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进入八月,沈阳的气温持续偏高,加上伏天湿度较大,闷热的体感十分明显,如同开启了“桑拿天”模式。近日,在沈城各大医院,与高温有关的“酷暑病”均有所增多,如中暑、晒后皮肤病、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肠胃炎、“空调病”等等。这其中,有几种疾病尤为危险,严重时可能致命,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温杀手”。赶快来看一看专家给出的防病提醒和健康建议。
它是秋冬高发病夏季却容易出现“小高峰”
几天前,68岁的李大爷在家楼下的院子里打理自家种的花时,突然出现说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的症状。家人还以为老人是中暑了,赶紧将其送往医院,一检查却发现,老人不是中暑,竟是“中风”。医院迅速启动绿色通道,紧急抢救,终于让老人转危为安。桑拿天里,因气压低,人体出汗多,像李大爷这样突发性眩晕、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病患者明显增多。当气温达到35℃左右时,如果出汗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血液黏稠,就容易诱发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等疾病,抢救不及时就可能致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卒中中心副主任喻博教授介绍,脑卒中的发病也会因气候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因出汗、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冬季天气寒冷,血管的脆性会随之增加,所以更容易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因此,脑卒中一般在秋冬换季时节高发,但夏季因出汗脱水加重,会出现发病“小高峰”。其中,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闭塞或狭窄容易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因此,在闷热天气里,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应格外警惕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高温天注意及时补水,同时要定时监测血压,适当调整降压药,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它是夏日的“高温杀手”
足不出户也可能遭遇
今年夏季,我国多个省份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多地发布高温预警,“热射病”这一名词屡次在微博刷屏。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健康所主管医师王欣提醒,热射病与中暑有关,但并不等同于中暑。“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王欣介绍,热射病的典型症状就是高热,体温达到甚至超过40℃,还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例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它分为两种类型,其中,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因此,不要以为只有户外劳动者才会发生热射病,如果体弱者长时间在室内闷热、不通风的环境中,也可能发生危险。
降低热射病的病死率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如果必须户外活动,要注意做好防护,最好有逐渐适应的过程,避免从凉爽的区域(如空调房)直接到高温室外区域活动。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盐分,或者是含电解质的运动型饮料。
它是“吃出来”的疾病
上吐下泻还发热咋办
气温升高,湿度增大,让各种细菌到了疯狂生长的季节,因此夏季也被称为是致病菌的“天然培养皿”,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致病菌很容易寄生于食物中,轻则引发腹泻,重则危及生命。如何预防呢?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副所长刘博提醒,要严把食材采购、贮存和加工的各个“关口”,并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夏天注意不喝生水,不吃过期食物,不生吃水产品,尽量少吃凉拌食品,不要食用户外烧烤食品和去露天街头小吃摊就餐,也不要去经营手续不全、卫生条件差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加工烹饪食物要做到烧熟煮透,尤其是肉、禽、蛋和水产品。从冰箱中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在确认没有变质的前提下,也要重新进行彻底加热方可食用。烹调好的食物应尽快食用,室温下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对于剩余的食物,在冷却后低温保存(5℃以下)。
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部分患者除了呕吐、腹泻等,还可能会出现发烧的症状。患者若发烧程度较低,在38.5℃以下,可以多饮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有利于排出体内毒素。同时可以用毛巾将冰袋裹好,放置于腋下、腹股沟、颈部等常见动脉搏动处,可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高热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退烧药降温。降温的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催吐、洗胃、灌肠等方式,将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腹泻、呕吐、腹痛症状严重时,需暂时禁食,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同时,也要遵医嘱进行补液治疗,纠正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若伴有感染,必要时还需遵医嘱进行抗炎治疗。
教您一招
各类“酷暑病”都需它来防
看似简单却有大学问
夏季高温、高湿,闷热汗多,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学会正确的“补水”,能有效地帮助人们预防各类“酷暑病”。
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五部部长、主任中医师李涵介绍,夏天如果感觉到口渴,那已经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应该在平时主动饮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夏季如何判断自己缺水呢?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根据口渴、排尿次数、尿液量和颜色来判断机体的水合状态。当排尿次数和尿液量比平时减少时,提示机体可能出现缺水状态;健康成年人的正常尿液颜色是略带黄色透明,如呈现黄色、较深黄色和深黄色时,提示机体水分不足或缺少水分。
日常生活中要适量补水,应做到主动喝水、少量多次。喝水可以在一天的任意时间,每次1杯,每杯约200ml。建议成年人饮用白水或茶水,儿童不喝含糖饮料。可早、晚各饮1杯水,其他时间里每1-2小时喝杯水。睡前和早晨起床后空腹喝杯温开水,有利于预防夜间血液黏稠,增加循环血容量。进餐前不要大量饮水,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身体活动前、中和后都要注意水分的摄入,可分别喝水100-200ml,以保持良好的水合状态。当身体活动强度较大、时间较长时,需要根据机体排汗量等补充水分,并酌情补充电解质。夏日不宜高脂、荤腥、辛辣饮食,高温气候宜清淡饮食。在进行户外作业前,应喝足水,灌满水壶,每4小时补充水2升,午间需每1小时至1.5小时补充1升水,或按照气温、活动强度和出汗量酌情增减。
有些人尤其是儿童不喜欢喝没有味道的白水,可以在水中加入1-2片新鲜柠檬片、3-4片薄荷叶等增加水的色彩和味道,也可以自制一些传统饮品,如绿豆汤、酸梅汤等,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应注意尽量不要添加糖。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唐子匀
图据新华网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