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都是按谱来填,所以称“填词”。词谱中对于平仄、句数、字数等皆标记清楚,我们只须依谱而填即可。但有一些特殊情况并没有标志清楚,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对照前人的词作,才能得知。下面试举例说明之。

律诗的押韵规律是(词律中的特殊情况举隅)(1)

一、例用叠句、叠词、叠字

有些词牌于某处例用叠句、叠词、叠字,这一点词谱中有时并未标明,只能从前人词作中获知。如《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这是刘禹锡填的词,首二句即用叠句“斑竹枝”。黄公绍填的《潇湘神》首二句也用叠句“月明中”。

《调笑令》首二句也要用叠句,如韦应物的“胡马,胡马”,王建的“团扇,团扇”,等等。而后面一个“二字句”不仅要用叠句,还要用前句末二字倒装。具体且看吕南公的《调笑令》;

华草,华草。秀发乘春更好。深心密竹纷纷。妖韶随处动人。人动,人动。王孙公子情重。

从加线部分看,就一目了然了。

《忆秦娥》上下片第三句也叠用前句末三字,如李白词: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如梦令》两个二字句也例用叠句,如李清照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而《钗头凤》上下片结尾例用三个叠字,如陆游词是“错、错、错”和“莫、莫、莫”,唐婉词是“难、难、难”和“瞒、瞒、瞒”。

律诗的押韵规律是(词律中的特殊情况举隅)(2)

二、例用对仗

词中明确要求对仗的很少见,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说:“固定的对仗,例如西江月前后阕头两句。此类固定对仗是很少见的。”话虽这么说,但前人《西江月》也有不对仗的,可见词中对仗都不是硬性要求的。而一些例用对仗的地方,我们创作时,还是要尽量采用对仗的。

如《浣溪纱》,且看晏殊的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过片二句是例用对仗的。

再如《沁园春》,且看毛主席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此词加横线两处是例用对仗的,如第一处除去领字“望”,“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相对,“惟余莽莽”与“稍逊风骚”相对,这种以两句对两句的对仗,也称“扇面对”。第二处也同样。

《鹧鸪天》过片也例用对仗,《踏莎行》上下片前二句也例用对仗。

当然,这只是惯例,并没有像律诗中二联对仗一样,作硬性要求。

律诗的押韵规律是(词律中的特殊情况举隅)(3)

三、特殊节奏

一些词牌中有一些特殊节奏的句子,不仔细分析,就容易填错。如《好事近》末句是个五个句,例用“上一下四”句式,如胡铨词结尾是“有/豺狼当辙”,魏夫人词结尾是“按/《凉州》时节”,皆“上一下四”。《八声甘州》首句是个八字句,有“上一下七”和“上三下五”两种句式,如柳永词“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上一下七”句式。《水龙吟》结句例用“上一下三”句式,如苏词结句“是/离人泪”。

再如《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过春风十里”” 纵豆蔻词工”” 念桥边红药”,三处五字句,皆用“上一下四”句式;“自胡马窥江去后”是“上一下六”句式,这些都要特别注意。这类情况在长调中尤为常见,《高阳台》《桂枝香》《望海潮》《沁园春》等词牌都有类似情况。

四、注意辅韵

词多协一韵者,也有转韵者,都比较清楚明白。有些词牌有主辅两韵,辅韵却多被遗漏。如《定风波》,且看苏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除了主韵“声“”行“等字押《词林正韵》第十一部之外,辅韵”马“”怕“押第十部,“醒”和“冷”虽仍属第十一部,却转为仄声韵,“处”和“去”是押第四部这几处皆为辅韵,不可不协。

《相见欢》过片首二句也协一辅韵,《酒泉子》《荷叶杯》都有协辅韵的情况。

词的特殊情况很多,不能一一枚举,在填词中,不仅要看谱,还要对照前人词作,仔细分析,了解清楚再填,不然有时难免出错。

律诗的押韵规律是(词律中的特殊情况举隅)(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