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越王勾践世家的内容是什么(悦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了什么)(1)

[前言]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位列三十世家第十一篇,主要记载了越国从勾践到无彊一百余年间的历史以及范蠡的部分事迹。

[越国历史]

越之先祖

越之先祖是大禹后裔、夏后帝少康庶子。少康将其封在会稽(在今绍兴),以供奉大禹的祭祀。后来,过了二十几代传承到允常(勾践之父)。

史记中越王勾践世家的内容是什么(悦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了什么)(2)

吴越争霸

与吴国相似,越国也处于蛮夷之地。吴、越两国不仅相邻,还有着相似的习俗(如断发、文身等)。吴越之间的攻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清楚。按《史记》所记载的,吴王阖庐和越王允常这一代,两国就已结怨。

第一回合

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吴王阖庐听说允常去世,兴师伐越。结果是吴军败于槜李之战,吴王阖庐被射伤。临终前,阖庐告诉儿子夫差不要忘记报仇。

第二回合

三年(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意欲报仇,决定趁吴国还没有起兵,越国先下手为强。这时候,范蠡劝阻,勾践不听并且执意发兵伐吴。结果,越军败于夫椒之战,勾践凭借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吴军将其包围。越国大夫文种出使吴国求和,条件是勾践向吴王夫差称臣。夫差想答应越国的求和,但被伍子胥劝阻(“天以越赐吴,勿许也”)。文种与勾践商议后,决定贿赂吴国太宰嚭,从其身上找议和的突破口。结果,太宰嚭接受了越国贿赂,转而游说吴王夫差赦免越王勾践。夫差又想答应,伍子胥再次劝阻(“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但这次夫差没有听伍子胥的建议,而是选择了接受越国开出的条件,罢兵回国。

第三回合

勾践被赦后回到越国,卧薪尝胆,誓言雪耻。《史记》记载:勾践“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全国政务交由文种处理,范蠡和大夫柘稽则以人质身份留在吴国(两年后返回越国)。

七年后,越王勾践打算起兵伐吴。大夫逢同劝阻勾践,并为其出谋划策:结好齐国、亲近楚国、依附晋国、厚赂吴国,等吴国发动战争,再联合齐、楚、晋共同伐吴(“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勾践采取了逢同的计策。

两年后,吴王夫差打算伐齐,伍子胥劝阻并告诉夫差:越才是吴的心腹之患(“吴有越,腹心之疾”)。夫差没有听,而是选择了伐齐,吴获胜,伍子胥告诉夫差不能太得意(“王毋喜”)。越国大夫文种为了试探吴王夫差对越国的态度,前往吴国借粮。伍子胥劝吴王不要借,但夫差还是借了。伍子胥预言:三年后吴国将变成废墟(“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听说后,趁机向吴王夫差进谗言。最后,伍子胥被夫差赐死。伍子胥死之前请使者将自己的双眼置于城门上,以亲眼见证越军攻进吴国都城(“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一年后,勾践问范蠡是否可以伐吴,范蠡说不行。第二年春天,吴王夫差带着精锐部队前往黄池与诸侯会盟,只留下残兵和太子留守。勾践再次问范蠡是否可以伐吴,范蠡说可以了。于是,越军趁吴国空虚,水陆并进,征讨吴国。此时,吴王正在黄池,听到吴国战败的消息后,将消息封锁并派人送厚礼给越国以求和。越王勾践自知此时越国力量还不足以灭掉吴国,于是答应了议和。

第四回合

四年后,越再次伐吴,吴军大败,越军将吴王夫差围困在姑苏三年。夫差派人求和,勾践于心不忍,想答应吴国求和。范蠡提醒勾践不能忘了会稽之耻。勾践还是于心不忍,范蠡击鼓进兵并劝退了吴国使者。使者回去后,告诉了夫差,夫差自杀。吴越争霸以越国大胜,吴国被灭而告终。

由盛而衰

史记中越王勾践世家的内容是什么(悦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了什么)(3)

越灭吴后,勾践率军北渡淮河,与齐、晋在徐州会盟,并向周天子进贡,后被周天子赐胙并封为霸王。勾践离开徐州,将淮河附近土地赠给了楚国、将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还给了宋国、将泗水以东一百里土地赠给了鲁国。此时,越军横行于长江、淮河,风头一时无两。

到了越王无彊时,越国兴师北伐齐、西伐楚,继续与中原各诸侯争霸。在伐楚过程中,越军大败,越王无彊被杀。楚国尽占吴越之地,越国从此分崩离析。

[范蠡事迹]

功成身退

范蠡辅佐勾践二十余年,在勾践完成灭吴后,范蠡被封为上将军。范蠡认为勾践为人可与其同患难,不可与其共安乐。审时度势后,范蠡主动请辞,离开越国,到了齐国。

到齐国后,范蠡写信给自己的“伯乐”与“同事”——文种,信上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收到信后,没有立即离开,而是选择称病不朝,结果被人趁机诬告谋反。最后,文种被勾践赐死。

富甲一方

范蠡到了齐国,隐姓埋名(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种、置产业,没过多久就有了数十万资产。齐人听说“鸱夷子皮”后,请他担任国相。范蠡没有接受,而是归还相印,自散家财,秘密离开,到了陶地。

在陶地,范蠡自称“陶朱公”,继续经商,没过多久又积聚了巨额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范蠡在陶地,生下一个小儿子。少子长大后,次子在楚国因杀人而被囚禁。范蠡让少子带上千金,前去营救次子。少子临行前,长子以孝为名要求代替少子前往,并以自杀相威胁。妻子也替长子说话,范蠡无奈只得让长子前往楚国,并吩咐长子到了楚国以后将千金赠与好友庄生,一切听由庄生的安排。长子出发前,另外私自带了数百金。

到了楚国,长子将千金交给了庄生,庄生让他迅速离开楚国。长子离开庄生家,没有离开楚国,而是留了下来,并用自己私带的钱财继续贿赂楚国显贵。

庄公本身无意接受馈赠,他告诉妻子,假如自己突然去世,这些钱财还是要还给陶朱公。觐见楚王后,庄公以星象之事劝楚王举行大赦,楚王同意了。身在楚国的长子听说楚王要大赦,不知道事情原委的他以为千金白花了,竟然到庄生家要回了千金。

庄生深感受辱,于是再次觐见楚王,并告诉楚王先下令处死陶朱公次子,再进行大赦。最终,长子非但没救成弟弟,还把弟弟给害了。

长子到家后,众人都很悲伤,只有范蠡发笑。其实范蠡早就料到长子必然会害死弟弟,所以才会在一开始安排少子前往楚国。原因就在于,长子小的时候,经历过苦难的生活,知道钱财来之不易,所以对于钱财看得很重;而少子自小便过着富裕的生活,根本不清楚钱财是怎么来的,因而对于钱财毫不吝惜;对于这种要花费千金求人的事,自然要派少子去办。

对于范蠡,太史公的评价是:“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

[后记]

如果说吴越争霸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一篇中的“明线”的话,那么伍子胥和范蠡两人的不同命运便可视为其中的一条“暗线”。伍子胥和范蠡都可谓是聪明绝顶的人,他们也都曾辅佐各自君主走上王霸之路,但最终,二人命运可谓是天壤之别——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好好思量。

——2022.1.25

史记中越王勾践世家的内容是什么(悦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了什么)(4)

相关阅读

「悦读」《史记·楚世家》讲了什么

「悦读」《史记·晋世家》讲了什么

「悦读」《史记·宋微子世家》讲了什么

本文由Yan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