升广德州知州。

万历四十七年升山西按察使司事分巡冀南道,持节赴任,不久因病去世。葬于溪聚村南,其墓前有牌坊,上书“万历年间双山祖阡溪聚”,两侧有对联,右边“莱海宗陵”,左边“山环溪聚”,很是气派。

上世纪50年代陵园曾遭损毁盗挖,然墓穴犹在。每年清明前后,还有许多张氏后人来此祭奠先祖,其中不乏来自台湾、北京等大城市的。

好多上了年纪的村民还记得陵园的牌匾上有“山环溪聚”几个大字,提示着此地钟灵毓秀,风水俱佳。

其后张嗣诚的儿子张载徵与三孙张重曜亦先后葬在溪聚村南。明清两朝,双山张氏“一门九进士”,享誉胶东。

一座小村落,竟然留下了莱阳两大望族的足迹,山环溪聚的村庄足以点燃世人的好奇。虽然,岁月的流逝带走了它曾经的荣光,但这座古老的村落,正如同那棵生命力旺盛的古槐,陈腐中孕育着希望,衰败傍依着新生。

透过古槐繁密的枝叶仰望天空,溪聚村的蓝天分外美好。

(作者:张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