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源的水有多深(石家庄居民已经喝上南来水)(1)

汉江源头。

汉江源的水有多深(石家庄居民已经喝上南来水)(2)

安康市石泉县污水处理厂。

2月9日,石家庄主城区150万居民喝上了南来的汉江水。可你知道汉江的源头在哪里吗?答案是陕南。都说饮水思源,近日,记者参加了“京津冀豫陕全媒体问水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市,对这些地区为保护南水北调水源水质做出的贡献进行了深入采访。

□文/燕赵晚报记者 崔虹 图/通讯员张昊

镜头一:汉江源头

“汉江第一家”:每天捡拾沿河垃圾

3月21日下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记者来到了汉江的发源地——汉中市宁强县汉源镇马家河村。在一座石崖上,一股清水自崖隙中喷射而出,汇成一条清泉,蜿蜒奔出马家山,流向丹江口水库,然后经过干渠继续北上。

马家河村坐落在一个半山坡上,翠竹掩映,白墙红瓦。75岁的张邦贵住在村子的最西南,由此成为汉江源头第一家。“作为汉江第一家,我总想着为保护水源地做点儿什么。”于是,十多年来,不管晴雨,无论寒暑,瘦小的张邦贵每天至少上山四五次,义务捡拾沿河垃圾,守护着汉江源头的清洁。

任何垃圾都逃不脱张邦贵的“火眼金睛”。在采访间隙,张邦贵发现水源地周边散落着小树枝、纸屑等垃圾,老人就踩着石头,轻巧地走过去,认真地捡起来,“任何对水源地造成污染的垃圾都不行。”张邦贵说,最近几年到汉江源头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都要从他家门前经过。而他总是坐在屋前的板凳上,只要看到有游客进入,他总会沿途跟着,提醒游客不要乱扔垃圾。“有时候提醒没用,我就自己捡起来。”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当记者问起“是否觉得辛苦”时,张邦贵毫不犹豫地笑着摆了摆手,说出了三个字“不辛苦”。其实,在马家河村,张邦贵只是众多“义工”的缩影。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光俊介绍,每个月,村里都会组织村民到源头义务捡拾垃圾。而且,全村250户村民户户整洁,他们像呵护孩子一样守护着河水,成为不拿工资的水源地义务宣传员和守护者。

汉江源头只靠捡拾垃圾就能不被污染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王光俊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汉江源头水质,马家河村方圆十公里禁止砍伐树木,为的是涵养水源。不仅如此,产业发展也受到了限制。“以前,我们村里养殖业比较发达,可是,牲畜的粪便容易污染水源,所以现在已经没有养殖企业了。”王光俊说,除此之外,村里还采取了改厕、改厨等措施,垃圾也是统一收集和处理,“为的就是保证一江清水永续北上”。

汉江源的水有多深(石家庄居民已经喝上南来水)(3)

“汉江第一家”张邦贵上山捡拾垃圾。

汉江源的水有多深(石家庄居民已经喝上南来水)(4)

石泉垃圾处理场,工人在劳动。

镜头二:搬迁移民

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泥石流 收入还增加了

汉中市汉台区,在这片如今以“油菜花海”闻名、历史上经历了秦汉两宋三筑两迁的土地上,有一条蜿蜒的河流——褒河,它是汉江最大的支流,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为了保护水质,汉台区在褒河水库周边实行退耕还林工程,对附近10个村庄实行了搬迁移民。这不仅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也让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钟明新就是其中幸福的一位。

3月22日,在汉台区河东店镇移民搬迁安置点,放眼望去,几十栋六层白色小楼整齐划一,小区公园、健身器械、卫生室、幼儿园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十分完备。两年前,48岁的钟明新从位于山区的平安村搬到了这里,过起了城里人的惬意生活。然而,曾经的生活也让他记忆犹新。

“以前的房子是砖木结构,七八十平米,四面都是山。”钟明新说,在过去的40多年里,他最害怕的就是夏天,因为,长期下雨特别容易导致泥石流的发生。“2008年,山上滚下的石头就砸在我家后墙上,吓坏我们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钟明新至今心有余悸。

如今,在钟明新106平方米的新房里,液晶电视、壁挂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样样齐全。“山里还有7亩多地,以前种玉米、黄豆等杂粮,现在全部种上了核桃树。我还在家里养娃娃鱼,家里的收入提高了一倍。”钟明新说,曾经,他们还为儿子的婚事发愁,担心姑娘们嫌山里穷。“现在,儿子娶媳妇容易多了。”

与钟明新同样甜蜜快乐着的还有商洛市镇县云盖寺镇花园社区的刘金花等5000户居民。自从去年2月份从冷水河村搬进花园社区后,45岁的刘金花再也不用每天花1个小时送孩子上学,也不用付房租,更不用辛苦地推销汽车配件了。她只需每天来到小区内的一家秦绣工艺品有限公司,向去那里的客户讲解产品,教前去领绣品的居民如何刺绣就行。“中午和晚上还能回家照顾父母,轻松多了,挣得也不少。”刘金花笑得合不拢嘴。

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开始,陕西省就实施了以生态、避险和扶贫为目标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计划用十年时间,投资1139亿元,对60万户共240万人实施移民搬迁安置。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469亿元,26万户88万余人实现搬迁,彻底摆脱了地质、洪涝灾害威胁。迁出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为天然林保护、山区生态功能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汉江源的水有多深(石家庄居民已经喝上南来水)(5)

搬迁移民钟明新的新生活。

镜头三:小流域治理

以前种庄稼靠天吃饭 现在成了茶叶的海洋

“这里以前就不能提,哪里是你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在宁强县熊家沟小流域肖家坝水保综合治理工程现场,肖家坝村第九组的村民王文平说,曾经,这里一遇大雨就泥浆乱翻,根本无法行走,而且还会有泥石流。

八山一水一分田,九山半水半分田,肖家坝村也不例外。由于村里多是山坡地,多年前,王文平跟其余2000多名村民一样,种着水稻、玉米,而且只能靠天吃饭,每年的收成仅200多元。

“你看看现在,到处是绿色的茶叶。”顺着王文平手指的方向,记者注意到,肖家坝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蜿蜒的水泥路,通到各户农家;层层壮观的石坎梯田,一直延伸到山的背后;白墙青瓦的农舍散落在山林之中……向更远的地方望去,已是“茶叶”的海洋。

60岁的王文平告诉记者,现在,他家的7亩多地已经全部种上了茶叶,除了每亩有500元的固定收益外,他还在茶园打工,每天50元。“以前我家每年收入三四千元,现在能达到一两万元了。”王文平说,不仅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而且环境也变好了,水清了。

“以前一下雨,水土就被冲刷到河里,势必影响水源地的水质。”宁强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副站长王慧琴说,通过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达到了泥不下山,水不乱流,道路相通,沟渠相连,兴水固土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在汉江源头形成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起到重要作用。

在安康市石泉县杨柳水土保持生态清洁示范流域,池塘、耕田、人工湿地呈梯状分布,坡上农户排放的污水通过人工湿地层层过滤,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能对污染物进行吸纳和净化。

商洛市山阳县高坝镇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后,流域内荒山荒坡得到全面整治,核桃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而且极大改善了流域内镇村的生态环境:蓄水池、家庭沼气、庭院绿化等全面配套到位。

陕西省水利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魏小抗介绍,截至目前,该省植被覆盖率提高16.4%。通过修堤、修地、修渠、配套坡面和沟道水保工程,层层设卡,节节拦蓄,有效拦截了泥沙,控制了土壤流失。“据省水文局在汉江、丹江布设的7个水质监测断面分析,年度水质基本稳定在Ⅱ类或Ⅱ类以上。”

镜头四:“两厂建设”

垃圾渗滤液经过处理可以用来养金鱼

垃圾处理场的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养鱼,你相信吗?3月23日,在安康市石泉县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车间,记者见到了这“神奇”的一幕。

“经过处理的水除了不能饮用外,绿化、清洁、灌溉都可以,我们平常还用这水洗澡。”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组组长程林拿起一个养鱼的透明容器介绍,黄褐色的渗滤液经过多层工序处理后将变成透明的清水。他们可以用这些水浇灌场区里的绿植、擦洗设备,甚至养鱼、洗澡等,“到了夏天都不够用。”

记者了解到,石泉县之所以把垃圾处理场选在了距离县城约3公里的地方,旨在“消化”垃圾的同时,也把对居民的生活、对汉江水质的影响降到最低。

程林介绍,目前,石泉县城及周边乡镇每日60多吨的生活垃圾都在这里处理,处理工艺属于厌氧性卫生填埋,再加上对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目前可以保证水质的无污染无害。“渗滤液是垃圾场的第二大污染物。”程林介绍,生活垃圾产生的垃圾水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而且被土壤吸收也会造成浪费,因此,填埋场底下铺设了渗滤液收集系统,处理过后的渗滤液无色无味,可以用来养金鱼。

距离垃圾处理场仅1公里的地方就是石泉县污水处理厂,用来处理县城居民的生活污水,是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的重点工程。污水处理厂副厂长朱代红介绍,该厂运行3年来,污水处理全部达标排放,每天处理石泉县城产生的6000多吨生活污水,结束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汉江的历史,解决了南水北调项目水源治理问题,确保了一江清水到北京。而且,污水处理厂还将有二期工程,计划于2016年开工建设,建成后,使用年限将到2025年,日处理污水能力将提升至2万立方米。

其实,不仅县城有污水处理厂,就连汉中市南郑县圣水镇庄房村去年也建成了污水处理厂。

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是陕南三市为保护汉江水质推出的有力举措。据了解,陕南县(区)级以上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均已完工,实现了全覆盖;30个镇级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已开工建设24个,2015年底前可全部建成。

镜头五:绿色经济

转型循环发展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是一对天生的矛盾,而安康、汉中和商洛则找到了这一突破口,那就是循环发展。于是,三市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富民路。

在安康市汉阴县秦园现代农业园区,成百上千吨的秸秆、玉米芯、稻草、锯末等“废物”,经工人们粉碎、消毒、装袋、封口、点种,在工厂化温室里生长,这些农作物的废弃料被有效利用,一朵朵白云般的杏鲍菇就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了。这杏鲍菇不但有机还富硒;园区某公司的富硒大米已经在全国建立了百余个销售网点,品牌已经畅销全国。

据了解,汉阴县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极少的土壤富硒县之一,有“中国硒谷”之美誉。近年来,汉阴县大力发展富硒特色农副产品,形成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格局。

在汉中市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一排整齐的厂房外,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张万树告诉记者,园区产业主要以农副产品、食品饮料、医药科技、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等为主。截至目前,入园企业已达32户,全年实现产值可达16.73亿元。而截至2014年底,汉中市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医药、建材、有机食品为主的产业园区已初具雏形,转型升级成效凸显。

商洛市将利用10年时间,使以光伏农业为重点的光伏电站装机达到2000兆瓦,实施10万户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行动计划。届时,光伏产业发展将节约标煤8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0.7万吨。

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张西林介绍,陕西省级财政每年安排6亿元,培育和壮大陕南现代循环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目前,陕南三市循环产业核心区和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食品、中药材、旅游等“一县一产业”发展壮大,航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现代循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他说,下一步,陕西省将坚持循环和绿色的理念,坚决关停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继续实施好汉江、丹江综合整治工程,系统化推进污染防治、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屏障建设。大力支持陕南三市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主体功能区试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工作,切实促进水源区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