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的心理弱点(如何判断你的自恋在哪个程度-心理咨询师进阶之精神分析)(1)

一、什么是自恋?自恋是如何来的?

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下,人生来就带有力比多和攻击性,这是人的生物特性。人终其一生的人格成长就是让力比多和攻击性象征化和向外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的力比多和攻击性刚生下来时是没有指向的,随着心理的发育,力比多和攻击性开始向外,即指向他人,客体关系理论把这种力比多的指向称作关系。我们说力比多就是一种愉悦的动力,比如通过性关系愉悦彼此,同时也完成种族的繁衍。虽然力比多的指向转向他人(外部)是人格健康的表现, 也是人格成长的表现,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力比多都指向外部,总会有一部分力比多指向自身,这个力比多指向自身的关系就叫自恋。

自恋型人的心理弱点(如何判断你的自恋在哪个程度-心理咨询师进阶之精神分析)(2)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自恋的,也就是研究一个人和自己的关系。在人的自恋中,可以这样形容,在某些方面,人只能自己取悦自己,也就是说觉得自己是美好的,这种感觉叫做自恋满足。如果我们受到了批评、责骂,甚至是身体上的攻击,除了会引发我们的攻击性之外,也会导致我们的自恋减少,这种自恋减少,也叫做自恋受损。自恋具有弹性,或者说有自我恢复性,一段时间后受损的自恋会恢复回来,当然如果受损太严重了,产生了具大的心理创伤也是无法复原的。

人在婴儿时,自恋是非常高的,所以会觉得世界要以我为中心,所有的人必须知道我的需求并立刻来满足我,如果不能满足我我就要消灭这个让我自恋受损的人或物。这种现象我们叫婴儿式的自恋,也叫全能自恋,如果全能自恋受损往往会引发毁灭式的攻击,敢叫全能自恋暴怒,就是要消灭全世界的愤怒。婴儿时期由于心理发育水平还很低,所以有这种全能自恋是正常的,但如果一个成人依旧有这样的全能自恋,那就是不合适的,甚至是病态的,那可能就成了一个巨婴。

随着心理的发展,力比多逐渐指向了外部,也就是与他们建立关系,但自恋的多少也就决定了一个人与他人建立的关系能有多亲密。因为如果自恋过多,那指向多部的力比多就少了,因为对于每个人而言力比多的量是一定的,给自己的多了,给别人的就少了。

一个人如果自恋较多,在与人打交道时就容易自恋受损,而一旦自恋受损就会引发攻击力。如果攻击力向外,就会破坏关系,如果攻击力向内,就会导致这个人变得抑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抑郁者就是将本来应该向外的攻击力转向了自身。如果一个人的自恋过多,而受损又严重(这通常是成对出现),这个人又把攻击力向内,那这种自恋通常叫做恶性自恋。

所以一个人的自恋是否健康(适度的自恋就是健康的,过多或过少都是病态的,或者说是恶性的),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可以活得自由和幸福。那如何判断你的自恋是否是健康的呢?

二、自恋多了会怎么样?如何判断你是哪种自恋状态?

精神分析理论中可以按照自恋的程度以及行为表现,大致将自恋分成两大类,共四种情形。

第一类是心理障碍者,包括自恋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行为障碍。

先来看看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类人的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如下表现:

心境常处于抑郁状态,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让他立即陷入其中,表现得异常敏感。他们会对身边的人或事都表现得非常在意,在工作上要求异常严苛,但通常不是完美主义者,而是特别强调在工作中自己的意志得到表达。

他们常会有疑病行为,常常会觉得自己得了世上罕见的疾病,这些疾病通常不会危机生命,但一定是世所罕有。或者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对于那些测试智商的题目却一定不屑一顾,因为他们认为那些是给普通的世人用的,而他们是不能用那些来衡量的。他们之所以会这样认知世界,其核心只是为满足他们自我为尊的内心需求。

他们对生活中的乐趣视而不见,那是因为他们的自恋过多,外部世界已无法愉悦他们的内心。世俗上只有权利才能满足他们的内心空虚,因此这种人只对所谓的世俗上的成功感兴趣,他们往往是工作狂,也往往具有很高的创新能力。但在生活中他们毫无风趣可言,他们只追求金钱价值,甚至对家庭温暖也毫无兴趣,在他们的价值观中,一切关系都以利用为核心,而最终只是为了满足他的需求,因此在关系中他们是吸血者和盘剥者。

第二个自恋障碍类型是自恋型行为障碍。这类人的特征通常是在与性有关的行为上特殊的爱好,比如性倒错、反社会行为(特殊的性压抑)、特殊成瘾行为(比如偷窥癖)等。

这类人是早年的力比多无法投注给原始客体(即最初的照顾者,通常都是妈妈),因为没有办法将力比多转向他人,而是把这些力比多投注给了与原始客体相关或象征的物体或行为上,形成了成年后的倒错行为(强迫)。比如,妈妈的忽视导致婴儿把力比多投注给了象征妈妈的高跟鞋,就有可能导致成人后的性倒错行为(比如偷女性的鞋子,或者和鞋子作爱等)。再比如只有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性快乐,比如性虐待等。

第二类是心理冲突类型,包括融合依赖者(依赖型人格)和逃避亲密者(疏离型人格)。这两种人格都是在依恋关系上存在一定困难,或者说他们的依恋模式不成熟。

自恋型人的心理弱点(如何判断你的自恋在哪个程度-心理咨询师进阶之精神分析)(3)

融合依赖者的人格是以融合性的依恋表现为特征。这类人在关系中喜欢与他人共生,在与人的关系中边界模糊,很容易侵入他人的心理领地。他们喜欢把他人当做自体客体(就是在心理上把他人当做自己的一部分)来使用。比如他们几乎不表达自己的需求,但却要求他人完全明白自己的需求并主动来满足自己。或者说,这类人在人际关系中喜欢玩你猜猜我在想什么的游戏,如果你猜不到,他们就会愤怒,如果是亲密关系,他们可能甚至会歇斯底里的暴怒。在暴怒时就会要求终止关系,但是随时都会要求你来修复或者随时要求恢复亲密关系,如果遭受到拒绝则会再次陷入暴怒中。因此他们对他人的要求就是:他人必须处在一种招手即来,挥手即去的距离上。因此可以说他们在关系上是二元论的,是依赖别人的,也是对他们要完全控制的。

最后一个是逃避亲密者,这类人是以逃避型依恋模式为特征的自恋型障碍。这类人在内心异常需要亲密关系,没有则内心焦虑无比,但无法承受关系中任何不和谐,只要感受到不好,哪怕是微小的伤害,就会立刻从亲密关系中逃离,他们会采取情感隔离的方式来让自己从一段逃离的亲密关系中避免受伤,因此,会给人以拿的起放的下的豁达感。这种人对他人的亲密关系要求是在一个适当的距离上,不能远也不能近,即要看得见,也要摸得着,但不能太近,太近让他们害怕,因为近了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力比多),万一这个关系结束了,他们又承受不起。但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又促使他们去追寻亲密关系。因此,这类人会在关系中拿着放大镜寻找任何瑕疵,一旦找到,就立刻把自己抽离这个关系。当他们逃跑时,他们内心里是要求他们去追踪的,如果你不追对他们而言,就是你不够爱他们。是不是很有逻辑?

以上是四种自恋性障碍,其中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特征,我们通常会在那些把企业做到很大的老板身上见到。行为障碍通常很少见,也因为这类人的行为通常会比较隐蔽。最后的两种人我们身边是常见到的,不知你属于哪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