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8

人物介绍

子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

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

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三人皆孔子弟子。

论语一言以蔽之的感悟(论语解读不知其仁)(1)

字词解释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当时算是较大的诸侯国了

“乘”读sheng (剩),量词。

“使”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下文两个“使”也一样

“赋”指兵赋,钱穆说:“古者征兵员及修武备皆称赋。治赋,即治军也

“不知其仁”,不知道他的仁,也就是不知道他仁还是不仁。

论语一言以蔽之的感悟(论语解读不知其仁)(2)

“邑”指城市,有宗庙的叫“都”, 没宗庙的叫“邑”,邑有大有小,大的可到万户,小的可以小到十户,“千室之邑”算大邑了。“百乘之家”的“家”,指大夫的采邑;“百乘

“宰”,一邑(或县、城)之长,或大夫的管家,都可以叫“宰”。

“束带”就是穿好衣服、装束好的意思

论语一言以蔽之的感悟(论语解读不知其仁)(3)

“朝",朝廷

“宾客”,贵客叫“宾”,一般的客人叫“客”,后来成了一个词。

大意

孟武伯问孔子说:“子路这个人仁吗? ”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了一次,孔子说:“子路嘛,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去治理军队,但我不知道。”

论语一言以蔽之的感悟(论语解读不知其仁)(4)

孟武伯又问:“冉求怎么样呢?”孔子说:“冉求嘛,一千户的大县,可以让他做县长,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可以让他做管家,我也不知道他仁不仁。”

孟武伯又问:“公西赤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打扮好了站在朝廷上,可以让他接待宾客,我也不知道他仁不仁。”

论语一言以蔽之的感悟(论语解读不知其仁)(5)

导读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 是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也可以作为五德的总称。仁的境界很高,很少有人能做到,所以孔子从不轻易用“仁”来称许一个人。他常常说某人正直、某人聪明、某人能干,是不是仁我就不知道了。这一条就是最好的例子,孔子对自己的弟子仲由、冉求、公西赤等人都有相当的肯定,但都不认为他们已经达到了仁的境界,“不知其仁”只是委婉的说法。

用阅读去了解这个世界,然后爱上它

——阅世读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