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旷世奇才苏轼(带你走进千古第一才子)(1)

每次一说到苏轼,我就很激动,幸福感油然而生。因为他是我的偶像,我可是这位千古第一才子的忠实小迷妹。当然他不光是我的偶像,也是古往今来很多人的偶像。举几个例子:

秦观可是一个大文豪,婉约派代表人物。他曾经说过:“生不愿封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不用给我封万户侯,我只想认识苏徐州(苏徐州就是苏轼,当时苏轼在徐州当官)。当然秦观的愿望实现了,还成了苏轼的弟子。

欧阳修当时可是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引得无数文人的崇拜。在苏轼科举考试之后,欧阳修说了:“三十年后无人谈论老夫”。潜台词就是:别看现在你们崇拜我,再过个几十年你们就都崇拜苏轼去了。他的预言很准的,后来苏轼在文学上的影响力的确超越了欧阳修。

王安石和苏轼两人当时同朝为官,政见不合,但是生活上、文学上是互相欣赏的。“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王安石认为啊,苏轼是千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奇才。

为什么都这么夸苏轼呢,他到底有多牛啊?来看下面一组数据。

1.文学家:一生写文大概4000余篇,其中2700首诗,300首词。“唐宋八大家之一”。

2.书法家:“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

3.画家:特别擅长画墨竹、怪石、枯木等。“胸有成竹”就是他提出来的。

4.养生家:喜欢做瑜伽、泡脚。不是我瞎说的,都是有记载的噢。

5.慈善家:他们一家几代人都做慈善,开有“安乐坊”。

6.工程师:杭州西湖的“苏堤”“三潭印月”等景点大家都不陌生;用竹子做的“自来水管”。

7.美食家:他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

当然这并没有总结完啊,看完上面的这些数据,你说苏东坡牛不牛,全才啊。他在各方面做的真的都是很优秀的。

孤独的旷世奇才苏轼(带你走进千古第一才子)(2)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林语堂 《苏东坡传》

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苏轼
  • 苏轼名片:(必记文学知识点也是必考的噢)

姓名: 苏轼

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生卒年:1037——1101

出生地:四川眉州

职业: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哲学家、

慈善家、工程师……

荣誉 : 北宋豪放派开创者(苏辛)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亲属 : 苏洵(父亲) 苏辙(弟弟)

并称“三苏


  • 苏轼生平

1.家庭教育很重要

苏轼的家庭教育是中国典型的严父慈母:他的父亲苏洵,虽然没做啥大官,可也不是无名之辈。“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三字经》。我们朗朗上口的《三字经》里的苏老泉不是别人,正是苏轼的父亲苏洵。可见读书要趁早啊!他父亲对他们严厉到什么程度啊,相传苏轼晚年做了一个梦,梦到父亲给他和弟弟留功课了,可是他没有完成,跑出去玩了,父亲要惩罚他,他被惊醒了写了《夜梦》这首诗。其中“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钓鱼”这家伙吓得站着坐着躺着怎么都不舒服,和被鱼钩钓住的鱼一样。大家想啊,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都当爷爷啦!晚上做梦还梦到小时候被父亲监督读书,可见这个严厉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而是严到了骨头里。

苏轼的母亲程夫人,那估计隔现代就是“别人家妈妈”。开明情商高慈爱。讲一个他们母子俩的小故事。就说有一天苏轼妈妈苏轼在一起亲子阅读,读的是《后汉书·范滂传》。(看看人家古人小时候读的书,读史明智啊。再看看我们喜欢打游戏,看漫画。有点跑题,言归正传)范滂是汉代的一个官员,铁面无私,得罪人了,结果被人家诬告了,判了死刑,将要走上刑场。这时他和他的妈妈告别,他说:“妈妈,儿子不能进孝,希望您不要太过悲伤。”范滂的母亲怎么回答?他母亲说:“一个人既要追求留名千古,又要追求长生富贵,怎么可能呢?你为了理想舍弃自己的性命,我这当妈的支持你!”小苏轼看到这里,说:妈妈,长大后我也要做范滂这样的人?可以吗?苏轼妈妈的回答值得我们每一个父母学习,堪称教科书式的回答。她特别平静的反问道:“你能做范滂,我为什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开明母亲的回答尊重并支持了小苏轼。

苏轼的父母真的是做到了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苏轼这一辈子活得是光明磊落、爱憎分明、潇洒自如,眼睛里不揉沙子,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看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吧。

孤独的旷世奇才苏轼(带你走进千古第一才子)(3)


2.天才也勤奋

苏轼在学堂里那可是最聪慧、最用功的学生了,相传他十岁开始抄写《汉书》,还不是抄了一遍,而是三遍。这可是大约80万字《汉书》啊。这得有多大的毅力,他是真正做到了记住并且理解,都到了滚瓜烂熟的地步。说有人从《汉书》中随意举出一个字,苏轼便可由此字开始一直背诵下去,没有一字差错,真正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此优秀的人都如此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偷懒呢?

3.超级“考试王”

古人都是学而优则仕,关于苏轼考试有这样一则典故: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父子三人进京赶考,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了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由于当时的“糊名誊录制”,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名字)有意把他定位第一名,但又觉得这份考卷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它排在了第二名。结果到了最后拆封的时候才发现,这篇得到欧阳修赏识的文章是一名叫做苏轼的年轻人所写的,欧阳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在后来的考试当中,苏轼再次以一篇文章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真正的历史是这样的,高中会试第二名的苏轼接下来参加殿试,殿试是皇帝出题,考生答卷,然后由皇帝亲自判定名次。殿试的结果是什么呢?第一名也就是状元是章衡,第二名榜眼是窦卞,第三名探花叫罗恺。当然这不是说苏轼的文才不好,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是比较特殊的,主要不是看考生文才水平的高低,而是看皇帝的个人喜欢。不都说各花入各眼吗?

4.三起三落

孤独的旷世奇才苏轼(带你走进千古第一才子)(4)

苏轼科举考试后正式步入仕途,混的也算风生水起,在官场受到了重用,后来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l0岁的哲宗继位,皇太后摄政,废除了王安石变法,任用司马光为宰相,这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短短1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可是苏东坡是一个坚持原则一心为民的人。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请辞外放。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

苏东坡1091年3月再次回到朝廷,两年后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变本加厉打击元祜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这就是苏东坡三起三落、跌宕起伏的人生。

苏轼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诗词欣赏

孤独的旷世奇才苏轼(带你走进千古第一才子)(5)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

散文家,士兵夫,

新派的画家,皇帝的秘书,

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饮酒成瘾者,

酿酒的实验家,心肠慈悲的法官,

工程师,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

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月下的漫步者,

瑜伽术的修炼者,是诗人,

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原貌。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