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式糕点享誉岛城的老字号“生活林”,正慢慢的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而与之齐名的,以中式糕点誉满青岛及周边地区的老字号“万福临”,却悄悄地失去了记忆。

虹口糕在哪儿(悄悄逝去的城市记忆)(1)

“万福临”创立于1930年,经理王骏忱,总店在河南路,分店在四方路。资金3500元现大洋,总人数为147人,其规模在当时的同行业里是空前的。他们一开始就以京式糕点为主,并且很注意食品卫生和糕点质量,特别是店员的服务态度好,所以发展较快;20多年的时间,在市面上确实赢得了声誉。在当时,如果请客送礼不用“万福临”的点心,好像不够水平。1945年中秋一个季节就销售月饼7万多斤。这在当时同行业激烈竞争和市民的购买力很低的情况下,销售额能达到这个数字,足以说明该厂经营有方。它是以实物为标准来保证投资人的利益的。例如投资当时的面粉每袋两元,白糖每斤两角,做成点心也为每斤两角左右。在年终结算时,不管物价涨到什么程度,仍按上述基准折成实物,以保证投资者不受损失。剩余部分作为盈余,按实物股的额定比例分配。这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年代,要真正做到保本保值是相当不容易的。

虹口糕在哪儿(悄悄逝去的城市记忆)(2)

上世纪70年代台东糕点厂“储粮证”

1956年万福临与万春盛、青岛丰田饼干厂,“公私合营”成立了“台东糕点厂”, 厂址位于台东区东光路53号。

万春盛的经理姓袁,1928年在威海路开业,资本为5000现大洋。他为保证投资人的利益,定为一分官息(即不管盈亏,每100元资本每年要付给10元的股息),待年终结算时,再按东西股比数分配红利。万春盛除做点心、糖果之外,兼营山珍海味、烟酒茶以及罐头、杂货等。自开业至抗日战争爆发,年年有盈余。在沦陷时期,营业逐渐衰萎。至1944年,经理袁某因年老体弱,让位给他儿子袁廉溪。袁廉溪青年时期在三阳泰南货店干过8年,所以他做的点心兼有南方风味。但因经营不善,年年有亏损,勉强干到1956年。合营后袁廉溪被安排为店经理。青岛丰田饼干厂经理魏春江,合营后任技术副厂长。

虹口糕在哪儿(悄悄逝去的城市记忆)(3)

台东糕点厂月饼礼盒

合营后的“台东糕点厂”,继续以规模化.高品质作为同行业的旗帜。在1958年全市质量评比时,台东糕点厂的饼干被评为第一名。所有的托儿所、幼儿园都指名采购它的“钙奶饼干”。

虹口糕在哪儿(悄悄逝去的城市记忆)(4)

台东糕点厂生产的钙奶饼干

1962年根据上级的安排,台东糕点厂将饼干车间,无偿地交给了刚刚成立的“青岛食品厂”,由它独家生产。为岛城名牌企业“青岛食品厂”的诞生,与名牌产品“钙奶饼干”的发展作出了牺牲。

60、70年代商品极度匮乏。台东糕点厂担负起了市北区大部、台东、四方全部,大半个青岛的糕点供应任务。为了扩大生产,该厂又率先搞起了技术革新。该厂在同行业中第一个使用电炉烘焙糕点(电炉相比火炉便于操控,在质量火色.卫生指标.安全性能方面不可同日而语)。第一个用机器生产桃酥。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糕点机械,竟出自这些和油.面.糖打交道的糕点工人之手。设备虽然简陋,但却反映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智慧。插个真实的小故事。80年代初原市南糕点厂与沈阳飞机制造厂签定了,由后者设计建造两条糕点生产线的合同。对方遇到了桃酥主机如何设计的难题,在考察了全国许多城市后,决定以台东糕点厂的桃酥机为样机。经过一年多的设计施工,最后生产线不能用。双方打起了官司,经法院调解前期付款不退。理由是桃酥机电炉能用。

虹口糕在哪儿(悄悄逝去的城市记忆)(5)

东光路53号厂址旧影(网友“斐道”提供)

80年代后期恢复原名“万福临”后,其产品覆盖了整个半岛地区。成为与“生活林”齐名的糕点行业主力军。

虹口糕在哪儿(悄悄逝去的城市记忆)(6)

东光路53号厂址旧影(网友“斐道”提供)

1994年6月根据上级安排,与生活林糕点厂、天合成食品厂,联合成立了生活林实业发展公司。自此万福临的产品从市民的视线里消失,人们对“万福临”也悄悄地失去了记忆。

虹口糕在哪儿(悄悄逝去的城市记忆)(7)

台东“万福临”旧址已是一家连锁酒店

本文编辑源自“青岛政务网”孙兆瑞“青岛糕点食品业发展简史”,文中图片由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添加,源自网友提供,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