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回答子路和冉有的同一个问题,内容完全不同。答子路的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的是:“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1)

先进篇第十一:

包括二十六章,涉及内容包括:孔子对其弟子的评价,中庸之道,孔子的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对鬼神及生死的看法,其对后世影响深远,下面给大家一一讲解: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君子:这里指统治者。

【译】“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2)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注】陈、蔡:均为国名。不及门:门,这里指受教的场所。不及门,是说不在跟前受教。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

【译】孔子说:“以前跟从我在陈、蔡的,此刻都不在我门下了。”德行: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有宰我、子贡。政事:有冉有、季路。文学:有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3)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注】间:非难、批评、挑剔。:哥哥,兄长。

【译】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白圭:白圭指《诗经·大雅·抑之》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兰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这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

【译】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4)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弟子哪个是好学的呀?”孔子对道:“有颜回是好学的,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是没有了。”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guǒ)。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注】颜路:“颜无繇(yóu),字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5年。:古人所用棺材,内为棺,外为椁。:孔子的儿子,字伯鲁,死时50岁,孔子70岁。从大夫之后:跟随在大夫们的后面,意即当过大夫。孔子在鲁国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级的官员。

【译】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5)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孔子的学生颜渊死了,孔子说:噫,这是老天亡我的命啊!这是老天亡我的命啊!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fú)人之为恸而谁为?”

【注】恸:哀伤过度,过于悲痛。:指示代词,此处指颜渊。

【译】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6)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注】厚葬:隆重地安葬。予不得视犹子也:我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语助词。

【译】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说:“不能这样做。”学生们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7)

闵子侍侧,訚(yín)訚如也。子路,行(hàng)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注】訚訚:和颜悦色的样子。行行:刚强的样子。侃侃:说话理直气壮。

【译】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fú)人不言,言必有中。”

【注】鲁人:这里指鲁国的当权者。这就是人和民的区别。为长府:为,这里是改建的意思。藏财货、兵器等的仓库叫“府”,长府是鲁国的国库名。仍旧贯:贯:事,例。沿袭老样子。夫人:这个人。

【译】鲁国翻修长府的国库。闵子骞道:“照老样子下去,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道:“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8)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注】瑟:一种古乐器,与古琴相似。:为什么。:弹。升堂入室:堂是正厅,室是内室,用以形容学习程度的深浅。

【译】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注】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胜过,强些。

【译】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9)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增加。

【译】季氏比周天子王朝的周公还富了,而冉求还替他聚敛增加财富。孔子说:“这人不是我的门徒呀!小子们,你们都可打大张旗鼓去声讨他。”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yàn)。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注】柴:高柴,字子羔,孔子学生,比孔子小30岁,公元前521年出生。:旧注云:愚直之愚,指愚而耿直,不是傻的意思。:迟钝。:偏,偏激,邪。:音yàn,鲁莽,粗鲁,刚猛。:庶几,相近。这里指颜渊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贫困、匮乏。货殖:做买卖。亿:同“臆”,猜测,估计。

【译】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孔子说:“颜回呀!道德学问都差不多了,可惜他常常贫困。赐没有安于天命而去经营买卖,他猜度物价总能猜中。”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10)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注】善人:指本质善良但没有经过学习的人。践迹:迹,脚印。踩着前人的脚印走。入于室:比喻学问和修养达到了精深地步。

【译】子张问善人的行为。孔子说:“善人不踏着前人脚印走,但其学问修养亦进不到家。”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注】论笃是与:意思是对说话笃实诚恳的人表示赞许。

【译】孔子说:“听到人议论笃实诚恳就表示赞许,但还应看他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庄重的人呢?”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11)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诸:“之乎”二字的合音。兼人:好勇过人。

【译】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所以要约束他。”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12)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先生在匡被围,颜渊落在后。孔子说:“我当你已死了。”颜渊说:“先生尚在,回哪敢轻易去死呀!”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季子然:鲁国季氏的同族人。:乃。具臣:普通的臣子。:代名词,这里指季氏。当时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

【译】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由和求呀。所谓大臣是能够用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干。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完全跟着季氏干吗?”孔子说:“杀父亲、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13)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注】贼:害。夫人之子:指子羔。孔子认为他没有经过很好的学习就去从政,这会害了他自己的。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这里“社稷”指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即社稷坛。古代国都及各地都设立社稷坛,分别由国君和地方长官主祭,故社稷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译】子路使子羔去当费宰,孔子说:“害了那个年轻人了。”子路说:“那里有人民,有社稷,治民事神皆可学,何必读书才是学呀?”孔子说:“正如你这样,所以我厌恶那些利口善辩的人呀!”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14)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也。”夫子(shěn)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焉。”“点,尔何如?”鼓瑟,铿尔,舍瑟而,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注】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平日。则何以哉:何以,即何以为用。率尔:轻率、急切。:迫于、夹于。比及:等到。:方向。:讥讽地微笑。方六七十:纵横各六七十里。:或者。宗庙之事:指祭祀之事。会同:诸侯会见。瑞章甫: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赞礼人,司仪。:同“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作:站起来。:同“暮”。冠者:成年人。古代子弟到20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浴乎沂:沂,水名,发源于山东南部,流经江苏北部入海。在水边洗头面手足。舞雩:地名,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语首词,没有什么意义。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15)

【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孔子语录56篇(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一讲)(16)

先进篇第十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