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为什么叫诗佛(王维为什么被称为)(1)

王维被称为"诗佛",原因有二:一离不开他个人性格经历的影响;二是因为他诗歌外像具有"佛性"特点。

王维生平:尚佛世家对其性格的影响

王维(701-761),字摩诘。王维的名字其实就与佛、与禅有关。名维,字摩诘,合起来便是"维摩诘"。维摩诘是梵文Vimaiakirti的音译, 又译为维摩罗诘、毗摩罗诘, 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 无垢称诘, 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此外,维摩诘是一位佛教居士,是佛世时代以在家身分奉持梵行的菩萨道行者。王维终生未出家,只是晚年隐居,维摩诘居士同样是在家修行,一定程度上来说,维摩诘对他而言亦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佛学支撑。

王维为什么叫诗佛(王维为什么被称为)(2)

要了解王维的佛学渊源,不得不提到他的母亲崔氏。《天宝风流》中有记载,王维的母亲出自世家大族,崇尚佛学,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王维在其散文《请施庄为寺表》中亦提到:"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揭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母亲有深厚的佛教信仰,这也造就了王维喜静、好幽的性格。

王维早期的仕途生涯颇算顺利。据袁行霈先生《中国文学史》记载:"从15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并于开元九年(721)擢进士第,释褐太乐丞。"但后来他因手下伶人在排练狮子舞的时候,误用皇家专用的黄色,被贬济州司仓参军,这是他仕途生涯中的首次挫折,后来他便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但这时候他出仕之心仍然颇浓,期间还向张九龄献诗求引,官拜右拾遗,后还担任节度使幕,监察御史等官。直到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祸起,次年长安沦陷,王维被迫接受"给事中"的伪职,平叛后,王维因罪入狱,但旋即得到赦免,并在晚年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

不难看出,王维早年秉持着世家子弟求官求仕的心态,对建功立业充满热情和向往,这是盛唐时期大时代环境下的影响。但在中晚年,王维经历了官场起伏不定的生涯,还目睹国家沦陷复兴的过程,早已无意于仕途,退朝转而隐居,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在辋川终老。这是在个人经历得失后所选择的一种生命形态,这种行径似是对他母亲"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的继承。

王维为什么叫诗佛(王维为什么被称为)(3)

王维诗歌:声色相融、动静结合的禅意显像

王维的诗歌创作分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如《观猎》、《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等均体现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而真正奠定他"诗佛"地位的,则是他后期的山水田园作品。

王维的山水诗具有"空灵"美。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又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搜,谈笑无还期。"

再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为什么叫诗佛(王维为什么被称为)(4)

以上诗歌都或隐或显地体现出"禅"的影子。他在这种静谧、幽深的环境中并不感到寂寞,相反,在一片寂静中他方能观察到隐含自然生机的空灵之美,这种美来自于声音与颜色的组合。比如"明月照""清泉流""莲""舟",声色并茂而不互掺杂,说明王维对自然变化的感受是敏锐而直接的。再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这里蕴含的是一种自在放下的心态,与佛道思想均有相通之处。

再看他的另外两首诗

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两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静",但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王维以自己敏锐的感受将瞬间的光影变化,花开落地之声记录起来,他不像李白似的浪漫,也没有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是将自己融入广阔的天地间,天地瞬间变得狭小,将他笼罩,其中看不出王维有半点"乐"的迹象,也没有参禅悟道的气息。他只是纯粹地描写自然,他以自然之声回应他自己的心灵之声,他说"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实际上,他自己隐居的生活也像这芙蓉花一样,但他并不以此为悲,亦不以此为傲,只是将所感所发自然而然地阐述出来,体现他的一种"不喜不忧"的心态,但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尘脱俗的宁静心境与情怀,所谓的"诗佛",并不是他刻意在世人面前以"禅""佛"来标榜自己,而是指他的诗作所给人带来的宁静、虚空的感受,让人有超脱的感觉。

王维的"诗佛"之称,一方面来自于他的个人性格、诗作特色及他的佛学信仰,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后人在品读他的诗作时对他思想的接受、继承与评价。但不管如何,这个称呼,除王维能担任外,在中国文学史上确再找不出第二人可匹得。(旗下04号作者:Z)

王维为什么叫诗佛(王维为什么被称为)(5)

关注回归文学,回归文学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