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倶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 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 哭罢君父再相见。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写的《圆圆曲》,其中“恸哭六军倶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两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缟素”是说为死去的崇祯帝披麻戴孝,“红颜”是指明末将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说的是吴三桂听到陈圆圆被掠,怒发冲冠,一怒之下投降清朝的心态。

这种说法已被多数人所认可,但是仍有人持怀疑态度,这是为什么呢?历史真相又是怎样呢?

吴三桂和李自成的第一次大战在哪:吴三桂降清主因不是为(1)

上图_ 闯王进京


公元1644年初,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攻入北京,建立大顺王朝,崇祯帝吊死万岁山(今景山),大明王朝彻底灭亡。当时吴三桂带领五万兵马正驻守山海关、宁远一带,明朝灭亡吴三桂何去何从,这是他急需要考虑的问题。

吴三桂首先考虑投奔“南明”,因为南京是明朝的陪都,还存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很多官员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前已经逃到那里,可以一同抵抗起义军的南侵。当时李自成已控制了黄河以北地区,要去南方,必须通过敌占区,谈何容易!再说吴三桂的部下大多是辽东人,恐怕不愿离开故土跟他去南方,军队还有可能发生哗变,这样就很难收拾了,看来南逃的路是走不通的。

还有一条路就是召集旧部,自立为王。吴三桂深知,这时李自成已经率军北上,多尔衮率清军在关外虎视眈眈,有问鼎中原之意。自己手下虽有几万人马,想在乱中自立为王,定要腹背受敌,等于自取灭亡,这显然不行。

以上两条路走不通,吴三桂就只有投降大顺,用于自保,或者投降清朝,为明复仇了。经过几天的考虑,吴三桂下决心投靠李自成。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其原因是这样的。

吴三桂和李自成的第一次大战在哪:吴三桂降清主因不是为(2)

上图_ 1644年,明末形势图


因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是“汉人”建立,与吴三桂是同一民族,同一血缘,归降了非议较少。他不愿意投降满清,成为蛮夷的子民,背上千古骂名。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大凌河战败后降清)都是明朝的将领,他本人十六岁就中武举,后为总兵镇守宁远城。他们两代的战功全是满清人的血肉换来的,因此清朝与他有不共戴天的仇恨,这个结绝不可能轻易化解,降清不会有好的结果。

李自成为了利用吴三桂抵挡多尔衮的清军入关,写信让他投降,并加官进爵,同时送他四万两银子。在吴三桂眼中,李自成对他还不错。

基于上述原因,吴三桂给他父亲去信说:“知已归降,欲保家口,只得降顺,达变通劝,方为丈夫。”声明他决心投靠李自成了。

吴三桂和李自成的第一次大战在哪:吴三桂降清主因不是为(3)

上图_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


虽然下决心归顺,但吴三桂仍有顾忌,不知道部下是什么想法。如果三军将士仍然忠于明朝,不愿同他归顺,岂不弄巧成拙。吴三桂要试探一下众将的心思,当他听到“今日生死,惟将军命”,就是说:我们的生死就全听你吴三桂的了,这样的话时,才把心放下,接受了李自成的犒赏,把山海关交于大顺使者,然后率兵开赴京城,去拜见新主子。

吴三桂在赴京途中,得知了三件事。

这三件事彻底激怒了吴三桂,他感到李自成无法保护自己的家庭和财产,若去北京,无疑是自投罗网,束手就擒。盛怒之下,他调转马头返回山海关,与“大顺”彻底决裂。

吴三桂和李自成的第一次大战在哪:吴三桂降清主因不是为(4)

上图_ 图中圈黑位置为 山海关


吴三桂和李自成的第一次大战在哪:吴三桂降清主因不是为(5)

上图_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


吴三桂知道,他已带领兵马投靠李自成,今又反叛,大家肯定不依。为了有个说法,他需要演出一场戏。

吴三桂首先让全军将士尽着白盔、白甲举白旗,列对面南,跪地恸哭,向崇祯帝致哀。接着,他又非常痛心的说明朝和崇祯有多么好,李自成有多么坏,由于一时的冲动,竟要降贼,真是愧对先帝,再无颜活在人间了,然后欲拔刀自刎,被将士阻止,并说:“将军不必如此,吾等甘愿战死。”吴三桂见“戏”起了作用,于是杀死大顺使者,给父亲写了“绝交信”,然后发布“讨贼檄文”,决心反叛。

吴三桂深知,单凭自己的力量对付大顺军是不可能的,他必须找一个联合者共同对敌。于是他写信给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并派使者来到盛京,要求借兵攻打李自成。

吴三桂和李自成的第一次大战在哪:吴三桂降清主因不是为(6)

上图_ 吴三桂写给多尔衮的求援信 (复制品)


不少人认为,这封信是吴三桂写给多尔衮的投降信,然而仔细品读这封信并非如此。我们发现李自成在信中自称是“亡国孤臣”,称满清为“北朝”,明朝为“我朝”或“中国”,这说明吴三桂是想借助清朝力量来恢复大明,并非投降。他还给清军指定了只许从喜峰口和昌平入关的路线,恐引狼入室,后患无穷,说明吴三桂对清军还是有防备的。信中吴三桂还提到了胜利后对满清的酬劳问题,“届时,我朝不唯财,还将裂地而酬。”从中不难看出,这封信是借兵的意思。

多尔衮收到借兵信,正中下怀,认为问鼎中原的机会来了,很快答应了吴三桂的请求。多尔衮一面率领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入关,另一方面用封官许愿的方法极力拉拢吴三桂投降。吴三桂为了达到借兵的目的,采用模棱两可态度应付多尔衮,待赶走李自成之后,满清定都北京,在多尔衮的威逼和“封王”的利诱下,吴三桂为保性命和利益彻底投降,成为了清廷的帮凶。

吴三桂和李自成的第一次大战在哪:吴三桂降清主因不是为(7)

上图_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


从上述来看,吴三桂降清的主因不是为陈圆圆,那为什么会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之说呢?

这是因为吴三桂身为明朝将领,在国破之时,为了私利反复无常,最终成为清廷的鹰犬,做了很多坏事,为人所不耻。另一方面,吴三桂钟情于风情万种的陈圆圆,有爱美人不爱江山之嫌,为了贬讽吴三桂,可能是后人为了文学创作附会加工的。

文:穆炳森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馨编著《大请未解之迷》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