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大一点的海岛可以建雷达和机场用来保卫海疆,小一点的海岛驻扎一些军队同样能起到预警作用。

海岛可以作为船只避风的地方,可以作为远航船只的补给地。

总之,作为被茫茫大洋包围的小块土地,海岛的价值不可估量。

最新西沙永兴岛高清全景图(西沙中建岛曾经寸草不生)(1)

中建岛

“没有七分英雄胆,休上中建白沙滩”

中建岛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最南端的岛屿,在整个南海中它都位置偏西,1935年中华民国公布的名称为土莱塘岛。

1947年土莱塘岛改名为中建岛,因为就在前一年负责接收西沙群岛的军舰就叫中建号。

1974年西沙海战爆发,南越海军派出军队侵占我国西沙群岛。我国南海舰队对南越海军发起自卫反击,以小艇搏大舰,夺回了西沙用了群岛的控制权。为了保卫海岛和领海,西沙海战的第二年我国派驻军事力量在中建岛上。

最新西沙永兴岛高清全景图(西沙中建岛曾经寸草不生)(2)

中建岛

坐在沙滩上,望着远方海天相接的地方,夕阳映红了眼前的一切,海风轻轻拂过,头发跟着起舞。

也许,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感觉是舒服的,这样的画面能勾起各种情感起起伏伏,然而对于在艰苦条件下驻守海岛的军人们来说,大自然带来的没有那么多浪漫,只是一个个等待逾越的难关。

若要在岛上长期驻扎首先就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并且战胜它。

海岛周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汪洋大海,这里气温高,盐分高,水汽足,又湿又热,既对皮肤不好,又容易得风湿。人们若要长期生活在不可能永远住简易帐篷,必须得有房屋。

中建岛本是个不大的岛屿,长1850米,宽800米,面积最大的时候也只有1.5平方公里。涨潮以后海水淹没一大半面积,中建岛只剩下0.014平方公里,吃一把瓜子的时间就足够绕岛两圈了。

让人最头疼的就是中建岛的地了,这是一个沙子组成的岛屿,沙子与坚实的泥土地相比流动性更大。每次有台风和海水冲刷,岛屿的面积、地形就会发生变化。

最新西沙永兴岛高清全景图(西沙中建岛曾经寸草不生)(3)

中建岛守备营

岛屿面积狭小,沙地又不适合蔬菜生长,满足不了守岛人员身体所需的维生素。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海岛最不缺的是水,最缺的也是水,海水不能用于日常使用,可以饮用、烹饪用的淡水严重缺乏。

由于如此种种的困境,我国驻岛官兵最初是住在废旧的商船中,一住就是三年,很难想象他们是以怎样的意志力挺过来的。

七十年代中期,中国远没有今天这样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也没有强大的海军,战士们生活的物质条件极差。

1978年9月海岛上的主楼建成,所有守岛部队不用住在废旧的商船里,他们搬迁上岛住上了更舒适一点的房子。

最新西沙永兴岛高清全景图(西沙中建岛曾经寸草不生)(4)

中建岛沙地

中建岛一直被人们视作荒岛、火岛、风岛和沙岛。

荒岛上环境恶劣,难有生命存在,直到1982年驻岛解放军战士才种活了第一棵椰子树;

火岛并非是上面有火,而是气温极高,全年平均气温超过三十一度,热的季节午间地表温度能达到六十度左右,陆地上的人们可以熬过酷暑等待秋冬的清凉,那里不能;

风岛是指中建岛终年多风,且都在四级以上,吹得人难以站立,甚至还遭到过数次台风袭击,吹走了岛上的树木,吹走了沙子,每年下半年狂风侵袭,连船只都不能靠港;

沙岛是整个岛都是沙地,十分松软,随海风和水流而走,植物不能存活。

最新西沙永兴岛高清全景图(西沙中建岛曾经寸草不生)(5)

沙岛

不仅这些,中建岛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岛”,涨潮的时候岛屿面积急剧缩小。

海水涌上海岛,涌进守岛官兵的营房里,涌进岛上的菜地和猪圈,最糟糕的是涌进水库里破坏了珍贵的生活用水。

每次涨大潮都能让岛上的人忙活一阵,抢救各种设施和物资,清理被冲到各处的沙子,重新整理菜地和种植的树木。

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几代军人在那里守卫海洋,与恶劣的环境做着斗争。

经过多年建设,中建岛已经换了一副样貌,现在的中建岛是什么样了呢?

最新西沙永兴岛高清全景图(西沙中建岛曾经寸草不生)(6)

中建岛

焕然一新的中建岛

从上岛的那一刻起,解放军战士就从没有放弃改变中建岛的环境,这样做不仅能够让驻岛军人更舒服地生活在岛上,保卫国家领海。

同时,让一个荒凉的岛屿变得生机勃勃,对环境改善和保护大自然是有重大意义的。

中国人自古就有敢于冒险、迎难而上的性格,从曾经黄河边狭小的区域到后来影响世界的大国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守岛官兵进驻,把对岛屿的绿化当作一项重要工作,绿色植物是环境的调节器,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有效地阻止了大风和海水对岛屿的侵蚀。

最新西沙永兴岛高清全景图(西沙中建岛曾经寸草不生)(7)

驻岛军人

在一代代军人的努力下,到2009年,海岛上种下几十种树木,其中包括马尾松三千多棵、羊角树一千多棵、椰树二百多棵、爬藤两千多平方米。到今天,这些数字早就翻了很多倍,荒岛变成了绿岛。

植物在岛上大面积种植吸引了不少动物,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燕鸥来岛上栖息、繁衍,不计其数的龟类、鱼类也把中建岛及周边的礁盘当做了家。

这些在茫茫大洋上生活的生命突然有了一处落脚点,岛上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守岛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增添了不少乐趣。

这样的成果背后曾有无数的艰难和辛酸,前面说过岛上的环境恶劣,沙地不适合植物生长。

最新西沙永兴岛高清全景图(西沙中建岛曾经寸草不生)(8)

驻岛军人

一代代守岛官兵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利用起每一个离开岛屿的机会,回家探亲和出差的时候就带回一包泥土和树苗。

把土撒在海岛上,把树苗种在泥土里,一个人带的泥土有限,守岛官兵就发挥蚂蚁搬家的精神,持之以恒。一次次往返,一个个人,一代代守岛官兵,他们聚沙成塔、集字成文,让岛上的土地越来越多,绿色植物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大。

除了带回泥土,他们还会带回一些动物粪便当作有机肥。

1980年守岛老兵李华平从老家带了两包干鸡粪坐车回海岛,客车售票员一开始不让他上车,因为这两包东西又脏又臭,可是当售票员得知这两包鸡粪是用来建设海岛时大受感动。

从那以后,只要李华平回家车站都会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两包鸡粪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可是它透露出的是人民和守岛官兵的爱岛之心。

最新西沙永兴岛高清全景图(西沙中建岛曾经寸草不生)(9)

中建岛

中建岛上的泥土和植物来自每个守岛战士的家乡,来自中国的全国各地,岛上的土地成了象征各省团结的“团结地”,土地上的植物也有着很好的寓意。

2009年岛上经历了一次打台风,风沙漫天,几十年的劳动成果被严重破坏。

守岛人却没有放弃建设,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花费数年时间将岛上树木恢复。

2013年又来了两场台风“蝴蝶”和“百合,绿色植物被连根拔起,岛上种植的蔬菜和鸡鸭在这场灾难中死亡,一年又一年从陆地上带过来的土壤不知损失了多少。

守岛官兵再一次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们又一点点恢复起了岛上的植物。

最新西沙永兴岛高清全景图(西沙中建岛曾经寸草不生)(10)

岛上的植物

一次次台风侵袭让官兵们意识到需要在岛上栽植红树林,这种红树林根系发达,不怕海水,能够防风固沙阻挡海浪。

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灾难中站起来,在一次次困难中摸索。这个海岛的命运关乎国家领海安全,关乎国土面积,这是支持所有人不断前行的动力。

2016年“莎莉嘉”和“海马”双台风接连“光临”中建岛,这个弱不禁风但小岛“变了形”,岛上官兵断水断电坚守了二十五天。

他们经受住了台风的威力,处理了重大险情,为国家挽回了一百多万元的损失。在这次灾难中,已经证明了多年的建设上没有白费的,在七十年代条件艰苦,中建岛还是荒岛的时候,想做到抵御天灾和长期坚守非常困难。

最新西沙永兴岛高清全景图(西沙中建岛曾经寸草不生)(11)

岛上栽树

如今的中建岛已经不是那个被称为“南海戈壁”的海上荒岛了,战士们能住上干净整洁的房子。植物、动物遍布整个岛屿,它们成了战士们改造荒岛成果的认可。

守岛官兵们不必再为缺少泥土而苦恼,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今天的各类船只、军舰数量多得数不过来,它们可以定期为岛上输送物资和来自大陆的泥土。

守岛官兵们也不必再吃维生素来应对营养的不足,岛上已经有几百平方米的菜地,即便在淡季也有十几种的蔬菜可以吃。

最新西沙永兴岛高清全景图(西沙中建岛曾经寸草不生)(12)

守岛官兵

守岛官兵们再也不会出现淡水和电紧张的情况了,很多年前每人只能发一盆水,困难时只有一牙缸的水,在那个燥热的地方这些水肯定不够一个小伙子喝。

2012年海水淡化机上岛,后来柴油电机上岛,2014年岛上开通了4G信号。

守岛官兵再也不会生活在只有沙子和海水的无聊日子中,岛上不仅有了最基本的生活设施,还有图书馆、健身房,以及各种电器设备。

海岛的环境不再恶劣,而是多了更多的色彩。

守卫,是男人最长情的告白,守岛官兵既是家国边关的守卫者,又是改变孤岛的拓荒人,中建岛变好的过程就是他们一生最美好的记忆。


参考文献

〔1〕海军西沙中建岛守备营:曾在缺水断电的情况下坚守25天.2019.6.10.新京报

〔2〕天涯哨兵,为何要守一个孤悬沧海的小岛.2019.6.11.中国青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