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今(23)日秋分,也是丰收节。丰收的喜悦是最质朴的喜悦,来自田地间每一次弯腰,来自烈日下每一滴汗水。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这喜悦遍布华夏大地。看着仓里满满的粮食是喜悦的,吃着碗里今年的新米是喜悦的……

但,又不仅仅于此。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1)

在新疆,人们用红枣和玉米拼成“丰收”字样的图案来表达喜悦;在山东,人们用谷物拼出一面“国旗”来表达喜悦。

好吃的,也是好看的。从古到今,一直如此。

在中国的许多地区,粮食画已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劳动是一切的起源,这也包括艺术。丰收时节,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田间,走进粮食的艺术。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2)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3)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4)

食获入画来,色味俱全

粮食画产生于盛唐时期,主要用麦子、玉米、稻谷、大豆、薯类五谷作画,是曾与“三生祭祀”并列的重要祭品,有寓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金玉满堂等美好祝愿。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5)

“种”出来的清明上河图,作品用小米、荞麦、高粱、薏米、芝麻等20余种粮食制成

据从事粮食画传承的非遗大师唐大焱考证,我国粮食画的起源或与佛教、道教的规仪有关,民间也常常把“五谷”作为辟邪的宝物,将之粘贴到石板上,立在门前用于辟邪。后来,由于物质的丰富,到盛唐时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品。

韩国瑞粮画作品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6)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7)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8)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9)

山东菏泽东明粮画第八代传承人韩国瑞,用五谷杂粮的自然形状和颜色精心拼粘,制作成一幅幅葡萄、梅花、骏马、猛虎等栩栩如生的画作,饱含庆丰收的热情与喜悦,让人看了不禁感叹:好看也能当饭吃!

东明粮画,又称“福籽绘”,这是一项传承200多年的民间技艺。东明粮画始于民间“围仓”和“花馍”的习俗,作为东明“粮画”第八代传承人,韩国瑞革新防腐技术,使粮画可保存上百年。

粮画小镇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10)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11)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12)

河北省馆陶县粮画小镇寿东村,一走进去便“如入童话般的浪漫之境”,往里走,用粮食拼接而成的一幅幅粮画慢慢映入眼帘。这些壁画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极富特色。

丰年话家乡,谷麦满仓

四川绵阳的粮食画非遗传承人潘德贵从事粮画创作已30余年,其创作主要特点为传承四川西北地区的乡土文化,利用粮画创作的传统技法来展示川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13)

潘德贵展示粮画作品(图据四川科技报)

“粮艺作画人工成本高,是一件重复、枯燥的纯手工活,需要有足够的耐性和悟性。”潘德贵说,完成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创意的形成也需要反复琢磨,但好在真正热爱的人会长期坚持下来,在潘德贵的工作室中,跟随他的学生最长学习时间已有13年之久。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14)

大运会吉祥物“蓉宝”粮画(图据北青网)

今年8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用大米创作的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将传统手工艺融入主题艺术作品创作中,传递和展示出本次大运会“健康生活、积极运动”的精神与成都特色。

得益于众多粮画手工艺人的传承与发展,粮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节庆活动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味道,是每个人的乡愁。盼收,是每一年的希冀。

粮画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即使远离乡村,长居都市也能从中感受到最朴素的浪漫。

在金黄遍野、穰穰满家的日子里,以粮为画,致敬付出、礼赞收获。

编辑 段雪莹 实习生 黄薇 图据视觉中国、IC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秋分农民画(秋分丰收节谈粮画)(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