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坐怀不乱,孔⼦曾尊称他为和圣,评价他为被遗落的圣⼈,柳下惠是⼈们⼼中道德的楷模。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个美丽的谎言(都说柳下惠坐怀不乱)(1)

柳下惠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最早出现在《荀⼦》中,这个故事⼀直流传下来,⾄今⼀共存在两个说法。 

 第⼀种说法是,在⼀个寒冷的冬夜,柳下惠在城门旁边睡觉,遇到了⼀个前来投宿的⼥⼦。柳下惠怕这个⼥⼦冻死,就抱着这个⼥⼦取暖,⼜解开外⾐裹紧⼥⼦,两个⼈就这么坐着过了⼀夜。因为柳下惠并没有对⼥⼦有什么⾮礼的⾏为,所以⼈们夸他坐怀不乱。

 第⼆种说法,柳下惠外出拜访朋友时遇上⼤⾬,只好跑到古庙中避⾬。但是柳下惠⼀⾛进古庙就发现了⼀个未着⼨缕的姑娘,他连忙⾛出寺庙,站在外⾯的槐树下躲⾬。这件事流传出来后,才有了坐怀(槐)不乱的典故。

其实只是人们的口口相传,就把柳下惠推上了道德高地。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也未必那么神圣。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个美丽的谎言(都说柳下惠坐怀不乱)(2)

柳下惠

其一,俗话说温饱思淫欲。柳下惠和女人同处一室,他怕女子冻死,他自己也不会太暖和。他抱着女子也是相互取暖,共同抵御严寒。既然怕她冻死,可见寒冷的程度有多厉害。那种情况下,一般人都不会有非分之想。

其二,大雨中古庙里的姑娘未着寸缕,这等怪异的事情可能有许多不可知的内情,盲目的发生关系可能会惹上很大的麻烦。稍微正常点的人都是不敢惹上这种事的。另外有一个疑问既然柳下惠情操那么高尚,为什么没有对姑娘进行救助?至少把自己的外套给姑娘披上应该是不难也不会给自己找麻烦吧!

这样看来,柳下惠也就是个一般人而已(至少不是坏人),没必要把他推崇到圣人的高度。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个美丽的谎言(都说柳下惠坐怀不乱)(3)

柳下趾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堪称道德楷模的人,他的弟弟却是有名的“盗趾”即柳下趾,弟兄俩道德行为标准差十万八千里。据说柳下惠对他这个弟弟无能为力,曾请道德大师孔圣人前去驯化,而孔圣人却遭到柳下趾的百般羞辱。最著名的就是怒斥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据说就出自柳下趾之口,孔子也只好悻悻而去。不过柳下趾也提出了“盗亦有道”的主张,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乱“盗”一气。他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主阶级,也对当时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