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军事力量中,要论轻武器装备的杂乱和复杂程度,印度说自己第二,估计没人敢当第一。除了众所周知的“印度制造”不靠谱、官僚机制低效腐败外,这也和印度规模庞大、种类庞杂的军事力量构成有直接关系。一支总数超过400万的军事力量,其下辖部队隶属关系不同、指挥关系不同、经费来源不同、保障渠道不同,以印度的国情,想统一制式轻武器,实在太难了。
在印军的各个部队之间,轻武器装备水平的参差程度,有着天壤之别——有的精锐部队装备着来自以色列的TAR-21步枪,大部分部队还只能装备不靠谱的国产英萨斯步枪或是老旧的AK-47,相当部分的准军事部队甚至用的还是一战时的“恩菲尔德”步枪,估计膛线都快磨平了。其中,有一种二战老古董仍在印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就是英国“布伦”式轻机枪。
“布伦”式轻机枪与抗战时中国大量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有很深的渊源,它最初就是著名的ZB26轻机枪参加英国新型轻机枪选型时,被英国军方选中,并根据英国军方的要求改进而来的。同ZB26轻机枪一样,都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即枪机尾端上抬卡入机匣的闭锁槽实现闭锁。
相比ZB26,“布伦”式轻机枪枪管口径改为英制0.303英寸(7.7毫米),发射英国军队的7.7×56mmR标准步枪弹,其它战技术性能与ZB26大同小异。全枪长1156毫米、枪管长535毫米,空重大约10.4公斤,改用30发弯曲弹匣,初速743.7m/s,理论射速500发/分。1935年英国正式将该枪列装为制式装备,1938年投产。有意思的是,二战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布伦”式轻机枪是由加拿大生产的。为了支援中国抗战和欧陆地下抵抗组织,加拿大还生产了一批口径7.92mm版本的“布伦”式轻机枪。
“布伦”式轻机枪是二战中英联邦国家军队班排一级的火力支柱,随着英联邦国家军队打满了二战全场。其性能可靠、适用范围广、阵地转换迅速,30发的携弹量在那个自动火器尚未完全普及的时代还可接受,快速更换枪管的设计也有益于提高火力延续性。因此,到了1958年北约各国统一步枪制式口径,英国仍继续沿用“布伦”轻机枪,改进成L4系列,以适应北约制式7.62×51 毫米NATO步枪弹。
这辆小车叫做布伦机枪运载车,二战英印军机械化部队的标准战车,现在印度军队还在用。可以运载一挺布伦式机枪,或一门轻型迫击炮。当然,印军现在也有些改进,譬如下图这辆豆坦克。新型的布伦式机枪车,是比较先进的山地作战装备。
“布伦”轻机枪固然性能可靠,但毕竟底子是20世纪30年代的设计,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其性能的差距就暴露无遗。我军当时全面换装的56式轻机枪,空枪带两脚架的重量仅为7.1公斤,机动性要好得多;56式轻机枪采用100发不可散弹链供弹,火力延续性远强于30发弹匣的“布伦”式;当时我军的步、冲、机均为相同的7.62×39 毫米中间弹,弹药互为通用,且比印军7.7×56毫米的.303步枪弹轻不少,印军在携带7个30发弹匣的情况下,其重量与56式轻机枪携带5个100发弹盒相近。“布伦”式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射程远,但在我军穿插近战的打法下,远射优势也无从发挥。
可叹的是,斗转星移近60年,印军很多部队还在装备着这款二战老古董,只不过用的7.62×51 毫米的L4版本,而且相比炒的沸沸扬扬的新选型步枪项目,通用机枪方面印度人似乎并没有太大动作。看来,这把抗战时我们爷爷用来打鬼子的机枪,印度人还得接着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