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二月和一月,我国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在寒冷的气候中,有的人穿着单薄仍然活蹦乱跳,而身体较弱的人们即使在厚重衣物的包裹下依然 “冻手冻脚”,倍感煎熬。龙华医院风湿科王骁副主任医师建议大家,在防治“冻手冻脚”时,还需“动手动脚”。
“冻手冻脚”是吃少了?
地铁里,一位身材苗条、穿着入时的白领女士一边轻轻跺着双脚,一边摘下手套,对着双手哈了口气,不断搓揉着手指,希望能快些温暖冻僵的手脚。为了保持体型,她长期以来每天只与蔬果沙拉、酵素等“轻食”为伴,几乎不吃谷物和肉类,谈脂色变。长期不合理的饮食和过度减肥明显损害了她的健康,表现为秋冬季节都手足冰凉、月经周期紊乱。
王骁认为,这样的人群而言“冻手冻脚”只是表象,营养缺乏导致气血不足,体内脂肪含量过低导致内分泌紊乱才是健康出问题的真正原因。科学研究表明,人体脂肪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女性体脂低于18%即可显著影响内分泌,甚至导致不孕。追求身材苗条应注意方法,正常饮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配合坚持科学锻炼,往往会有惊喜。
5岁的小明又感冒了,小明妈妈立刻向幼儿园老师请假,并迅速带他到医院“挂水”。厚重的羽绒衣、棉裤、手套和帽子是小明冬天的 “标配”着装。躺在小床上的小明一边“挂水”一边出汗,可手脚却是冰凉的,小明妈妈熟练地拿出两个热水袋温暖小手小脚。
王骁说,其实,小明的过度保暖正是感冒的诱因。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是小儿的生理特点。儿童时期的“冻手冻脚”有身体尚未成熟,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弱的生理因素。因此,他们并不比成年人怕冷,也不需要刻意多穿衣物。
相反,不少儿童活泼好动,容易出汗,如穿着过于厚重的衣物,出汗更多,汗湿的衣物如不及时更换,稍遇风寒就会导致感冒。反复感冒常常导致小儿身体虚弱,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一感冒就“挂水”治疗更是陋习,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挂“抗菌素”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即使挂“抗病毒”药物,也未必真有好的疗效。相反,反复静脉点滴会刺激血管,导致血管收缩,加重“冻手冻脚”的情况,加上其他可能的不良反应,往往得不偿失。
对于儿童患者的治疗要尊重自然规律,古人云“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相当有道理。尽量少戴帽子,避免穿过多衣物,合理饮食,鼓励小儿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是每位家长都应建立的科学观念。
此外,除了年轻人、儿童容易“冻手冻脚”,老年人在冬天更容易怕冷。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日渐衰老,代谢速度减慢,身体对于自然界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也相应减弱。因此,老年人通常较年轻人更怕冷。有的以虚弱为主,有的则在年老体衰的基础上,又有痰湿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
从中医角度来讲,“冻手冻脚”如何防治?王骁认为,总的来说,中医对“冻手冻脚”基本原因有两个主要方面:虚:气虚不足,阳气亏虚,手足失于温养;郁:由于气滞、血瘀、痰凝等多种病理因素导致阳气郁滞,不能通于四肢。但很多时候,二者兼有,情况复杂。只有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才能明察秋毫,给出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
防治“冻手冻脚”常需“动手动脚”。中医认为“动则生阳”,科学合理的锻炼可以补充机体阳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脏腑功能,对于缓解四肢寒冷,提高身体素质,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对于改善手足冰凉有效的锻炼方式主要是有氧运动,推荐慢跑和游泳。炎热季节适宜游泳,寒冷季节则可慢跑,不仅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微循环,还能提高免疫功能。不常运动者,可以从较短时间、距离和强度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以呼吸心跳轻微加速,微有汗出为度。年轻人需适当增大运动强度,延长锻炼时间才能达到满意效果,例如每周至少2-3次,每次30-40分钟。对于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一定要量力而行,并配合专业医师指导。
坚持合理锻炼一个月,往往就能见到明显效果。将合理锻炼转化为习惯,长期坚持,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由于手足寒冷是非常普遍的症状,往往是身体适应能力不佳甚至是多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配合医生合理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