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嘹亮,唱响浓浓民族情;

乐曲声声,传送和谐中华情。

舞蹈《女儿歌》

舞蹈《女儿歌》取材于乌蒙彝乡普遍流行的彝族婚嫁习俗创作而成。以“千千情丝、洋洋喜气、悬悬而望”三部分组成,完整地描摩出彝家嫁女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不舍之情、对婚嫁来临的幸福喜悦之情、对美好未来充满梦想希望之情,赋予了舞蹈《女儿歌》清新之美、喜庆之美和乡愁之美,更撩人之心,更动人之情。请欣赏彝族舞蹈《女儿歌》。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1)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2)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3)

苗族舞蹈《瓦哈木》

山乡春早,鸟儿鸣唱,山风轻轻舞,画眉声悠扬。米朵咪彩情定山乡,引来凤蝶舞,引来凤朝阳。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4)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5)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6)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7)

彝族器乐曲《唢呐叙乐》

彝族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历史悠久、能歌善舞的古老民族,其歌舞和音乐艺术内容极为丰富,无论是婚嫁办丧。逢年过节还是劳动间隙,都要用音乐与舞蹈来抒发情感。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8)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9)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10)

瑶族舞蹈《秀蒙斋筛》

瑶语“秀蒙斋筛”汉语为瑶族度戒。它是瑶族重要的宗教活动仪式。是瑶族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接受道德伦理考验的主要传统礼法,凡年满12岁以上的瑶族男性必须拜师受戒,进入成年阶段,步入社会。

瑶族度戒2004年,被列为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11)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12)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13)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14)

彝族歌曲《马樱花开幸福来》

接下来献给大家的,是歌曲《马樱花开幸福来》。乌蒙彝山,最为迷人的景观是阳春三月,马樱花开的季节,这里有马樱花的灿烂热烈,万紫千红,更有彝家儿女的豪放开朗,蜜意柔情。

歌曲《马樱花开幸福来》以彝族原生态“山歌调”为音乐原素谱写,并融入彝族欢度“三月三”的节目氛围,以四人男声组合的形式演唱,用彝语和汉语的交替演唱,使歌曲既保留了原生态的民族特色,又加入现代音乐元素的色彩,在听歌赏曲的同时共享马樱花开带来的幸福,共赏阳春三月的人间美景。请欣赏。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15)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16)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17)

苗族器乐曲《欢聚》

芦笙是苗族的主要乐器之一,他们边走边吹,吹奏的调子有鸡叫调、敬酒调等、也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是表达苗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今天他们欢聚一堂,来了……。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18)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19)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20)

彝族舞蹈《喽哆哩》(汉译:《跳乐》)

撒尼人姑娘善良聪慧,柔情恣性,劳动造就了她们矫健的身影,生活赋予了她们纯朴的心性。合着欢快的旋律,她们跳向美好的未来;伴着生活的节奏,她们舞出了自己的美丽。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21)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22)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23)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24)

苗、壮、彝民族器乐连奏《情调》

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独特的乐器,苗族有掌不来、掌阶;彝族有月琴;壮族有双管笛等,不同乐器演奏出不一样的旋律,每件乐器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这就是它们相同之处,这些乐器都为情而产生。下面请听掌不来、月琴、双管笛、掌阶连奏不同民族的情调。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25)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26)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27)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28)

彝族男女声对唱《千里路上恋妹来》

彝家阿哥勤劳善良,彝家阿妹聪明豪放。一对恋人山崖对唱,彼此呦呦诉衷肠。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29)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30)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31)

彝族舞蹈《跳脚舞》

八月的珠江源头,秋高气爽,硕果飘香。说起彝族歌舞,就曲靖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是确比舞,但也有许多人知道,沾益炎方卡居村委会的彝族歌舞——“跳脚”也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每逢喜庆日子,彝家儿女载歌载舞,黄莺亮翅、麻蛇退皮、搓脚撵蛆、抓石打鸟、八仙过海、叠罗汉等等,一招一式,古朴强劲,深然一体,寄托着对先人的怀念和尊重,让我们拭目以待。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32)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33)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34)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35)

彝族器乐曲《比咧唛》

“比咧唛”在彝语中意为唢呐,该器乐合奏就是在丧葬仪式上用唢呐吹奏的曲子。第一段“起棺调”,乐曲气势宏大,隆重肃穆,大有送主登程,回归天地的意味;第二段“散花调”,欢快舒展,意为逝者走的是撒满鲜花,通向天界的极乐之路;第三段“哭丧调”旋律自由缠绵,表现出些许生死离别之情;第四段“猜谜调”,热烈欢快,似乎传递出生者对死者的欢送祝愿,对未来的猜测憧憬。请欣赏器乐:《比咧唛》。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36)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37)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38)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39)

彝族歌曲《兹哉咗咪》(汉译:《织麻歌》)

撒尼人民勤劳热情,心灵手巧,拥护党的正确领导,新中国成立时,陆良打鼓村的撒尼人民利用古老的民歌音调,重新填词编创了一首“织麻歌”献给党和人民。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40)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41)

彝族舞蹈《烟之恋》

对歌、装烟、跳咚得,师宗干彝族姑娘小伙的情路总是如此独特而精彩。师宗干彝族婚俗也因它的独特性,于今年被列入师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师宗彝家青年男女烟筒旁那炙热滚烫的恋情。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42)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43)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44)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45)

器乐合奏《欢乐的苗寨》

黑松林的山青了,马摆河的水绿了。糯米酒飘香了,牛角杯举起来了,苗家的好日子来临了。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46)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47)

苗族歌曲《歌唱阿卯》

苗家姑娘像一朵鲜艳的映山红,看——她那件描绘故土田地、高山的花衣;那条描绘着苗家人迁徙过程的花裙子,像一群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看看——夕阳西下成群的牛羊伴着歌声归寨了;再看看——那背着满满一框玉米的奶奶,微笑着转过她满头大汗的脸。苗家可歌唱的东西太多了。为何苗山鸟语花香、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粮食满仓、歌声不断,是因为她们的勤劳勇敢,更主要是他们赶上了这个好时代。感谢新时代为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苗家人民永远歌唱你。

12人双人舞的队形怎么摆(舞格要跳得这种好瞧)(48)

彝族舞蹈《转场·确比》

确比,是彝族丧葬仪式中的舞蹈。彝族的丧葬仪式,是对逝者的一种超度和赞颂,《转场·确比》的创作者们,认真体验感悟了这一特殊的现象,深深受到彝族人民科学、乐观、积极向上生死观的启迪,从而创作了别具特色的舞蹈《转场·确比》。以“生命之树”为中心,赋予了传统确比围跳的“松树”于生命的意义,诠释了既深奥又浅显的生命哲学,让观者获得心灵的启迪,审美的享受,请欣赏彝族舞蹈《转场·确比》

壮族歌曲《那荡》

壮语“那荡”,汉语为:童年的记忆。

“三月三”是壮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到三月三,壮家儿女们就各自带着各家的生产生活用具,欢聚一起,敲竹打篓,舞起节日的欢乐,诉说相思的情怀,唱起童年的记忆,传承古老的旋律。

彝族舞蹈《邗绰》

在家种地庄稼好,出门求财财源旺。彝家山寨好风光,家家户户盖新房。请来亲朋和好友,欢欢喜喜上大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