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张书桌,一盏亮着的台灯,灯下的人用一支笔向远方的人诉说着心里话。或是思念衷肠情悠悠,或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或是爱意满满牵肠挂肚......写着,写着,夜,在笔与纸的沙沙声中睡去。

说到书信,现在的孩子大体没多少感触。绿色的邮筒,是我们思想深处的一份情感寄托,而对于孩子,多半只是当做一件路边的装饰物吧。现在的人习惯了便捷的语音通话,对于需要漫长等待的书信却是越发陌生了。

开学一个月写给孩子的家书(即是一份对孩子的谆谆教诲)(1)

记得小时候,爸爸去外地工作,那时候电话还没有普及,因为工作地点较远,平时若没有什么大事,都要逢着过年才会回家一趟。与家人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书信也不常写,家中有事才会通过信去商议。一封信,从塞进绿色的邮筒,到递到爸爸的手中,需要三天时间,一来一回间就是一个星期。每每将信投进邮筒,妈妈就会一天一天的算着日子,盼着邮递员的车铃声。

一封家书,从写到寄,到等,到读,时间是缓的,心是静的,情是跌宕的,它系上了家人与家人之间的那份情谊,又不似烈酒,只如清茶,清冽却直抵心底。

不得不说,《一封家书》封底上的这段话,道出了往日家书传递的那份真,那份情,那份悠悠的等待和期盼,还有那份心底的清冽。

叶顶著的《一封家书》中,收录了周公、诸葛亮、陶渊明、阎姬、康熙、林则徐、左宗棠、郑淑云、梁启超、鲁迅、陶行知等二十一位名人信件,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家书到近代的名人家书,时间横跨三千余年。

仔细品读,孩子对母亲报喜不报忧的拳拳深情,父母对孩子读书学习的谆谆教诲,以及对孩子直面人生困顿的鼓励......无一不直击心底,也因此感悟颇多。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相信,在历代名人的家书中,以他们的对孩子的劝诫为镜,对父母的深情为引。你也能找到那份独属于自己的感悟。

开学一个月写给孩子的家书(即是一份对孩子的谆谆教诲)(2)

01、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言传虽然重要,但身教更甚于言传

还记得前段时间陪孩子做作业时各种心碎,吼叫,甚至被气病的消息扎堆,刷爆了朋友圈,甚至有家长发消息称,女儿多才多艺,长大配汽车,结婚给买房,唯一的请求就是,现在将孩子带回去辅导家庭作业。这条消息一时间被大量转发。

在这些点击率和转发的背后,可以看出父母们如出一辙的焦虑和担忧。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去督促孩子好好学习,几乎成了现代父母最为焦虑的心病。

诸葛亮在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对于孩子的学习,有这样一句话,“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裨益,再配以专注的心境,就会事半功倍。天才并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先天而成。天才出自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其实,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底,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只有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可以看到,诸葛亮在对于孩子的学习只提出了两点,即宁静的环境和勤奋。反观我们的孩子,做作业时,家长抱着手机陪在一侧,时不时来几句抱怨和批评,动不动还会暴躁地大吼,甚至动手,嘴里挂着的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仿佛自己家的就是那扶不上墙的烂泥。

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那为什么父母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原因多半是父母不顾实际情况的过度攀比。自己学历不高,却想着孩子能够考清北。明明知道自己的智商只是普通值,偏偏要让孩子当学霸。这样的强求真的好吗?无论怎么说,基因遗传它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有时候,我们当父母的真的该自省,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优秀?别人家的父母又是怎么做的?

诚如诸葛亮所说夫学须静也,我们有没有给到孩子一个宁静的环境?没有宁静的环境,孩子又怎么能够去专注?所以,在陪孩子的时候,请放下手机,放下自己过度攀比的心,安静地在孩子稍远的地方看看书,这样孩子的内心会更加安定,对学习也会更加专注。

平时多给孩子以鼓励,对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如此,我们的孩子必将会更加自信,从而更加勤奋,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孩子从一出生,接触到的就是父母亲,而孩子的模仿能力又是非常强的。你所做的一切,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模仿在行动上。所以,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言传虽然重要,但身教更甚于言传。

开学一个月写给孩子的家书(即是一份对孩子的谆谆教诲)(3)

02、孩子,你该如何看待人生的困顿?

谁的人生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在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的磕硫碰碰,在遭遇挫折和不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生的困顿呢?

明朝的一位母亲郑淑云,在给儿子的回信中,用《示子朔》中的廖廖数十字,解除了儿子人生中的三种困顿。

原文如下: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怨,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在信的一开始,她就分析了人生的三大困顿,而这也是自古至今人们都会遇到的人生困惑。

其一,“用世颇殷,乃穷于遇”——拥有卓越的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

自古以来,有太多太多有才能、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能被重用,怀才不遇,不免令人扼腕长叹。自古才命两相违,才华横溢却无用武之地者,屡见不鲜。可是,自古雄才多磨难,同样也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正是在饱受重重苦难之后,最终凤凰涅槃,功德圆满,让人生不再留有遗憾。

其二,“待人颇怨,乃穷于交”——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上值得交的好朋友。

你的真心付出,对方未必会将心比心,甚至会利用你的善良与真诚,加以欺骗。世道浇漓,人心不古,世态炎凉也本是寻常事。可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一切友谊,对人不再诚挚。知音难觅,知己难求,我们还是应该拥有一颗包容的心,而不是稍遇人情凉薄,便开始怀疑人生,完全封闭自我。

其三,“反身颇严,乃穷于行”——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着。

我们不能因为自身的出类拔苯、洁身自好,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陷害打击,就选择回归平庸,甚至是同流合污。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我们还是应该保持初心,葆有内心的纯洁。

世康违言,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遇到上述三种磨难之后,有人可能会愈挫愈奋,直达成功的彼岸,但也可能会有些人牢强满腹,失魂落魄,一蹶不振,对于人生丧失信心。

司马迁曾经说过:如果虞卿不是遭遇太多磨难,也不可能发愤著书,从而名传后世。

用乐观的思维换个角度去想问题,眼前困顿又何尝不是对你平淡人生的一次激发?所以困顿也不是对人没有好处,只有正视人生的困顿,自强自励,从困顿中走出来,才能走向另一片天地。

开学一个月写给孩子的家书(即是一份对孩子的谆谆教诲)(4)

03、财富是靠勤奋和智慧赚来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富不过三代”,然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六代,上百年之后仍然是世界上富有的家族之一,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洛克菲勒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他知道,能带给孩子一生幸福的绝不是金钱,而是完整的人格、强大的内心和良好的生活习性。

《一封家书》中,收录了洛克非勒在1911年写给自己唯一的儿子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即小约翰)的一封信。从信中可以看到洛克非勒优良的品德和卓越的经商才能,以及他对孩子独特的教育理念。

在这封信的一开始,洛克菲勒对于记者批评指责他捐款不够多、太过吝啬的新闻,进行了回应,他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并讲述了一个老人利用食物和木材,只身将野猪关进围栏的故事。

首先,老人找到野猪经常出来吃东西的地方,并放上一些粮食。第二天,老人多加了一些粮食,并在几尺远的地方竖起一块木板。此后,老人只是每天在粮食周围多竖起几块木板,虽然,每次老人加进一些东西时,野猪们都会远离一些时间,但最后都会再来吃免费的午餐。很快围栏造好了,陷阱的门也准备好了,而不劳而获的习惯使野猪毫无顾虑地走进围栏。这时候,老人就出其不意地收起陷阱,那些白吃午餐的野猪就被轻而易举地抓到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简单,一只动物要靠人类供给食物时,它的机智就会被取走,接着它就麻烦了。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人类,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你给一个人免费的午餐,他就会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因为,每个人在娘胎里就开始有被“照顾”的需求了。而你的这些举动,正好触发了她的被“照顾”的需求。

洛克菲勒通过讲述这个经典智慧故事的方式,得出结论:“白吃午餐的人,迟早会连本带利付出代价。”在他看来,资助金钱是一种错误的帮助,它会使一个人失去节俭、勤奋的动力,而变得懒惰、不思进取、没有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当你施舍一个人时,你就否定了他尊严,你否定了他的尊严,你就抢走了他的命运,而这是极不道德的。

“作为富人,我有责任成为造福于人类的使者,却不能成为制造懒汉的始作桶者。”洛克菲勒一直鼓励儿子小约翰要帮助别人,但是也经常跟儿子讲关于捕鱼的老话:如果你给一个人一条鱼,你只能供养他一天,但是你教他捕鱼的本领,就等于供养他一生。

开学一个月写给孩子的家书(即是一份对孩子的谆谆教诲)(5)

任何一个人一旦养成习惯,不管是好或坏,习惯就一直占有了他。白吃午餐的习惯不会使一个人步向坦途,只能使他失去赢的机会。而勤奋工作却是唯一可靠的出路,工作是我们享受成功所付的代价,财富与幸福要靠努力工作才能得到。

在信中,洛克菲勒给儿子讲了另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想编写一本智慧录,以飨后世子孙。一天,老国王将他聪明的臣子召集来说:“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我要你们编写一本各个时代的智慧录,去照亮子孙的前程。”

这此聪明人领命离去后,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堂堂十二卷的巨作,并骄傲地宣称:“这是各个时代的智慧录。”

老国王看了看说:“各位先生,我确信这是各个时代的智慧结晶。但是,它太厚了,我担心人们读它会不得要领。把它浓缩一下吧!”这些聪明人费去很多时间,几经删减,完成了一卷书。但是,老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再次浓缩。

这些聪明人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然后减为一页,再变为一段,最后则变成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二个故事要表达的意思其是也是第一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洛克菲勒用故事告诉儿子,如果人们知道出人头地,要以努力工作为代价,大部分人就会有所成就,同时也将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而白吃午餐的人,迟早会连本带利付出代价。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付出,不付出就想得受益,不付出就想检到便宜,那是不可能的。

出生于富贵家庭的孩子,从小受到的诱惑要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多。洛克菲勒一生生活节俭,同样也如此要求子女,节俭成为洛克菲勒家族创造财富神话的重要基石。洛克菲勒家族素有让孩子通过给家里“打工”来赚取零花钱的传统,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财富要靠个人的勤奋来换取。

开学一个月写给孩子的家书(即是一份对孩子的谆谆教诲)(6)

一封家书,即是一份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亦是对孩子的殷殷期盼,为人父母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生顺遂,健康幸福?无论你是学富五车,还是富可敌国,父母之心都是那般殷切无私。普通人如此,名人亦如此。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封家书》中父母写给子女的家书,皆为充满了爱与智慧的教子名篇,亦是摆放于我们面前的一面镜子,信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在读书、做人、立志、处世等方面的交流,每一封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和教子故事,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除此之外,书中那些子女写给父母的家书,亦展示出为人子女心底柔软的一面,以及对父母那份纯粹、醇厚的爱。相信,读完后,你会找到那份独属于自己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