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的你,,是不是每天都在使用筷子呢?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会使用筷子,而不是使用其它的工具来进食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筷子从古至今形状发生过变化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筷子从古至今形状发生过变化吗(我们天天用的筷子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

筷子从古至今形状发生过变化吗

作为中国人的你,,是不是每天都在使用筷子呢?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会使用筷子,而不是使用其它的工具来进食呢?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那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筷子。筷子是指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者其它东西的两根小棍子,我们常用的筷子长度大约是二十多公分,材质有竹、木、骨、象牙、金属、塑料等,样子一般是一头方一头圆。中国从何时开始使用筷子,现在已很难确定时间了。

根据史料记载,至少也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记载中得知,在先秦时被称为夹,在汉代时被称为柱,从明朝开始才被称为筷子。那是因为在明朝的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一带,江南水乡船家的方言“既会筑”这个音,因为个词表达的意思是:渔船遇到了风浪航行不便,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将“筑”换作“快”,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

其实在民间,,有关筷子的传说还很多。其中就有一说是姜子牙受到神鸟启发而发明的丝竹筷;还有一种说法是妲己为了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的,是用玉簪做成的筷子;;最有可能的一个说法是,大禹治水时为了节约时间,用树枝捞取锅里的熟食,因此便发明了筷子。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而已,但我觉得最靠谱的是大禹的这个说法。据说大禹在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都是在野外进餐。由于时间紧迫,等饭菜刚烧好就要开始进食,饭后还需继续赶路。但是滚烫的熟食根本无法下手,于是便就折断树枝来夹饭食吃,这样就有了筷子的雏形。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因为刚煮好的熟食的确会烫手,利用树枝来协助进食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所以筷子便应运而生。这似乎也符合人类的生活发展规律。

其实我们祖先之所以发明了筷子,也确实是与食物有关。但是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始了农耕的生活方式,主要的作物是适应性很强的谷物。这种粮食有两大特点,一是颗粒小,二是粗糙的外皮不易被去除。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很可能是先将谷子捣碎煮粥食用,往往还要参杂一些野菜之类的一起煮,以便改善口味,并且还能节约粮食。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比较麻烦,其中的野菜会妨碍稀粥的流动,不容易把粥喝进嘴里。这时我们的祖先就想借用工具来解决,于是就发明了筷子。

而西方人最早是游牧民族,食物是烤熟或者煮熟的肉块,可以在切成小块后拿在手中进食。

而印度人主要的食物是稻米,比较容易去壳,可以蒸煮成团,同样可以用手抓着吃。

而我们的祖先日常的食物都是粥,是一种粘稠的半流质食物,所以不能用手抓着吃。这时就有会有人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于是便顺手取来小木棍之类的东西试着把野菜以及粥一起剥入口中,这样也就有了筷子最初的形式了。

其实现在来看,特别是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下,筷子是有很多讲究的。

首先,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这个标准有何用意呢?它代表人有七情六欲,表示人和动物是有本质区别的。

其次筷子是一头圆的,一头方圆的。代表天圆地方,象征着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国人对世界理解。同时筷子这样的结构还有一个好处,当我们把筷子平放在碗上的时候,筷子也不容易滚动。

再次就是在手持筷子的时候,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的三才之相,这是中华文化所理解的人与世界的关系。

然最后就是中华文化的阴阳概念,太极为一,阴阳为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由两个对面组成,合二为一。这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有完美的结果。在使用筷子时,一根为主动,另一根为从动。主动为阳,从动为阴,此为两仪之象。

所以在餐厅里以双为单位来计算筷子的肯定是中国人。不以双为单位的人一定是外国人。

小小一双筷子,蕴含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不知屏幕前的你认为中国人对筷子的含义还有那些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记得点赞加关注哟!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