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这就是所谓的双关语。它不仅仅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幽默手法。

真心话一百个致命问题 把双关语笑话量子化(1)

比如下面这个笑话:

一日,纪晓岚与和珅同席吃饭,当时和珅官拜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纪晓岚是侍郎(副部长)。忽然桌下有一狗穿过,和坤故意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纪笑答:“您看仔细就知道——垂尾便是狼,上竖(尚书)即是狗。”

读完之后,你会感到很搞笑,因为“是狼”还可以解读为“侍郎”,“上竖”可以解读为“尚书”。

那么,我们是怎么理解双关语笑话的?最近,一位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和一位加拿大的心理学家一起提出了关于双关语笑话的量子理论,来阐明理解双关语中的认知活动。研究人员认为,我们不是先后去理解双关语中两个意思,而是同时去理解这两个意思。这种同时理解的能力,才使双关语变得好笑。

研究人员之所以使用量子理论去解读,是因为量子世界中也有着类似的现象——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在两个或多个状态下。这种状态被称为叠加态。基于此,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还提出了一个经典的思想实验,即薛定谔的猫——一只猫可以同时处于存活和死亡的状态。

薛定谔和其他物理学家,提出了一种数学处理手段,来分析粒子的叠加态。现在,上面那两位研究人员也用相同的数学处理手段,分析了双关语笑话。

他们提出的数学模型,可以把听者感受到的搞笑程度,与双关语的“叠加态”、笑话的设定、听者的解读等关系,写入数学公式中。他们使用了35个笑话(包括它们的变体),来阐明他们的模型。例如,英文中有这样一个笑话:为什么6害怕7?因为789。这是一个英文双关语笑话。8在英文中的发音为/eɪt/,与“吃掉”(ate)的发音相同,这样“789”还有“7吃掉了9”的意思,所以,外形与9相似的6也就害怕7了。研究人员利用量子力学的数学手段,就可以写出/eɪt/的“叠加态”——既可以理解为“8”,也可以理解为“吃掉”。

为了检测他们的数学模型,他们请来许多学生来给这些笑话打分。然后,他们将结果带入公式来验证,发现他们的数学模型总能成立。他们的公式以及学生的打分都表明,双关语中两个意思差距越大,越能引人发笑。

需要澄清的是,他们的研究并没有说大脑是一台量子计算机。此外,他们也不认为,在听到双关语笑话时,我们大脑内发生着某种量子过程。只是,他们分析双关语笑话的数学方法,与分析量子力学的相似。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双关语与叠加态的相似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宇宙到处都有双关语。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7年第6期杂志文章 欢迎读者们关注大科技官微:hdkj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