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三山志》)

中华文明从诞生到北宋大部分时期内,中原地区一直都是各个朝代的都城、经济中心。但因为战乱、人口、政权等所在地的变迁,就形成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衣冠南渡”现象。

华夏历史最神秘的时期(华夏历史之衣冠南渡)(1)


  第一次衣冠南渡是在西晋时期,中原地区总是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周边的部落也开始了建立各自的政权,威胁西晋王朝,以致于酿成永嘉之祸。因此,晋元帝率领文臣武将一起往南迁移,也就是历史上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也是首次大规模南迁。

  西晋乱局,始自八王之乱。由于几位掌握重兵的宗王纷纷卷入争夺最高权力的动乱之中,终于演变成破坏性极大的“八王之乱”。从公元291年第一个宗王司马亮被杀,到311年东海王司马越的郁郁而终,历时二十一年。在入侵中原的胡人中,几乎所有的胡人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十分野蛮,许多胡人还保留着食 人的兽性。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最终西晋王朝在并不强大的蛮族的攻击下彻底灭亡,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分裂大混乱的时代。

  西晋末年,中原地区大乱。周边部族内徙建立割据政权,西晋惠帝时,朝廷腐败,发生八王之乱。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後来的前赵)。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馀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建兴四年(316年)匈奴王刘曜攻陷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亡。

  北方大部领土在内乱后沦陷于匈奴人刘渊的后汉政权和羯人石勒的后赵政权之手,帝国摇摇欲坠几近崩溃,五胡乱华的时代则刚刚开始。一时山河破碎,神州陆沉。

  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建武年间,建武元年(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准备到建康(今南京)建都,任王导为丞相军咨祭酒。东晋渡江后,中原汉族士族等臣民相随南逃,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王导,字茂弘,小名阿龙,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县北)人。从小胸怀大志,才智出众,度量宏大。士人张公见而奇之,称“此儿容貌志气,真是将相之才!”琅琊王氏是山东声势最显赫的世家大族,王导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世代做官的官宦家庭,从小受到极其严格的家学训练。那时文人不以著书立说为尚,文化的传递主要依靠士家大族的家学,而家学的弘扬都是在士家门第内完成。从《世说新语·排调》琅邪阳都的诸葛恢与琅琊临沂的王导“共争族姓先后”一事来看,王氏与诸葛氏都有旧族渊源(南阳诸葛亮也来自琅琊诸葛,可见这些士家大族人才辈出)。这些士家大族,起兴于东汉时期,在魏晋时期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进而后来演变出独特的东晋门阀政治集团。由王氏兄弟为首的士家大族掌握东晋军政大权与司马睿共同治理东晋的局面,被后世称之为“门阀”。这种中国历史上仅存在于东晋一朝的政治形态,是当时皇权不振、士族专兵这一现实决定的。虽然“门阀只是皇权政治在东晋百年间的变态,是政治体制演变的回流。”(田余庆《东晋门阀》),但也在一百多年里独领风骚。名士周顗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经济、文化中心的较大的转移,一般都以“衣冠南渡”名之。

  第二次衣冠南渡是发生在安史之乱期间,正是因为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在这之后,胡族进攻中原,唐朝进入割据时代,混乱的五代十国等等,都造成了人口迁移。因此,在中晚唐到五代十国这期间发生的衣冠南渡,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这段时间,从安史之乱的“明皇幸蜀”到黄巢起义时的“僖宗幸蜀”,四川成为了唐王朝最后的回旋之所,也成为了人口迁移的另一个主要方向,之后朱温篡夺大唐正朔,另一只旁系的李氏子孙占据南方小部(即李煜的那个南唐,南唐李氏本姓却是徐),大量中原人口向南方迁移,南方地区与北方中原的差距开始缩小。有学者甚至认为,南北人口甚至已接近均衡。

  一般认为,中晚唐至五代十国的这次衣冠南渡,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江南的经济和人文基础。

  唐刘知几《史通邑里》:"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后用以借指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奔之事。也指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中原士庶南迁之事。

  第三次衣冠南渡发生在靖康之难时期,1126年(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兵攻克宋都城汴京。1127年(靖康二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等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靖康之乱后,北地宋人纷纷渡淮南奔。不久之后蒙古有占领了中原地带,久而久之,南方地区就成立南宋的统治中心。此次南渡,发生在1127年(即赵构建炎元年、靖康二年),故也称建炎南渡。这一次的衣冠南渡就被称为“建炎南渡”。词人李清照于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避乱至江宁。在此期间,她的一个著名断句,“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在当时流传甚广。当时,杨万里的易学为之悲愤。

华夏历史最神秘的时期(华夏历史之衣冠南渡)(2)

  经过三次衣冠南渡,人口迁移和都城的迁移,都使得经济中心从中原地区转向江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