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首席记者 李嘉宝 摄影 贡俊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发动机过热发动机舱有液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发动机过热发动机舱有液体(启动的发动机舱内)

发动机过热发动机舱有液体

■劳动报首席记者 李嘉宝 摄影 贡俊祺

上海连日晴热高温,“蒸桑拿”对市民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而在闷热的天气里,公交修理车间仍是一番火热忙碌的景象:维修工们正在对公交车进行不同等级的保养,有的爬上车顶为空调“疗伤”,有的钻到车下排修故障……此刻,修理工许志杰正蹲在车轮边认真观察面前的仪器,对公交车底盘的机械零部件进行检修排查。在这片属于自己的“战场”上,他已坚守了26年。

发动机舱

最热时接近80℃

7月6日下午,上海气温已经达到37℃,记者来到了位于双流路的巴士三公司天山申昆维修车间。车间外,整齐停放着数辆等待接受“体检”的公交车;车间里,维修工人正在对车辆进行检修。

“夏天的公交车就和我们人一样,也很容易‘中暑’。时不时闹点小情绪,容易出现散热不畅、水温高、空调不制冷等故障。所以天气越热,我们的工作也越忙碌。”许志杰一边说一边拿起扳手,对公交车零件进行拆卸,“为了能准确地判断出车辆电池动力包系统的故障点,我们要让发动机维持运行,然后钻进狭小的发动机舱内进行维修。”

启动发动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此时,车间温度已达到37℃,而发动机附近的温度远比车间气温来得高,最高时接近80℃。

许志杰熟练地附身在闷热的发动机舱,用手去触摸每一个部件,脸上的汗水珠帘般滴落在发动机上,瞬间被融化蒸发。他身上的工作服,也早已经紧紧地“贴”在了身上。

为了在最短时间里修好、保养好车辆,有时他在这样的“热浪滚滚”中一待就是一个多小时。

电车普及

令工作环境改善

许志杰今年44岁,已经在公交修理岗位上工作了26年,“我们的工作就是对公交车进行保养和维修,保证一个小螺丝钉都不能出错。”

他告诉记者,近期,自己每日经手维修保养的公交车约在8-9辆左右。“与普通修理工不同,我们公交修理工不仅要速度快,更要保证质量。有时候为了尽快排除故障,不影响线路运营,车子进站了就得马上修、尽快修。”

许志杰提到,随着新能源公交车的普及,维修工的工作环境正在大幅改善。“新能源车零排放、无污染、噪音小,维修时免去了传统发动机的‘高温炙烤’。”在他看来,新能源公交车越来越多,如今的公交维修工作已经比自己刚入行时好太多。

谈及这些不为人知的艰辛时,许志杰不以为意,却露出了灿烂的微笑。“有时被烫了也顾不上,只顾着埋头修车,直到休息的时候才发现。”

查隐患、破难题、保安全、促服务,是公交车维修工最习以为常的。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份工作又脏又累,但他自有一份执念。“公交维修关乎一线车辆运营。虽然我们的工作很辛苦,但能让乘客舒心、安全地出行,我就觉得这一切非常值得,也特别有成就感。”

工会多措并举

“送清凉”

据了解,巴士三公司天山申昆修理车间每天平均保养30辆次、小修35辆次、检查车辆62辆次。入夏以来,保养和维修的车辆较平时都有所增加,给车间增加了不少的压力。高温“烤”验着坚守一线的公交职工,久事公交工会多措并举为一线职工送去清凉。

在修理车间,记者看到工会为一线职工准备了盐汽水、清凉油、花露水、鼻通、毛巾等防暑降温物品。休息室里,各类设施一应俱全,为职工提供休憩空间。

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温天叠加疫情考验,公司工会加大了一线职工的关心关爱力度。“不仅为高温下坚守岗位的修理车间职工送去防暑降温用品,提供西瓜和绿豆汤,我们也不断排摸职工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比如,公交驾驶员行驶过程中需要佩戴N95口罩和防疫手套,会存在中暑、疲劳驾驶等安全隐患,公司安全管理部立即采取措施,采购一批连花清瘟口罩爆珠来应对此问题。驾驶员们纷纷表示,这个“神器”很实用。

良好的身心状态是确保公交一线安全运营的基础,公司工会还为各个站点开展了一次空调清洁维修保养服务,提升职工工作环境和休息环境的舒适度,在炎炎夏日送上丝丝清凉。

在城市公交一线,许志杰只是与高温“作战”职工的一个缩影。每年的高温季节,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头顶烈日、挥洒汗水,为市民乘客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劳动观察APP

劳动报抖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