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到了临死关头,或多或少都会害怕死亡,这是人不可避免的本能反应。这就好比人的天性,很多人觉得自己还有没有做完的事情,就会对人世间产生留念,这就特别容易害怕死亡了。

那么当年荆轲刺杀秦王的时候呢?太子丹为他唱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太子丹和荆轲都知道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刺杀行动,但是为了燕国,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在荆轲刺秦王时,他需要一个理由才能前往秦国觐见秦王。这个时候樊於期就站了出来,他请求割下自己的头颅去献给秦王以谋求这个机会。作为一个在荆轲刺秦王里的配角,他就一点也不害怕死亡吗?

荆轲刺秦王怎么失败的(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1)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可以说是一个悲壮的故事,在故事里的荆轲充分体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理,他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所歌颂。当时燕国面临着秦国强大的敌军无力反抗,只能无奈刺杀秦王。

当时秦国名将王翦攻破了赵国,还把赵国的首领给俘虏下来。赵国大半国土沦陷于秦国,秦国实力更加强大。他们的军队直直逼到了燕国边境,燕国太子丹十分害怕。

于是他请求荆轲想要荆轲替他出谋划策,荆轲便说他想要樊於期的人头。这太子丹当然是过意不去了,但是荆轲最后还是取到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军防地图一起前往秦国。

荆轲刺秦王怎么失败的(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2)

太子丹和荆轲都知道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刺杀,但是荆轲依旧义无反顾,虽然荆轲也没有刺杀成功。他与秦王绕柱那一段堪称经典,但是最后金科也被使臣斩杀了。

在荆轲刺秦王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里面,樊於期就相当于一个小配角,主角需要他的头颅,恩人需要他的性命,秦王想要他死。樊於期推动了整个故事脉络的发展,但是有没有想过樊於期到底想不想死呢?

叛将樊於期

樊於期最开始是秦国的大将,同吕不韦共事。但是素日里,樊於期对于吕不韦纳妾盗国一事一直都十分厌恶。当时的吕布记恨着五国攻秦这一件事情,于是出兵讨伐五国。

荆轲刺秦王怎么失败的(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3)

他们一行人先走,赵国君王和樊於期于三日后增援他们。当时赵国的君王年仅17岁,根本不懂得军事上的事情,于是他去请教樊於期。樊於期本就不满吕不韦的作为很久了,他对赵国君王说:

“秦王并不是先王亲身骨肉,只有你是嫡子。”并且还造谣说,吕不韦这次出兵是想要趁机除掉赵国君主,这可把小君主给吓坏了,连忙问樊於期该怎么做。樊於期便让他写檄文,宣扬秦王非先王骨肉。

这檄文一出,民众虽然不敢大声议论,但是都在背地里对吕不韦指指点点。秦国的人大多都知道吕不韦私下养了很多宠妾,但是他敢绿先王的帽子,这确实出乎了秦国人的意料之外。

荆轲刺秦王怎么失败的(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4)

吕不韦在得知这一檄文四散以后十分生气,就有一个将领在看到了这篇檄文的时候,快马加鞭赶回了咸阳告知了秦王。嬴政当然是十分愤怒的,他对于赵国长安君和樊於期十分愤怒,派人捉拿他们。

并且出兵了赵国,赵国当然是打不过秦国的,赵国很快就覆灭了。在得知自己被通缉的樊於期后,急忙跑到了燕国。虽然当时燕国内忧外患,但是燕国的太子丹还是热情地收留了樊於期。

报恩太子丹

其实这都是一连串的反应,樊於期想要泼脏水给吕不韦却引起秦王嬴政不满,他的九族被灭门,唯有他自己从秦国逃了出来,其实在史书中我们很难找到确切的樊於期投奔燕国时间。

荆轲刺秦王怎么失败的(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5)

但是这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关键信息,太子丹于樊於期是有恩在身的。毕竟不是谁都有勇气,在强大的国家面前收留背叛那个国家的人。而太子丹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

虽然从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樊於期和荆轲这样舍生取义其实并不值得我们学习,甚至很多人觉得他们似乎有一点傻,但是古代人就是这样的。战国时期就有那么多的忠义之辈,为了国家前仆后继。

在他们的心里,钱财和性命是万万抵不过情谊和大义的,只要能够为君王、为国家牺牲自己,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古代称之为忠义,樊於期如此,荆轲亦是如此。

荆轲刺秦王怎么失败的(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6)

那么关于樊於期到底怕不怕死,相信大家都有了答案了。樊於期是不怕死的,因为他的愿望已经达到了,所以他就可以安心地死去,把头颅交给荆轲,让荆轲继续带着他的梦想孤注一掷,刺杀秦王。

那么樊於期的梦想又是什么呢?很简单,樊於期想要报复秦国,报恩太子丹。报复秦国其实很好理解,毕竟秦国杀了他的父母族人,逼得他走投无路,被迫投身燕国。报恩太子丹又从何讲起呢?

在太子丹找到荆轲之前,他的老师鞠武其实就已经规劝过太子丹,他劝太子丹趁早把樊於期赶到匈奴那边,这样既可以保住燕国,又不惹秦国。当然太子丹当时很讲义气,并没有这样做。

荆轲刺秦王怎么失败的(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7)

这件事其实在樊於期的心里是十分感激的。樊於期给燕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但是太子丹因为义气并没有同他计较,还热心地收留了他,给他这个流亡之人一隅安身之处,你说樊於期怎么不会感动呢?

况且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活着的人往往比死了的人更加痛苦。樊於期无法为父母族人报仇雪恨,或许他一闭上眼,梦里全是家人血流成河的场景,这怎么能让他不痛苦呢?

在笔者看来,樊於期其实早就想献身就义,只是一直缺少一个契机。而荆轲恰恰就是这一个契机,荆轲不仅带来了樊於期梦寐以求的好消息——刺杀秦王,同时也带来了樊於期的死期。

荆轲刺秦王怎么失败的(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8)

樊於期怕死吗?或许他在自刎下自己头颅的那一刻是怕过,但是比起害怕死亡,他认为这是一个能够报仇雪恨,报恩太子丹的好时机。所以比起恐惧,笔者想樊於期更多的是解脱和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