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的围栏不见了,就连一些门区也拆了!”近日,路过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市民总免不了一番惊叹。该公园传统门区拆除后,将代之以不同形式的入口,如花箱式、景观艺术挡墙式、植物组团式等。据北京晚报报道,目前,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庆丰公园的景观提升工作刚刚启动,北京以这两个公园试点,探索城市公园开放管理的新模式。今后,将有更多市民体验到公园绿化与周边公共区域无缝衔接的新景观。

北京将开放66处新建公园(北京两大公园试点拆围栏)(1)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原有黑色铁栅栏已被拆除,公园门区入口处将改造提升。程功/摄

公园如画美景看得见进不去,是不少市民的共同感受。像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这样围起来的公园,北京确实有不少;或公园大门难找,且有的开有的不开。不熟悉路线的市民、游客到公园遛弯,会为了找入口花时间;即便是公园常客,也免不了沿着围栏绕上一圈才能出入。这圈设施拆除后,公园随处皆可出入,减少了市民游览公园前可能要走的“冤枉路”。就算省下来的这段路不算长,也能大大提升市民遛弯儿的便捷性和体验感。当“城市的公园”成了“百姓的公园”,公共服务的功能就得到了更好发挥;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政府公共服务意识的进一步强化。

城市公园拆围栏,是还绿于民的生动体现。公园是城市的绿心,本应顺应自然,使人为之美融入自然之中,让市民能够呼吸更新鲜的空气。北京试点拆除公园围栏,使自然美与城市美融合无间,也更贴合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车行碧波边,人在画中游,是市民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望。近年来,北京公园绿化更加丰富多彩,街心公园更是星罗棋布,极大地改善了环境,放眼望去到处绿意融融,生机盎然。但与公园“隔栏相望”,也拦住了不少市民的游兴。

值得称道的是,市园林绿化系统开始倡导“减围栏、促联通”,以大尺度绿化为主攻方向,精心打造“公园城区”,积极开展拆栏透绿工作。公园不再“庭院深深”,“养在深闺”,不仅带给市民带来视觉上的美感,更有心情上的舒适畅快。当层层叠叠的景物作为新的边界出现,城市更新的效果无疑更加显著,这种开放包容、亲民利民的举措,体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用心和巧心,也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

让公园彻底融入城市,让市民尽享公园福利。北京逐步拆除公园围栏,重构公园形态,在交通上增加了出行便利,在视觉上优化了城市公共空间,从而满足了“市民休闲”和“城市透绿”的双重需要。在提升周边环境品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扩容了城市魅力与活力。期待公园开放管理的新模式,能推广到更多城市公园。

拆除公园围栏,敞开的是风景,舒畅的是心情;围栏看不见了,垒起的是城市内在品质,砌高的是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原标题:两大公园试点拆围栏!敞开的是风景,舒畅的是心情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辛音

流程编辑:u025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