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公益:巴特尔3岁开始学唱,作为当今梅派最小的传承人,得到了梅葆玖先生的亲自点拨。梅葆玖先生不但亲自教授巴特尔,还带他走上了2012年、2013年和2015年北京春晚的舞台,多次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表演,今天我们非常开心地请到了梅派青衣最小男旦巴特尔,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巴特尔你好,我们了解到你们家几代人都没有学戏曲的传统基因,你是怎么和京剧结缘的呢?

梅派第四代传承人巴特尔(专访梅派最小传承人巴特尔)(1)

图为“最小梅派弟子”巴特尔接受新华公益记者采访

巴特尔:我家里其实一个学戏的也没有。在我还是个婴儿,大概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偶然一天电视调到了戏曲频道,一听戏我就不哭了。院子里有一个老奶奶就告诉我爸妈去给我买一个光盘,买回来的光盘恰好就是我的老祖爷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光盘。从此我就踏上了学习梅派的这条路。

新华公益:这样说起来真的很有传奇色彩啊。我们知道学习京剧其实很苦,唱念做打一点也马虎不得,对小孩子来说更是很难坚持,学习中途你有没有过想放弃的念头?或者说会不会和父母产生一些矛盾?比如爸爸妈妈想让你学,但你出于叛逆心理不想学?

巴特尔:没有。因为我觉得我爱梅派艺术,我就得一直坚持下来,不断地学习。不过在我刚学戏的时候,我妈妈觉得练功特别苦,特别怕扳腿下腰把腰腿弄折了,就不想让我学。但是我一直恳求妈妈,妈妈后来才同意让我接着学了。

新华公益:大家可以看到放在这里的这个凤冠,巴特尔,这是新做的吗?

巴特尔:对,这是我的小学——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给我做的,算是学校送给我的毕业礼物。这六年来特别感谢老师对我的培育和同学对我的关心。

梅派第四代传承人巴特尔(专访梅派最小传承人巴特尔)(2)

图为“最小梅派弟子”巴特尔

新华公益:这也是我们非常想问的一个问题。你现在已经初中了,学业应该比较紧张,除了学习还要练功、演出,这中间会不会有时间上的冲突?上学的时候因为演出可能偶尔也要缺课,学习会不会吃力?

巴特尔:我觉得没有,因为我平时放学后都是先写作业再练功,算是劳逸结合。从小我妈妈就告诉我要把时间管理好,不要浪费一分一秒。有时候不得已缺课,学校很理解,也很支持我。

新华公益:嗯,相信学校也是以你为傲。在我们采访巴特尔之前,我们就听巴特尔的妈妈说过,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都是打游戏,但巴特尔的消遣就是听戏。虽然才12岁,巴特尔已经获得了很多奖状和证书。除了学习和艺术上取得的奖状,巴特尔还获得了很多公益方面的荣誉证书,我们挑出来了一些,比如说这个是参加“爱在心中”慈善活动的证书,这个是作为《健康大本营》健康传播大使的证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可以说巴特尔在公益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还听说你很小的时候就参加过给残疾儿童表演的演出,当时是什么感受?

巴特尔:我觉得我们从小就应该有爱心,当时我参加的为残疾儿童的演出是SOS的公益活动。我看到那些孩子吹葫芦丝的表演和他们做的手工特别感动,我觉得我也应该把咱们的京剧表演给他们看,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慈善方式。

新华公益:巴特尔真的是一个很有正能量的孩子。那么我们还有一个非常想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梅葆玖先生是我们非常尊敬的艺术家,你是怎么有缘和梅葆玖先生相识的呢?

巴特尔:我第一次和我师爷爷见面是在我5岁的时候,那年是2010年,首届国戏杯戏曲大赛我获得了金奖,师爷爷给我颁了奖。我当时特别激动,情不自禁说出了两句话:“师爷爷我太崇拜您了,您长得太帅了。”后来就是在非遗晚会的时候遇到了我师父,师父后来对我也十分关心,给了我很多帮助。

新华公益:那你和师爷爷最后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呢?

巴特尔:是16年3月23号,那是师爷爷过的最后一个生日。我当时给师爷爷唱了《贵妃醉酒》,师爷爷很喜欢,第一个站起来鼓掌。到现在我也十分怀念师爷爷。

梅派第四代传承人巴特尔(专访梅派最小传承人巴特尔)(3)

新华公益: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在学戏时会遇到一些生僻字、或者不理解戏文的时候,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可能也会有很多古字还认不全,意思不理解的地方,京剧又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一种文化,你是用一种什么方法去理解京剧唱词里的意境和氛围的呢?

巴特尔:我学习的时间长了,就有了一些方法。像师爷爷的这本书里面,会先有一台戏的剧情介绍,然后才是唱词。我平时即使是只学一段戏,也会把整个剧情看完,理解人物的内心和性格后再去唱。比如杨贵妃,她是雍容华贵、大方可爱的,而穆桂英,是一位巾帼英雄,就要把她的豪气表现出来。演戏要演真,把人物的内心感情演出来,观众才能入戏。

新华公益:你现在是梅派最小的男旦,但同时作为一个00后,肯定也会有一些新想法、新理念,有没有想过怎么把这些想法和理念运用到梅派艺术中去呢?

巴特尔:我觉得把时尚的元素和梅派结合起来是非常好的想法,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京剧艺术。但是我们绝不能丢掉老戏,在保留老戏的基础上才能创排新戏。我觉得在创新的时候,只能改唱词。比如说今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的时候,我们排了一个情景剧,各种剧种都参与在里面。我们用我们梅派的南梆子唱的《助力梦圆奔小康》,它改的只有词,曲并没有改。

新华公益:我们知道你在国际上也有很多交流,从青少年的角度,你觉得像京剧这种传统文化精粹怎么去和西方艺术交流和沟通呢?你的师父会在这方面给你指导吗?

巴特尔:我今年参加了青少年交流团,去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做两国文化的交流活动,出去的时候就觉得能把咱们的京剧文化带出国门非常骄傲自豪。外国友人,还有华人朋友们很喜欢我们的京剧艺术,他们当地也有京剧社等等这些。在我出国之前,我的师父胡文阁先生还在一直帮我指导《贵妃醉酒》和《梨花颂》的唱腔,扣一些细节之处,我们都觉得一定要把我们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新华公益:巴特尔才12岁,我们相信他的未来一定会很美好,我们也把最好的祝愿送给巴特尔。(编导:闫梦 摄影:耿飞 记者:高海英 文字整理:王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