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们开始弹奏钢琴,各种钢琴比赛就应运而生了。古往今来的钢琴比赛还是有些不同的。早先钢琴演奏尚未大范围普及,比赛参加者自然较少,艺术展示的功能更大一些;渐渐演奏钢琴的人多了,而且演奏钢琴成了专门的职业,比赛的竞争性不断加强了,对演奏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比赛规则的严苛性也越来越强。

18世纪有一场很著名的钢琴比赛,参赛者只有两位——莫扎特与克莱门蒂,其实这还不算是真正的钢琴比赛,至多是技巧的切磋与交流。国际性的钢琴比赛,最早是1890年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在圣彼得堡自费创办的国际钢琴与作曲比赛。至于现如今世界上超过100种的国际性钢琴比赛,几乎都是在20世纪后开办的。同各种各样的比赛、选秀活动一样,能够在乐坛上崭露头角的人物最初就是在各种钢琴比赛中有所斩获。在钢琴比赛中引起业内人士关注。历届国际音乐比赛为大批新人开启了新的艺术人生。另外,由于比赛的成绩越来越成为演奏家进军音乐职业领域的敲门砖,应试比赛的味道越来越浓。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为纪念肖邦而举办,始于1927年,每五年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一次,比赛曲目以肖邦的作品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肖邦的音乐被世俗气息曲解为“靡靡之音”,波兰的音乐家决定举办“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以发扬肖邦的音乐精神,并发掘出优秀的肖邦音乐诠释者。这一比赛堪称“钢琴界的奥运会”,是世界最有名、最严格、权威最高的钢琴比赛之一。

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一分钟了解(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缘何让全世界钢琴家趋之若鹜)(1)

肖邦钢琴大赛是用国家的威信做赌注的一种国家赛事。早期这一比赛是由肖邦协会和波兰文化部合办的。然而,肖邦协会在第十一届以前,虽称之为协会,但并不像我们的纯民间组织,根据第十、十一届评审主任委员艾基尔﹙Jan Ekier﹚坦白的说:「它是由国家性的机关共同主办。」所以说,是以国家的威信做赌注,无论他们的国家经济多么萧条、不景气,只要碰上比赛年,都全力以赴,全国人民对五年一度的大赛都寄予很大的关心,这是其他国际钢琴比赛所无法比拟的。

比赛时间相隔最长

通常国际钢琴大赛,以间隔三或四年举办一次已经算是间隔很长,而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是每隔五年一赛,是所有国际比赛中间隔最长的,每届比赛年龄限制约有不同,但大概都在17-28岁之间。因此,肖邦赛对一个钢琴家来说,能参加的机会一生只有一次,最多最多也是两次。肖邦协会也曾考虑过四年一赛,经过协会的研讨,认为“肖邦的音乐非常困难,比赛指定曲目也非常多,需要一段长时间的学习和准备。为了维持比赛的水准,还是以间隔五年为宜”。

由于比赛章程订定的年龄限制,所以,年轻的钢琴家们,如想要鲤鱼跃龙门,就要在五年内全力一拼。而且年龄越轻而有才气的越有希望。超过26岁虽然可以参加,但得第一名的机会不大,他们为了维持水准宁可第一名从缺,1990、1995年两届就是这种情形。或许评审委员有共同认知,26岁以上,音乐成熟是应该的。。

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一分钟了解(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缘何让全世界钢琴家趋之若鹜)(2)

比赛公平性不容置疑

比赛是否成功,评审的公平最重要,而艺术是完全主观的,它不能像田径场上用码表或尺来测量,即使只要快了0.01秒或多了0.1公分,就可以判定胜负。艺术的评审完全靠主观,尤其是音乐比赛,评审得聚精会神地从一闪而过、看不到、摸不着、留不住的音乐声中判出高下。每一个人的涵养不同,所看的角度不同,而能够参加大型国际赛大都有一两把刷子,尤其到最后关头上得了台的,除非有一个非常突出,几乎很难分辨高下。因此,在评审成绩统计表上,同一参赛者被判定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的情况经常出现。若只有两、三位评审,很难做到客观、公平-除非有明显的差异。通常国际比赛的评审委员7-9位最多,柴科夫斯基大赛则11-13位算是多的。由于国际大赛的评审者必须有国际水准与声望,要求这些音乐家拨出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听这累人的评审工作,真的很困难,然而肖邦钢琴大赛参赛者从1980年起大都超过130人,评审委员20至30位。他们聘请评审的原则,首先必须是要名实俱在的卓越的钢琴家,其次必须是卓越的钢琴教育者或音乐评论者而且必须对肖邦艺术有深切体认者。因此,从1960年以后,肖邦钢琴大赛的公平性不容置疑,参赛者不用担心政治或其他方面所产生的不公平性。

计分方法最特別

早期肖邦赛的计分方法采初赛、复赛、准决赛、总决赛四个阶段计分,每一阶段评审只能评最高25分,以降低每一位评审所能操控的分数,且各阶段累积计分淘汰。因此,即使最后总决赛的分数最高,如果前面几回成绩加起来太低,到手的名次也只可能拱手让人。从2000年起,由于评审不习惯打25分制,改采100分制。不管采几分制,肖邦赛的每一个阶段赛都重要,因为每一个阶段演奏肖邦不同类型的乐曲,所以必须完整的表现肖邦的各个层面。不像其他的国际赛,最后总决赛决定名次,前面几回赛只要挤进入围就行。

只办钢琴比赛,比赛曲目只有肖邦的作品

纯粹只办国际钢琴比赛的不是没有,但知名度高的,只有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其他如日内瓦的伊丽莎白、莫斯科的柴科夫斯基比赛包括小提琴、大提琴、声乐等。比赛曲目包含的各个不同乐派、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肖邦赛的指定曲则清一色为肖邦的钢琴作品,历届比赛的指定曲目,除了玛祖卡舞曲外,都大同小异,他们也不担心比赛曲目,被先练习。因为肖邦的音乐并不是弹得久、练得多就会赢,而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乐曲需要有不同的领悟。例如,每一届的玛祖卡和波兰舞曲特別奖,不一定是第一名的人获得呢!如傅聪只得第三名,却得到玛祖卡舞曲特別奖。而且,如果不是那块料,即使练了一百年,把肖邦的所有作品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见得会得到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