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见过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著名作家唐国明的红楼梦世界

(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5张图片下开始)

————————————————————————————————

唐国明名言:文学是人类共同的灵魂。

主张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里娃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的《 鹅毛诗 》集。就如唐国明在《半途先生》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

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

————————————————————————————

匹敌柏拉图《理想国》的唐国明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以士兵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文化这棵树是怎么从根长向当今的。小说写了士兵的人格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作为一个士兵,他一直在做一件在坚守要塞这个事情,确不断面对一些无知的事情,让他置于那种似永在途上无归的不安。

2022年出版,奠定唐国明文人、诗人、哲人地位、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读后能烧得你飞起来的“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与长城相关、弘扬人类优秀品质,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是与唐国明的鹅毛诗、《零乡》构成半途主义系统的三部曲之一。

著名作家唐国明开创独特的“诗意流”创作方式,写出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写出了一个士兵面对几千年以诗的形式涌出的思潮激流冲击中,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坚守与责任。仍然保持着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君子人格与忠诚、守信用的道德品质。

透过唐国明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你会认识你自己,更会认识到我是什么,我就是坚守在此刻的过客。

在诗意流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中,唐国明把士兵作为一个传声筒,将所有的声音发了出来。

《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诗歌史中海子想耗尽心血没有实现完成的,而唐国明自然完成的大诗,又是小说中的史诗。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经历(有谁见过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1)

……………………………………………………………………

唐国明将世人诟病不休的龙头蛇尾丑八怪样的120回《红楼梦》,再现出了曹雪芹原来全部完成的100回《红楼梦》原本西施的样貌。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表达的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 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的80万字《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鹅毛诗人、半途哲人、红楼梦中人、明月清风中人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零乡》更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零乡》虽然有些重复但表达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这些“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重复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我们来到世上,是来成为人才的,不是来成为奴才的。我们已经没有远方,没有别处;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让我们去为梦想乘风破浪、无路可逃之路,只有此刻与“零乡”。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此刻,万物永在途上。——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也不在远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说: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上;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

唐国明著名红叶之问

面对一片红叶描述—— 1、那是一片如血的红叶。 2、那是一片如同夕阳中晚霞如血的叶子。 3、那一片如同夕阳中晚霞的如血红叶,已经往无边的黄昏天际落下去了。 ——对于一片红叶的描述,三个作家会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表述,一个作家会有这样三次描述,人类文化也会这样三阶梯式的递进发展。 请问对于三个作家他们是在相互影响创造,还是在“抄袭”?

————————————————————————————————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经历(有谁见过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2)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经历(有谁见过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3)

————————————————————————————

唐国明定理:

1、“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 n”时,你就处在“2 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在此刻;你的生活不是在别处,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经历(有谁见过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4)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经历(有谁见过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5)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公子、清风明月中人唐国明作品

————————————————————————————————

一个人的红楼梦世界

————————————————————————————————

(1)、写于2014年6月15日至2015年5月11日:文学上的曹雪芹

一、

我立志成为作家以来,没想到要“复原一本书,考古天下事”,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把复原再现出来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拿来去发表出版,只是想做出来供自己放在床头或行李包里,流浪到哪读到哪。发表问世后,虽然备受各种奇论,总之它已经成样。

二、

我是生活在现实红楼梦世界里的曹雪芹。我住在校园内,从2001年秋到2013年秋,这13年中我寄居的旁边常会住30到50个女生。除了与我合租的是男的,全是女的。说不恰当点像一个“小观园”。而两所大学相邻一体,与岳麓山、岳麓书院一起可以说就是个“红楼梦世界”。在我的想象中,两所大学可以说,一边是“荣国府”,一边是“宁国府”。她们的无忧无虑与青春飞扬,几乎像极了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子里的女子。

因为她们,让我得了灵感,让我开创出了鹅毛诗,让我从平庸有了天才作家的感觉。让我把她们作为美的化身,使我有了对美的哲学思考,便在2010年8月22日写出了初稿名为《神的花朵》,陆续修改到2022年9月28日改为《我是不是这样迷恋你的美》,简称为《你的美》,特附于此——

我赞美黑土地,我赞美你,我赞美你流出诗与琴的乳汁

你带着你的美来到这片大地,你以你的美闪亮了黑夜与白昼

你用你的美永不停息地浇灌着大地,赐予天地以光明

即使痛苦袭击着人们,而你的美与音乐,诗意了人间

因你的美,一切生命都有了滋养自己的食品

因你,我才知道有一个与我对应的生命

我不断劳动在麦田,为你准备好粮食,为你把花草种植

为你建好房子,为你不再隐居

我走进你的神殿,把你带向我向往的遥远

你要成为我的身体,与我一起头戴生活的王冠

沿着季节,我逆流而来

为了你,我用巨浪分开了群山

我用眼睛看山看水,看你的美

你的美滋润了大地的心灵,你用美散布了光明,使一切文字、圣典与建筑因你的美而诞生

因你的美,使人们恳求富足与丰盛

在我的心中,你是大地上需求的清凉河水

你的美在照耀,照耀着高贵者的心灵

使大地从此不再厌倦也不再烦闷

为你,我已向远方走来

你的芳香已升上天空,并在大地弥漫

你用美照耀着江河与大地,照耀着才子与圣人

美就是你的生命

当你用美光照了大地,你的美已灿烂、伟大、辉煌在众生的头顶

你的美创造了一切,你的美因爱而诞生

你的美已洒满了大地,当美来临,你已来临,你把美洒向众生

当大地陷入死亡,人们正在酣睡,大地肃穆无声,黑暗如一顶大帐

这只眼睛看不清那只眼睛,而唯有你的美在照亮着每一颗绝望者的心灵

你,高举美的神灯

大地上的人们为你的美洗着身体,换上新衣

你的美光照大地,世界因你的美而充满了劳绩

鸟儿倾巢向你的美飞去,一切发出的声音,都是对你大声赞美

女人为了赞美你,生下了腹中的婴儿

你打开了门,你打开了人们看美的世界

美啊!这些人们必须的食品,每日在展现,在展现

美,创造了如此丰富、无人能比肩的世界

因你,一切人,一切牲口、飞禽……一切在行走,一切在飞升

你用美将每一个人安置在他们的美中,你用美让每一个人的愿望满足,让每个长嘴巴的心灵有了良知

你用美创造了河流山川,也用美创造了一切

你用美营养了人类,你给一切注入了生气

你美在遥远的天空,并在那里把美升起

当你的美上升,照耀,前行

你凝视着一切眼晴,一切眼睛凝视着你的一切

因你的美,世界才会出现

当你的美升起,世界立刻有了力量

当你的美落下,世界也因此立刻死亡

因你的美,人们从死到达了生

所有的眼睛,都在注视你

当你的美再次飞翔,世界也会因你,而鲜花怒放

你在用你的美播种在你的美中

你的美如流动的小溪,从黑暗的地下流出,在荒野用花朵展出

你美丽,伟大,光芒四射

你肤如月亮,你发如太阳,步步贴着天下众心

你,太阳一样,高高升起,你把全世界的美捧给了别人与自己

你把自己的美给了一切心灵

你用美拥有古老的天空,不死的大地

你是美的述说者与美的确立者,你是大地的明灯

在宽广的天空,美就是你的真理

你戴上美的王冠,坐在广阔的远方

你带着惊人的香气,露水一般洁白晶莹着天地

你美的光辉,使一切庄严;你以你的脆弱在战胜一切

你用美打开了众生的智慧之门

你戴着高耸的王冠,健康而有力量,你带着你的美从天空降临

你的美不断上升,与众生的欢笑一起

众生在你的美裙下宁静诗意地栖居在大地

你的一生就是美的一生,你用你的美创造着美

你用你的美预备了河流、天空、果树

看吧,众生因你的美而欢呼

大地啊,因你的美而顶着崇高的天空

你依自己的心愿成就了你自己

一切跟随着你的美在展现露出

那时的天空没有你的美还不叫天空,没有你的美大地还不曾存在

你用你的美确定了一切形式,使一切从静止的深渊上升到你的美里

你在你美中倍感疲惫,你用美在思索,你创造了一切美的形体

在大地中,你的美成为了花朵,在一年又一年开着,一年又一年凋落

当你的美闪现在云水间,即使一切都成了坟墓,即使一切都漆黑了

你戴着美的王冠,仍坐在自己的王位之上播撒美的种子与光辉

三、

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对我在电视上说“我就是当代曹雪芹”的话意见很大。可以说,我是如今唯一能够发现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原笔的人,我就是降生在当代的曹雪芹。

不管怎样,说我是“当代曹雪芹”也好,说我不是“当代曹雪芹”也好,是自封也好,是大众封给我的也好,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得去读我的作品。作品才能证明我唐国明的才华与天赋及领悟能力是不是抵达了曹雪芹,是不是当得起媒体以他们的方式给我冠上的与一些读者用诗文喊我的“当代曹雪芹”这个称号。至于我是不是“当代曹雪芹”,多了解多看我作品。不管怎么称呼我,我首先是唐国明、是我自己。

四、

我再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能发表的原因,是因为发表连载它的报刊杂志编辑老师,一是对《红楼梦》有兴趣,并且至少相当了解《红楼梦》方面的文本与学问,同时认可并且认同我对曹雪芹文笔在《红楼梦》程高本后四十回中的发现,所以能直接发表。

不能出版的原因是,出版社一般持有高度商业目的。见我的作品发表后引起媒体的关注,社会有反响后,索要节选样稿。但他们出版社的人可能并不一定了解《红楼梦》,甚至可以说没读过《红楼梦》也有可能,而是拿到样稿就去找他们眼里认为的“专家”审阅。而有些“专家”几十年只怀着自己自认为“正确的”学术思维主观看问题,而不是以文学思维客观地看问题的方式给出版社意见。曾有一个单位想出版,最终没出版的原因,是一个“专家”审阅后,主要的意思是说我复原再现出来的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之作不过是什么“抄了程高本后四十回”。

在我个人的理念中,任何作品都是不可能“续写”,何况《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我在媒体上已经强调,我做的是发现曹雪芹原笔,把这些原笔捡拾出来,以对待复原文物古董的方式对《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进行了复原再现,所以才赢得了很多读者及一些专家与媒体的认同。也有人说我是熟练运用了“曹雪芹体”,山寨了“曹雪芹”。“曹雪芹体”只属于曹雪芹个人,文字不是手机之类的器具,可以山寨。作家文笔的天才与伟大精神气韵是永远不可复制的。对他们这般讽刺的说法,更证明了我对曹雪芹文笔发现的正确性与不可怀疑性。

仍没有出版不是一些人怀疑的,是我的作品的问题。你们看了下面我写的这封《如果每一个中国人像你这样——写给一个做出版代理兄弟的一封信》,就更明白我的书还没出版的原因了——

……兄弟,如果中国每一个人像你这样,以“几千元”想买断人家5年的版权,中国想从“制造大国”成为“创造强国”那得何年何月去了。一个真正的强国大国,不是你的地域有多广,人口有多么庞大,而是你的文化科技原创力有多大,掌握的世界核心科技专利有多少。抗衡世界保护本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本国知识产权利益的实力军队得靠科技的发展支撑;而科技的发展必须背后有强大的文学艺术数学哲学思想及其他的基础学科作为孕育的母体。

五、

自从有人宣称“小说死了、哲学死了”、“诗人死了”、“作家死了”、“学者死了”,接着有人说:读书的“读者死了”,“新闻死了”,“优质内容死了”。如果红学还继续“猜谜”下去,恐怕“红学”也死了,我只有以此方式来祭奠一切死了还永存的,欢呼为永存而幸存的。

我是不是红学家?是不是“文学上的曹雪芹”?这个要让后人来说的。在再现曹公文笔这件事上,我很自信地说,这是前无古人,也可以说后无来者的了。我再现出来的曹雪芹文本,超越了在我之前包括高鹗整修的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在内的,所有《红楼梦》续写之作;后无来者,可以说在我考古复原再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公文笔之后,如果谁再去续写,可以说已再也没有意义,即使要做也等于做无用之功。

几百年来,“红学”追寻的无非是这几个问题:曹雪芹是谁?《红楼梦》及《红楼梦》八十回后的真文字去了哪里?八十回后是不是程高本后四十回?《红楼梦》文本古往今来对我们社会人生有什么启迪意义?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及它文学写作上的开创给我们今后的写作者能带来怎样的价值?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目前找到的可靠资料就是带脂批的《石头记》抄本,与程高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及一些古人文中提到的《红楼梦》的零星资料。从这些资料已确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至于曹雪芹是谁?说他一定是富有人家出身,也不一定;说他写的《红楼梦》完全是自传也不一定科学。因为吴承恩不去西天取经也照样能写出《西游记》,罗贯中没有参加过三国战争,也能写出《三国演义》。所以关于这个问题应该终止,不要再把曹雪芹一下猜成这个谁,一下猜成那个谁。

凡读过的读者都一致认同我的语言与语韵就是曹公之味之口声,这就是证明我唐国明从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找到曹公文笔是正确无疑的。我唐国明再怎么“曹公附体”也无法去复制曹公天才的文笔。世上不可能复制一个作家独到的笔调与叙事风格,何况是曹雪芹的文笔。虽然有很多地方我复原得可以说让人看不出来,那也是在曹公残句上与揣摩他当时创作心境上下出来的功夫。

有些还没看过我作品的人质疑我怎么弄得好,说我是一个山里人家的儿子,又不是清朝人。谈到这个问题上,我首先得说的是,学问是没有门槛的,另外天才的敏感力也不是因为你出生豪门或书香之家才有的。除了有学问外,另外就得靠作家式的天才帮助了。我庆幸的是我没在哪个圈子里、思维没被圈子圈死,我野性的文学思维倒是帮了我一个大忙,成就了我读到一本完整的《红楼梦》的梦想,并且让我以一人之力完成了《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

(2)、写于2014年7月13日:岳麓山里的《红楼梦》世界

人生于尘世,有梦想与现实之乡。故乡胡山界,我现实故土;岳麓山,我梦想故土。我虽清贫,然与岳麓山相伴至今。每思自再现《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面世以来,常有人问,无锦衣玉食之人怎么复原再现得出曹雪芹文笔?无他,因与我相伴之处,藏有《红楼梦》之景之世界。

岳麓山,一山临江,江中有洲,洲上有亭台流水小桥。山上山下有湖有园,亭台楼阁书院、寺庙抄手游廊馆榭、泉井百花仙草无数。虽不聚一处,然散落山中山脚,各自成景,如分布各处大观园之景观,更如散落解构的宁、荣府第。

春夏,山中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百木争辉。更有千红万艳之佳人游玩其处,互与才子戏和阳春白雪。或是成群成堆,谈事论章;或与白发先生,逍遥天地,指点江山。秋冬,万叶红遍,叶如二月之花,血红如枫树之上,似不灭的火塘之焰。雪花纷飞,更是一个晶莹之观园,香雪红袖之世界。

更有刻字巨石巨涯藏于山中云道宫、赫石坡处,恍如青埂峰下,大荒山上刻《石头记》之无稽涯。山上另添名士坟墓,使人常有荒冢一堆之危,时思青春短暂,怀奋发图强、德配乾坤、安和天下之志。另廊柱门联匾额,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安和天下、天下安和之气势情怀。

学府佳人才子环绕地,青春书声神韵聚集处;似《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才女不只一二,是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来了去,去了来,使此处此景此山青春永恒,才俊红颜倾城。

此生有幸,与此处相伴;此生有福,能与此《红楼梦》世界相守;此生有缘,于此处能著得千古之诗文,成千秋名山事业。常对人戏称,有文学上曹雪芹之血统,生活上贾宝玉之情怀,现实上神仙之神气,而使我如山中晨钟暮鼓,声名浮天外。即使“穷名”传万里,也不改流芳万代、名垂青史、安和天下之志。

处此妙境,一生如过三生,清贫孤独,伴此山此景此镜此山中《红楼梦》之世界,又有何叹何悔。特作此文,以示自得。

(3)、写于2014年9月9日:一个“思危奋发图强”心怀“修德安和天下”梦想的汉子

我唐国明,我自己的人生目的就是复原“红楼”,写好诗文,做好电影,成为你不离不弃的唐国明。因考古复活再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获“名人”之名。虽是“名人”,可以说是世上最穷之“名人”。成“名”之前,瞒父母隐居山林,专注文学事业,无人理解。成“名”之后,“穷名”万里,“酸名”传闻市井。有赞我执着之精神者,有骂我沽名钓誉者。因“穷名”出,昔日红颜远避;因“穷名”出,友人皆敬而远之。红颜远避是她们不想让人知道她们认识我这一穷而不识时务者;友人敬而远之,怕污了自己清誉。

得知其因之前,我因自“穷”而从不妄主动联络他们。得知其因之后,我更不敢联系他们了。抛却一切,终得清闲,更获宁静,更能埋头作文。于麓山之下,向阳村坡上独守斗室,夜眠三尺。春如卧水,夏秋如卧火,冬如卧冰。午吃饭,早晚对茶水喝芝麻糊各一包,有时加土鸡蛋与水果补身养神。身清风朗后,于闲时月夜下一人沿江边一走,或桃子湖公园坐听蛙鸣。或过岳王亭去山中取泉一壶,再回穷庐,或赋诗文一篇,或捧书卷一阅,或听曲歌诗,或挥毫写鹅毛诗书一幅,或卧眠一会。

如仙人也?“仙”是山人也,山人也,仙也。“名人”唐国明也,“快乐人”唐国明也。自谓本来一山人,追梦几十年,幸有所成,得“曹雪芹再世”“云梦湖边的天鹅”“神仙哥”之称号。似是自封,又似是大众媒体天下民众送于我褒贬不一之礼物。我受之无愧,收之无忧。只要所行所做上不愧对天,下不愧对于地。

获“穷名”之后,“穷名”传万里之时,我自以为喜。而红颜、亲朋好友,他们是否觉得我丢了他们颜面,还是短了他们的脸,这些我不再深究。唯能给家人些许安慰,我也就能安然执笔,行梦想之事,写流水之文了。

时值夏至前,又值我再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发表问世一周年之际,乃写此文,以吐胸中之闷,以吞天下之苦,吞吐成文,以照汗青。

时值二千零一十四年秋日。

(4)、写于2014年10月28日:卧读百回《红楼梦》,提笔尽写《零乡》事

从我迷上《红楼梦》,开始立志成为作家以来,我就确定在人生中干两件事:一件事是找到自己梦想读到的书,一件事就是写出自己梦想的书。《红楼梦》确确实实是我梦想读到的书。但这本我梦想读到的书,大家都明白,由于作者曹雪芹写书的年代与当时复杂的环境,导致《红楼梦》如一个被肢解的人体,那里有头,这里有腰,但没有尾。就是如今我们读到通过红学家们多年努力呈现给我们各种校对版本,也是大同小异。就是流传多年的程高本120回《红楼梦》,里面某些章节的艺术水平高高低低,尤其第67回与后40回,使得这部书似乎是好多人写的。

因为爱《红楼梦》,我边阅读边领悟,边发现。用感性的思维与文字的思维闻曹雪芹文笔之味,领悟其神韵,之后我一边创作自己的梦想之书,一边为复原再现《红楼梦》曹文,为完整这部梦想读到的残破之书,在寻资料、在探寻。要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找出曹雪芹全本《红楼梦》的原笔,而最可信的资料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多种脂批残本《石头记》与程、高所编的120回《红楼梦》。

面对几千年文化结晶出的文学明珠《红楼梦》,让其以艺术水平不一,残缺的样子摆给世界与世人是让人痛心的,也是让我这些酷爱它的人心血直流的。既然我在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发现了曹雪芹原笔,就该做出来。将曹文还原再现出来之后,一本梦想读到、使自己辛苦觅寻多年的梦想之书——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摆在了面前。从而使此书成了一部前后统一、一气哈成、真正曹雪芹式的天才完美之作。从一开始,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将这一成果拿去发表出版,只想做出来放在床头或行李包里,流浪到哪读到哪。在一些朋友的鼓励下,投出去意外发表,无意中引起媒体社会大众普遍关注。

在值我41岁之年,想想14岁到41岁,虽然是数字前后排序不同,没想到27年就过去了。庆幸的是我的百回本《红楼梦》到写文章的此时,我梦想读到的书,读了几十年,终于读成了《红楼梦》原有的样子。

本是一本留给自己私密阅读的书,发表问世后,虽然备受各种奇特之论,总之它已经成样,即使我是一个“堂吉诃德”,而我做的这件事足可以铭刻在时光之柱上。即使无痕无迹,我从一开始就不是为图名图利图出版图发表的。在一个讲究互联共赏的时代,既然无意中获得了社会上的认同,那我也就未必如此自私。所以写下此文,告之天下读者,如果想看,可以与我联系。对于出不出版,我已不再抱什么希望。以前是:再现百回《红楼梦》,闲坐尽说《零乡》事;接下来该做的事就是:卧读百回《红楼梦》,提笔尽写《零乡》事。

(5)、整理于2014年12月6日:曾经拍过的诗意流电影

一、对电影的自我认识

我追求的电影是诗意流电影。作家做电影就是为了传播具有正能量深刻的思想与人类共有的精神。我同时证明高深的文学写作人也是能跟电影结合的。无钱无导演也能做出电影。人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梦想的电影,只在于你有不有勇气去通过电影表现出来。

在技术时代,穷鬼虽然没有上千万、亿万的投资,但艺术性、创意性、思想性,是别人用千万、亿万买不到的,这也是投上千万、亿万资金做不出来的。

在一些人眼中认为我是一个失败者,但在你眼中我的失败,往往是我自己伟大的成功。

不管用手机,还是计算机、投影院、电影院观看电影,只是观看的媒介不同。不管是用手机拍的,还是其他摄影机拍的,只是拍的工具不同而已。电影只是根据时长时短来确定是微电影还是大电影。

我做的,是无导演无演员无投资的自己制作的原生态文人电影。是不考虑观众票房点播率的,只为传达自己的创意、艺术、思想的诗意流实验性电影。

作为一个平凡人,我实现了自己的电影梦,也实现了我就是一部电影的梦想。从物质的意义上说,我确实是一个穷鬼,是以穷鬼的方式做电影。做电影,要考虑对镜头的把握、对表达的创意;并且要考虑传达的适合形式,同时要考虑不能落俗,并且得如同我的文学作品一样,具有文学性、诗想性、原创性;也就是得做出心目中的电影。我除了有部能拍的手机与一张能上网的会员卡,可以说什么都没有,但我凭借这两个东西就能做出电影来。不去考虑市场点播率受众这些因素,只一味传达自己的电影理念就好。

于是我开始了实验,在边拍镜头边剪辑中不断有创意涌现。而且我是没有台本的,也就是事先没有剧本的,而是根据自己的随意想象,一个又一个镜头的拍下去,剪辑时按自己拍的时间先后顺序自然一排,剪辑去不该要的镜头段落,再根据镜头确定主题,加旁白加音乐。

我做电影的方式,是无投资无导演无演员,一切制作过程自己一个人敲定。我证明了,在技术发达的时代,电影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制作出来。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电影梦,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电影。

电影就如同写作,写作如同做电影。

二、对6部电影的简介

120分钟的电影《黑夜的故事》:是以我夜晚生活的场景艺术化的形象镜头、以及代表精神之光的形象镜头与诗哲性的旁白向大家讲述一个为了梦想甘于寂寞清贫,永不放弃地守着精神之光梦想之光,终于抵达梦想的故事。整个过程中,在悲凉的音乐中与黑夜意识的色调中表达了主人公对梦想的时而奋进、时而迷惘、时而徘徊、时而与抵制梦想的意识抗争,但终究没放弃,永远执着地对奋进精神之光守望的、一部追求执着于自己梦想的命运史诗。每个人在追梦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困惑。这些困惑不管谁都会遇到,只是用黑夜这个意识更好表达。每一个有伟大梦想的人,他都会遇到强大又绕不开,像黑夜吞没光芒的现实。梦想者要实现梦想就必定要与不让其实现梦想的因素抗争。所以梦想者没实现梦想之前,他总是处在黑夜一样围困梦想的现实各种因素里。我选择了黑夜这种背景来表现。因此在电影的开头我说:“每个人都有一个黑夜的故事,每个人都爱自己的黑夜。”在人生的追梦过程中,人生困惑的黑夜是我们自己的母亲。我通过讲我自己黑夜的故事,告诉大家只要你坚持自己对社会有用的梦想,社会必会回报给你一个梦想实现的黎明。我用自己看上去很苦、精神上很快乐地追梦行为告诉大家:“有梦想,要有实现梦想的能力,否则那是空想。”只要你的梦想对社会是有益的,社会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

168分钟的电影《给未来的妻子写一封信》是在《黑夜的故事》120分钟的基础上,做了这个168分钟的电影,通过我给从没见过也不知道是谁的女子写一封信,倾诉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对精神与梦想之光的守望,对爱情的等待,对婚姻生活的渴望,为梦想对困境抗争的一个故事。以旁白式的诗意流与富有创意的画面讲述一个因追求梦想而守清贫的作家,在给未来假想的妻子写的一封,讲述自己对梦想追求的艰辛过程的信;表达了他对理想之光与精神之光与自己追求的不放弃,以及为了梦想也许永远孤身一人的命运猜想。用一些原生态的镜头让观众领悟里面的故事与思想。通过一系列生活场景的镜头表达了我对梦想追求过程中一种复杂的精神真实。同时也表达出我对岳麓山依恋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先烈们递给我的精神光源。所以在电影的开头说:“从1998年秋天,这个世界一直与我相伴至今。”

90分钟的电影《相恋16年》,通过具体镜头,展现我在夜晚对岳麓山英烈精神之灯的守望,白天对英烈躺下的土地的拜访的事情,表达了我对这种精神的依恋,竟因为,对这种精神之光的依恋,我才依恋在岳麓山脚下追梦这么多年。它像是给我的电影《黑夜的故事》与《给未来的妻子写一封信》更好的注释。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就更能看懂我的电影《给未来的妻子写一封信》与《黑夜的故事》。电影通过我对岳麓山为什么以多年相守的事情,诠释出是因为我对岳麓山精神的留恋。而岳麓山精神,是从岳麓书院这个千年庭院走出的一代又一代前辈英烈留给我们的、传递了一代又一代的、更是身葬于此地或来过岳麓山为追求实现家国富强这个梦想牺牲的英烈精神。在电影中不但表达了我对他们的敬仰,而且会继续发扬他们启示给我的,传递到我手中的“思危奋发图强、修德安和天下”这种给我奋进追梦的精神之光。同时也表明了,因我对这种精神的依恋,而因此一直没有离开,为追求自己的梦想一直相恋于此。

《同窗11年》,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夜曲。“黑夜就像挥不走,你留给我的香气。”也是一部我继《黑夜的故事》以后用镜头写出的文学作品式的电影。《同窗11年》从2014年8月30日晚上9点拍到12点多,后期制作从2014年8月31日白天早晨6点多到18点多,连拍摄制作一起15小时制作出来的92分钟的电影。讲述的是我在黑夜,对在向阳坡“小观园”院子里寄住过与我相伴过10多年的女孩子们的回忆。故事是在黑夜路灯与黑夜中的窗子下进行的。这些路灯与窗子都是我从前与她们发生过故事的地方。如今她们已经远离,只有我在黑夜里去回忆往事,去与她们共同路过呆过的窗子路灯下回想往昔。而一切留给我的只是一个往事的废墟,与一部忧伤的、纯洁的、感伤的情史,如一杯独在的淡茶。这一切是因为执着一个写作的梦想,把该经历的没经历,把不该错过的已错过,从而使自己只能执着梦想的光芒在黑夜的路灯与窗下行走。通过这个电影我想要表达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放弃很多东西,必须在黑夜中独自抵达梦想。人在梦想中难免有爱情婚姻上的迷惘,就如电影开头的独白词说的:“我不知道何时跟一个女孩一生同窗。”

《第41个秋天的电影》通过41岁的我对以前中秋节的回忆,也可以说秋天的回忆。只觉得40岁在被邀参加一个中秋直播节目颂诗的晚会上,应电视台的要求,邀一个在她16岁时认识我的女孩同在一块度过,让如今41岁的自己感觉到那才是自己41年来真正度过的中秋节,现在想起来就如一场自己第41个秋天的电影。至于41岁即将来临的中秋节我将如何度过,我自己也不知道,更不知道如何向世人表白一个抛下一切、不顾一切,一人从故乡到城市来实现自己“作家”梦想的流浪者,似乎梦想成功,实际上除了一个看似实现的作家梦想,仍一无所有,走得再远也无法回归,为了梦想不得不坚强挺下去的人该如何抉择的迷惘,所以我在独白词中说:“这就是我第41个秋天的电影,它永远没有下集。”

《2014》是部爱国电影,是献给建国65周年的。以112分钟分上、中、下三集命名为《2014献给建国65年》与118分钟分上、下集《2014纪实长沙》的形式上传网络。电影以梦想未来的景象与对家国深情的心境见证2014年9月长沙五一大道16日白天与17日夜晚及岳麓山大学城一家咖啡馆及周边的景象反映城市普遍面貌的一部电影。以纪实式的原生态镜头与一些触动人生歌曲视频的组合,反映了这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历史景象与我对未来的梦想与愿望。以及对这个国家发自内心的深情。

三、观影者的评价

新浪博友“高原的风”:自从读了你的诗作,看了你的诗意流电影。影片中那些诗句,于其说是旁白,还不如说是你灵魂的声音在为自己,为这个世界和天空歌唱。那一点亮光,它照亮了你十多年的黑夜,把你生命的一个个黎明点亮。静静地我在和你一样宁静的夜色里,看着你拍的《黑夜的故事》,我为你内心那份孤独与巨大的力量震撼着。这部影片,只有写诗的人,才能看懂。在这负重的快节奏白天,没有太多人能静心走入这部《黑夜的故事》,只有你,和你两只清风明月的鞋子,与你一起朝黑夜的远方在走。就像你说的,最终有一天,黑夜会变成“太阳”。写作,是孤独、幽暗的一场游走。像一窗明亮的烛火,闪烁在一个很遥远的梦之园。太美丽,太遥远,有时太孤寂。而文学的美丽,又恰恰就在这最遥远,最孤独的地方才最亮丽。一个人,走在这样的路上,其中的甘苦,只有自知。

新浪博友林西:看完了你的《黑夜的故事》,感觉你的故事正在走向黎明。

新浪博友“大海中的瓶子”:烛火/燃烧你不息的生命/灯光/照亮你不朽的篇章//你/是黑夜的白马王子/是一艘行走在床上的船/那盛满墨汁的瓶里/有你诉不尽的欲言又止//黑夜的故事/随四季的风到达黎明/那红楼一梦/起伏在月亮的水中/无穷无尽/

新浪微博博友赵秀全:就算夜晚只有一只蜡烛闪亮,它永远照耀着不只是您而是活着的人该去的地方。苦不是用来博取同情的,而是来验证才情与坚守的。您已经做到了。即使我们身隔千里,我为这部史书落泪,热泪盈眶。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经历(有谁见过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6)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 1”与世界数学难题“3x 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3、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

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经历(有谁见过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7)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

————————————————————————————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经历(有谁见过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8)

——————————————————————

………………………………………………………………………………………………………………………………………………………………

唐国明,男,汉族,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公子、自由古体诗人、明月清风中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现居长沙,融俗人、诗人、哲人于一体,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身,开创考古复原再现曹雪芹文笔、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的著名作家、学者。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2012年在《鸭绿江》杂志发表来源于茨威格10万多字的非虚构长篇作品《麦哲伦传》、匹敌海明威《老人与海》的1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我是麦哲伦》。这小说从2008年初稿,到2012年发表,到如今2021年发表快10年了。自2008年到2021年仍不断修改,现剩1万5千多字,可以说是唐国明第一篇带半途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 1与3x 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文学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 1与3x 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 1”与世界数学难题“3x 1”猜想,并从“3x 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 1”与“3x 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诗意流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文学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

………………………………………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经历(有谁见过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9)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 1”与世界数学难题“3x 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 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偶数t>2时,q是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 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x ↔ 3x+1……↔2的n次方 ↔ …… ↔ 4、2、1……

……1+2n→4+6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 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解释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 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 1”与世界数学难题“3x 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 1”与世界数学难题“3x 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 n”时,你就处在“2 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但你抵达1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2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4时也是在此刻;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只是在此刻;你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为生存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我们都是途中人。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