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雨,工地停工,抽空来分享一下道路工程挡土墙的放样方法本文只分享路肩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挡墙的放样掌握了这个方法,不但放样精度得到提高,而且可以随时检测挡墙的平面偏位情况,确保挡墙位置准确掌握了这个方法,任何挡土墙的放样再也难不到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挡土墙基础怎样放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挡土墙基础怎样放线(挡土墙放样经验分享)

挡土墙基础怎样放线

今天下雨,工地停工,抽空来分享一下道路工程挡土墙的放样方法。本文只分享路肩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挡墙的放样。掌握了这个方法,不但放样精度得到提高,而且可以随时检测挡墙的平面偏位情况,确保挡墙位置准确。掌握了这个方法,任何挡土墙的放样再也难不到你。

大家都知道,挡墙的位置是否偏位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路基的平面位置,可见它的重要性。

今天我以一个仰斜式路肩墙的实例来讲解,其它类型思路一样,请看下面的断面图:

一般思路

上图中要放样A点的一般思路是:通过设计图上的路宽、墙高、坡度等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A点的偏距=8 2 8*0.25 0.5=12.5米,偏距计算出来后,放样K10 200桩号左12.5米的偏距就可以了。你是不是这样计算的呢?反正现实中我是见过一些测量员特别是新手就按上述方法在计算和放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基实呢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但仅限于在图纸上和理论上。到了现场这个方法可能就不太适用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场中由于地勘的偏差,挡墙的基坑开挖完成后的底面高程基本上不会开挖得跟设计图上一模一样,多少都会有些出入,如果忽略了这些出入势必会让挡墙偏位不满足规范要求。因为基坑底面的高程决定了挡墙的高度,高度就决定了偏距。

今天分享的方法叫做坐标反算偏距法,希望新手测量员们好好掌握。

坐标反算偏距法

坐标反算偏距法是通过实测的某点的三维坐标进行位置和高程反算,然后与理论值进行对比,来确定点位否有偏位的方法。

挡墙基坑开挖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挡墙基础放样了。如上图中需要放样A点,可以分以下几步完成。

第1步,在基坑中大致位置立镜测量得到一个三维坐标数据。

第2步,将测得的坐标数据进行反算,可以得到该点在线路上的桩号、偏距和到路面的填挖高度。

第3步,根据计算得到的填挖高度,结合挡墙断面的尺寸和坡度,可以计算出一个理论偏距。再将理论偏中和实测偏距进行比较。理论偏距的绝对值大于实测偏距的绝对值,那么说明刚才立镜的点的偏距不够,需要向路基外移动,移动距离就是理论偏距和实测偏距之间的差值。反之需要向路路基内侧移动,移动距离也是理论偏距与实测偏距的差值。这样重复几次,直到计算出来的理论偏距和实测偏距基本吻合时就可以了。

说明

1,为了满足施工要求,建议直线段10米左右放样一个点,曲线上5米一个点,半径小的2-3米放一个点。结合设计图和现场实际情况,挡墙的起、终点的桩号要放准,沉降缝对应的桩号尽量跟设计图一致,其余的加密点可以肉眼估计,基坑高度突变处,每一个高程面上都需要放一个点。

2,这个方法跟填方边坡的坡脚线的渐近法类似,但是精度要求很高,要将挡墙偏位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3,如果你的基坑不是一个统一的纵坡,那么放样出来的点可能不会组成一条平滑的线形,这是正常情况。不用担心,只要确保你的数据无误就行了。

挡墙偏位检测和校正方法

挡墙施工一般不会从基础到顶面一次性完成,如浆砌片石挡墙。那用坐标反算偏距法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如果发现较大偏差后可以及时进行修正。

操作方法是:在挡墙浇筑或砌筑到一定高度后,去实测顶面外边线的三维坐标,然后进行反算,按照剩余高度进行放坡,计算该高度对应的理论偏距,再与实测偏距进行对比,看是否吻合。如果偏差较大就及时想办法调整。这样逐层或按一定高度检测和校正一次,墙完工后的偏差就很精确的控制在了规范要求范围内。

总结:前面说的反算,需要有一个计算程序,我个人使用的9860计算器 道路之星。也向大家推荐,我的另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下道路之星的功能,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以后我会写一些关于道路之星的教程:

测量程序推荐:道路之星让新手测量员快速成为老司机

本头条号会陆续分享更多工程测量的方法,文章都是手工码字,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还望点赞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