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唐僧成佛之后,还能用小白龙当脚力吗?他会有新的坐骑吗?

  文/姜子说书

  《西游记》故事里,观音菩萨路遇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的孽龙,便启奏玉帝,救了有罪的玉龙,这小龙为了感谢观音大士的活命之恩,最终变成白马,当了取经人唐僧的一副脚力。

  玉帝闻言,即传旨赦宥,差天将解放,送与菩萨。菩萨谢恩而出。这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菩萨把他送在深涧之中,只等取经人来,变做白马,上西方立功。小龙领命潜身不题。

  没错,白龙马不是唐僧的徒弟,而是远行脚力,用来代替唐太宗李世民送给唐僧的那匹银駔的马,且看菩萨是如何吩咐孙悟空的呢?

唐僧师徒四人为什么不包括小白龙(还能用小白龙当脚力吗)(1)

  菩萨道:“那条龙,是我亲奏玉帝,讨他在此,专为求经人做个脚力。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

  说起脚力,还有“寻洞擒妖逢老寿”那一回出场的白鹿,他是海上三星之首的寿星的一副脚力。

  寿星笑道:“他是我的一副脚力,不意走将来,成此妖怪。”行者道:“既是老弟之物,只教他现出本相来看看。”寿星闻言,即把寒光放出,喝道:“孽畜!快现本相,饶你死罪!”那怪打个转身,原来是只白鹿。

  当然,书中许多神佛都有自己的脚力,比如九头狮子号为九灵元圣,他的主人公是太乙救苦天尊;再比如拿着金刚琢下界为妖的青牛,他的主公是太上老君;再比如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也都有自己的脚力。

唐僧师徒四人为什么不包括小白龙(还能用小白龙当脚力吗)(2)

  《西游记》故事里,白龙马托着唐僧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西天灵山的时候,小龙是唐僧的专用坐骑,供取经人骑坐,取经人回东土大唐的时候,玉龙又负责驮经,功劳甚大,所以,唐僧成佛之后,白龙马也因为自己的功劳受封了。

  如来又叫那白马:“汝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因汝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门,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受封之后,白龙马入灵山后崖化龙池,又成了龙,不再是白马,而且有了新的职位,和那个给玉帝守擎天华表的敬仲龙,以及那个给佛祖司钟的徒劳龙,职位类似,大抵以后不能轻易离开那根擎天华表柱了。

唐僧师徒四人为什么不包括小白龙(还能用小白龙当脚力吗)(3)

  须臾间,那马打个展身,即退了毛皮,换了头角,浑身上长起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一身瑞气,四爪祥云,飞出化龙池,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诸佛赞扬如来的大法。

  那么,已经坐了莲台的唐僧,以后还需要新的脚力吗?也许不需要,他当时不过是“没脚力难行,甚赖其力”,如今能够腾云驾雾,没有神兽也是不要紧的。

  但是又有人说了,唐僧好歹是佛,人家菩萨个个都有脚力呢,难道旃檀功德佛不要面子不要排场的吗?

唐僧师徒四人为什么不包括小白龙(还能用小白龙当脚力吗)(4)

  其实,与其说白龙马是取经人的脚力,不如说取经人是白龙马的主人公,所谓:“心猿意马”,不过是“修行”二字。

  就比如说白鹿,你看它“一身如玉简斑斑,两角参差七汊湾”,下凡折腾了一场,不就是为了研究长生不老药吗?“几度饥时寻药圃,有朝渴处饮云潺。年深学得飞腾法,日久修成变化颜”的是白鹿,却也是寿星本尊。换句话说,白鹿与其主人公寿星,不过是作者借以讽喻世人寻求长生之事。

  再看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九灵元圣不可谓不厉害,但是,好为人师,是人心之大贼也,若要太乙道中救苦,还当是请来主人公自救,他人又何从助力呢?

唐僧师徒四人为什么不包括小白龙(还能用小白龙当脚力吗)(5)

  西游世界,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立鼎安炉,持砂炼汞,白雪黄芽,皆是旁门外道,又唤作旁门左道,青牛者,所谓“牛心左性”也,更兼独角兕大王之名,是为三教不能合一,偏听则暗之寓,所谓“金皘山金皘洞”者,老害眼病也,即六贼之“眼看喜、耳听怒”。

  太上老君是青牛精的主人公,好似孙悟空是六个毛贼的主人公,牵牛之意也。正所谓:“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

唐僧师徒四人为什么不包括小白龙(还能用小白龙当脚力吗)(6)

  心猿与意马,脚力所行即修行,何尝不是牛心左性在作怪呢?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唐僧为啥告诉孙悟空“马行千里,无人不能自往”了。马也好,牛也罢,皆指六识凡心,人指天心元神。所以,唐僧都成佛了,还要啥自行车,要啥脚力呢?当知“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之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西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