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新坐标#

关于舜帝与九嶷山,近年来争议和质疑不断。

有人说舜帝没去过九嶷山,甚至还有人说九嶷山根本不在宁远。其实,这些都是谬论。

九嶷山舜帝陵是谁题的(舜帝南巡竟是为修道成仙)(1)

首先,我们要知道舜帝为什么南巡,史书关于舜帝南巡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三苗部落反叛,不接受舜帝领导,那么舜帝南巡到次劝降么?

另一种说法,说舜帝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做象,舜继位后,封象于有庳,即今天的湖南省道县北部,或蓝山县境内。还有另一种说法,说舜帝实际上是被大禹追杀而逃往到了九嶷山。

这些说法没有一个靠谱的,要知道舜帝南巡时已经一百多岁了,那么,以上三种说法还有说服力吗?

九嶷山舜帝陵是谁题的(舜帝南巡竟是为修道成仙)(2)

也许你会问,你怎么知道舜帝那时候有一百多岁?古人能活那么久吗?的确古人很少活过一百岁,但在上古时期就比较普遍。

上古时代的人们,寿命比我们现在都要长,《黄帝内经》也提到说:上古时期,人皆百岁。”

唐代道州刺史元结在任期间,写过一篇《九嶷山舜祠》文中就有提到说:考大舜南巡之年,时一百一十二岁矣。自中国至苍梧,亦几有万里,苍梧山谷深险可惧,帝竟入而不回。”

舜帝当时一百一十二岁,这个时候,他最想做的是什么?

九嶷山舜帝陵是谁题的(舜帝南巡竟是为修道成仙)(3)

《道家书》言:舜厌治天下,修道于九疑,后遂仙去。”

其实,关于舜帝在九嶷山修道成仙的说法有很多,《艺文志》又载:蔡邕《九疑山碑铭》言舜尸解升天,夫他人妄诞之说,犹不足怪,邕号知言而亦为之。”

毕竟上古时代,本就是“神话”时代,不论真假与否,那个时期的人们就崇信这个,舜当时已经一百多岁了,想修道成仙也能理解,后世历朝历代不少帝王也都痴迷这个,连秦始皇都不例外。

那么舜帝,为什么会不远万里选择来九嶷山修道呢,其实,主要是奔何候来的,因为何候就隐居在九嶷山中。

九嶷山舜帝陵是谁题的(舜帝南巡竟是为修道成仙)(4)

何候不是寻常之人,舜曾封他为侯,他也感念舜帝,带他一同修道,舜帝之所以南巡,应是与何候有约定,这才万里迢迢投奔他而来。

《九疑山志》:何侯贞元,唐尧时人,隐居九疑,阴行善,三子十孙皆寿百岁,至五世,贞元尤敦家训。舜南巡止其家,五老降庭授仙药一器,舜封为何侯,遂慕长生之术,凿九井炼丹宅后。七月七日以仙药投酒中,聚族欢饮馀,酒洒宅壁,举家三百口并鸡犬拔宅上升。高远先生亦唐虞时人,与何侯同里,同何侯炼丹亦得上升。”

刘施言,何侯仆也。升举之日,以牧豕未归,归无所倚,呼号伏地,侯于空中呼之,授槐简缁衣,金铃仙杖以为巫祖,后亦上升。

九嶷山舜帝陵是谁题的(舜帝南巡竟是为修道成仙)(5)

从这段记载来看,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在上古时期,什么神话传说都有可能发生,三百多人连同房屋甚至鸡狗都同时飞升了,舜帝可能也在这其中。

因为舜帝来到就九嶷山后,就没有人见到他离开过,都以为他死在山中,但却又连尸骨都没有发现。

九嶷山舜帝陵是谁题的(舜帝南巡竟是为修道成仙)(6)

白日飞升,自古以来,古籍时有记载,而且还都是有名有姓的,甚至还有亲历者,如果是虚无缥缈,几千年来不可能屡有这种人出现。

我们试着尽量用科学的解释说明这个现象,会不会是他们找到了宇宙“裂缝”,也可以说是“虫洞”,人只要钻入进去就消失不见,穿越到了其它空间,难道说数千年前,九嶷山周围时常有虫洞出现么?

历史上记载在九嶷山修道成仙的人不在少数,都有名有姓,九嶷山在古代还被称之为“神仙窟”,就连我们熟知吕洞宾何仙姑都有去过九嶷山。

九嶷山舜帝陵是谁题的(舜帝南巡竟是为修道成仙)(7)

舜帝至九嶷山不归,娥皇女英千里巡夫,认为在在九嶷山遭到意外了,虽附近有人告诉她俩,舜帝是与何候一家升天了,可她俩又是否会相信呢!

不过二人在九嶷山下找了地方,给舜帝立了一个衣冠冢。

九嶷山舜帝陵是谁题的(舜帝南巡竟是为修道成仙)(8)

《零陵县志》:汉奚景,零陵郡文学尝游九疑至何侯石室,得玉琯十二,献于朝,后以名岩。九嶷山玉琯岩因此得名而来。

玉琯,据说是一种能制造出音律的东西,用玉制成,自然价值不菲,寻常人自然不会有。

那么,也只有舜帝这样的身份的人才能拥有,这玉琯应是舜帝来九嶷山拜访何候时,周边几个地区的官员呈献给他玩音乐打发时间的。

古时候,音乐很流行,至少从舜帝那个时期就流行起来了,直到现在几千年,历经不衰。

从商周出土的一些编钟就不难看出,古人对音律情有独钟,还有历史上有名的琴师伯牙,雍门周、桓谭、刘琨、薛易简、蔡邕蔡文姬等等,都是把音律发挥到极致之人,说明古时候,音乐是最流行的娱乐活动。

九嶷山舜帝陵是谁题的(舜帝南巡竟是为修道成仙)(9)

那么试问,九嶷山玉琯岩出现了玉琯这样的乐器,不是舜帝又是谁得呢?九嶷山中一些山洞或遗址,都与古籍对应得上,舜帝在此是毋庸置疑的。

九嶷山“神仙窟”也不是徒有虚名,以下是古籍记载的一些在九嶷山羽化成仙的案例,真假与否,自己自行斟酌。

九嶷山舜帝陵是谁题的(舜帝南巡竟是为修道成仙)(10)

《神仙录》:王妙想,苍梧女道士也。辟谷伏气居黄庭观水之旁,朝谒,精诚想念丹府,由是有光景神物之异,后乃仙去。

《名山略记·九疑山》:汉末有张正礼,魏时有治明期南游九疑,正礼服黄精,明期服泽泻,柏实后俱适西城君,受弘景方兼以守一,遂内外洞澈,东华遣迎,乘云升天。

《集仙录》:鲁妙典,九疑山女冠也。幼颖慧不茹荤腥,有麓床道士授以大洞仙经,入九疑山岩栖,屡有魔试,正介不挠,十馀年有神人语之曰:此山大舜所理天地之总,司九州之宗正也。古有道之士作三麓床以栖庇风雨念,岁久朽败,今为制之,可以遂性宴息也。又十年,授以灵药,遂升仙去。

《九疑山志》:惠归者,九疑山仙女也。辟谷服气于箫韶峰下,后升仙去。

缑仙姑,长沙人。初入衡山修道,年八十馀孑然无侣。居傍南岳魏夫人仙坛,忽一青鸟飞来,自言南岳夫人使为姑伴,客至必预言其姓名。一日,言今夜有暴客,姑勿怖,果有群僧持杖挺刃来,姑在床,僧不见而出,俱为虎伤。后姑隐九疑,鸟亦随之,道成仙去。《太平广记》:萼绿华者,女仙也。年可二十许,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以晋穆帝升平三年己未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云是南山人,不言何仙也。自此一月辄六过其家。权字道学,即晋简文黄门郎羊欣祖也。权及欣皆潜修道术,耽元味真。绿华云:我本姓杨。又云是九疑山中得道罗郁也。宿命时曾为其师母毒杀乳妇,元洲以先罪未灭,故暂谪降臭浊以偿其过。赠权诗一篇并火浣布手巾一,金玉、条脱各一枚,条脱似指环而大,异常精好,谓权曰:慎无泄我下降之事,泄之则彼此获罪。因曰:修道之士视锦绣如币帛,视爵位如过客,视金玉如砾石,无思无虑,无事无为,行人所不能行,学人所不能学,勤人所不能勤,得人所不能得,何者世人行嗜欲,我行介独世,人行俗务我学恬淡,世人勤声利我勤内行,世人得老死我得长生,故我行之已九百岁矣。授权尸解药,亦隐景化形而去,今在湘东山中。

《王维集》:明皇时道士申太芝遇异人,告以九疑旧有天书一部,岁久化为五野猪,捕之化为石器,太芝叩之,音律相和,遂进之。

《九疑山志》:羊权,九疑山人。晋穆帝升平间,感仙女萼绿华降其家,授以长生之术,后尸解去。

双师,梁武帝时人,自南岳来,止黄庭观修炼,后宿白马岩,脱月帔而去,千年不坏。

郑安期,负二十石巨瓮,贮铁臼六百斤,登九疑山修炼,马明生遇之于桂林峰石潭后,皆仙去。

周义山,字秀通,尝游九疑至杞林峰,有石函,启视之,得李氏仙经,读之升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