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丢人啊,还能怕什么?

一般人以为,古代主仆之间,完全是人身依附关系,“主要仆死,仆不得不死”,这未免有些夸张。贾府的主子也会顾忌仆人的生命,鲍二媳妇上吊也有娘家亲戚试图告状来敲诈,金钏儿跳井贾政也会视为“暴殄轻生的祸患”。

贾宝玉后来对袭人的态度(袭人被贾宝玉飞起一脚踢中)(1)

但是,“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仆人迟到,王熙凤命令“打四十板子”还是执行家法,而“烧了红烙铁来烙嘴”,“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叫他们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地下,茶饭也别给吃,一日不说跪一日”等等匪夷所思的酷刑,在贾府之中却是信手拈来、不以为异。

宝玉虽然温柔,也不是没脾气的。除了泼在茜雪裙子上的一碗茶,还有发了痴病时,“贾母便拉住紫鹃,只当他得罪了宝玉,所以拉紫鹃命他打”,把打丫鬟视为治疗少年疾病的灵药。

贾宝玉后来对袭人的态度(袭人被贾宝玉飞起一脚踢中)(2)

不止这一次。宝玉初见黛玉,因黛玉没玉,就砸了自己的玉,贾母说“你生气,要要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黛闹纷执又砸玉,贾母和王夫人“便将这祸移到袭人紫鹃两个人身上”“将他二人连骂带说教训了一顿”。甚至在宝黛见面以前,王夫人就介绍宝玉“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他的两三个小幺儿出气”,把用小厮撒气视为平常。

贾宝玉后来对袭人的态度(袭人被贾宝玉飞起一脚踢中)(3)

从以上种种来看,宝玉就是踢袭人、或者踢别的丫鬟一脚,对于宝玉这样的公子而言,也无关紧要。甚至会被溺爱他的长辈,视为正常的、良性的发泄情绪的途径,说不定还会加以表扬呢。

但是对于袭人来说,就大不一样了。

贾宝玉后来对袭人的态度(袭人被贾宝玉飞起一脚踢中)(4)

首先作为一个人,在没有犯错的情况下,被人踢了一脚。身上的伤痛轻重是一回事,脸上如何下得来?当看的茜雪,不就是因为无辜被泼茶,羞愤离去吗?稍后的金钏儿,不就是因为被打一巴掌,羞愤而自杀吗?

好吧,你说袭人有“奴性”,也了实际利益可以放弃尊严,这话倒也没错。那么我们就从实际利益的角度,来看看宝玉这一脚踢过来,袭人损失了多少?

贾宝玉后来对袭人的态度(袭人被贾宝玉飞起一脚踢中)(5)

宝玉踢袭人发生在第三十回。第三十一回就是“撕扇子千金作一笑”。在晴雯跌扇的小争执中,有两句话特别要注意。

一句是袭人:“在那边早已听见,忙赶过来向宝玉道:‘好好的,又怎么了?可是我说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

贾宝玉后来对袭人的态度(袭人被贾宝玉飞起一脚踢中)(6)

对比一下芳官和小蝉起口角:“有几个伶透的,见了他们对了口,怕又生事,都拿起脚各自走开了”,伶俐人是避祸,袭人却听到纠纷就往前凑,是她傻吗?

当然不是。是袭人自己说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她已经把自己视为怡红院里的头号奴才、大总管、代行主妇权力的“主持工作”者了。事实上她也的确代行大总管的职权,在王夫人不公开地任命以前,她已经代行职权了。

贾宝玉后来对袭人的态度(袭人被贾宝玉飞起一脚踢中)(7)

有这样的事实基础,在她眼中,她在怡红院里的身份,等同于赖大在荣国府的地位。这样的地位,居然被宝玉踢一脚,情何以堪?

更要紧的是,与她的自诩形成对比,一是晴雯的尖刻回答“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一是袭人自己“忙赶过来向宝玉道”。晴雯的尖刻是晴雯,问题是两个人吵架,袭人为什么只对宝玉说话?稍后对晴雯却是“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这样做小服低?

贾宝玉后来对袭人的态度(袭人被贾宝玉飞起一脚踢中)(8)

因为袭人一方面以大总管自诩,一方面却深知自己并没有大总管的身份,情虚气怯。

一个未被任命的领导,一个事实上主持工作的领导,一个怀着“争荣夸耀”的野心想当领导的领导,一个下属和同事不肯服气的领导,袭人的处境十分尴尬。

贾宝玉后来对袭人的态度(袭人被贾宝玉飞起一脚踢中)(9)

她想得到提拔,但是苦于没有机会(稍后向王夫人“进谗”,明显是受这次事件的影响,找机会走上层路线)。她最怕这时候出事,会影响她的威信,进而影响前途(为了争取群众基础,她宁可冒雨去开门,这在平时是小丫头们的工作),偏偏这时候被宝玉飞来一脚踢中,是一般的小丫头都没有遭遇过的委屈和丢人(“我长了这么大,今日是头一遭生气打人”),发生在她身上,就加倍地丢人。

贾宝玉后来对袭人的态度(袭人被贾宝玉飞起一脚踢中)(10)

这样丢人的事,宣扬出去,不可能得到任何赔偿,只会更削弱威信。袭人又怎么敢声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