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晨
日前,影视剧《山河令》中的道具在某平台以拍卖的形式进行售卖,道具以1元低价起拍。开始拍卖仅不到1分钟,龚俊饰演的温客行一角在剧中重场戏所穿的大红戏服就获得了超过1万元的出价。
经过72小时的激烈角逐,《山河令》戏服道具拍卖活动尘埃落定。其中,龚俊饰演的温客行大红戏服以22.4万元的高价成交,剧中另一位男主角周子舒的经典蓝色套装也拍出了超过10万元的价格。
据统计,此次竞拍活动历时3天,共计拍出9件戏服、4件道具等13件拍品,总成交价达到84.7万元。如此“天价”成交额,令围观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为之咋舌,同时也引发热议。
22.4万元:买戏服还是买黄金
“喜欢周子舒和温客行,不能接触人物和演员,想通过物件去感受他们,感受那种温暖和爱意。”曾为大红戏服出价21万余元的“Sheila女士”表示,21万余元的价格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如果能确认拍卖所得用作公益,甚至愿意将预算提高到100万元,“公益能把拍卖性质升华到另一个层面,是剧方、演员与粉丝的多赢。”
根据该平台拍卖3天的出价记录,以成交价最高的大红戏服为例,3天页面总浏览量超过54万,“想要”人数达到2579人。此外,不仅戏服均价超过5万元,号称装着“周子舒身上的光”的备用道具葫芦也以7561元成交。
在有人愿意一掷千金的同时,也有人对这样的高价成交表示震惊。“有22万买黄金也比这个香啊,还保值。”某网友这样说。“难以想象有人花20多万元去买件衣服。”没有看过《山河令》的小王第一次看到相关热搜时,满脑子都是不相信,“如果我有20万,肯定会买一些价值更高、更保值的东西。”
在饭圈,粉丝为偶像氪金大多与“Sheila女士”有同样的动机——与偶像拉近距离。事实上,随着粉丝与偶像之间拉近距离、建立起情感联系。当面对娱乐圈的偶像、团体之间存在的竞争和角逐时,粉丝们也经常愿意倾其所有支持偶像为其“撑门面”——这也是此次拍卖抬价疯狂的原因之一。
“不想阿絮差谷主太多”,在周子舒的一件翠绿色戏服下,就有粉丝直言出价原因是为自家偶像争气。此次拍卖中,周子舒一角的戏服最终流拍,原因就是该中标粉丝为给偶像“撑门面”,一时冲动盲目抬价而“不幸”中标。流拍后,该粉丝发文解释:虽然超出了自己的预算,但还是加价跟拍了《山河令》周子舒的戏服,万万没想到最后竟然中标。最终该粉丝选择损失保证金放弃付款,从而导致周子舒戏服流拍。
粉丝为偶像“撑门面”的动机,恰恰是粉丝经济不断升级的动力。谁家偶像最终胜利?谁才是能帮助偶像胜出的粉丝?事实上,放眼整个娱乐圈,为偶像氪金的粉丝之间还存在着微妙的竞争和攀比心理。
小瑶(化名)是某国外女团的忠实粉丝,就在上个月,她刚通过为偶像购买“不寄回”专辑的方式进行应援。“买了之后专辑不会寄到我们手上,而是会投放在咖啡店、商场等地,这样不仅可以进行宣传且可冲销量。”小瑶直言,一般来讲,这些应援花费其实都在她的能力范围内,不会影响她的生活开销。“但有时候我也会很疯狂,有一次为了炒偶像专辑的销量,一次性买了8份‘不寄回’专辑。”小瑶表示,只有粉丝们把销量冲得高高的,偶像才有可能坐上排行榜第一的位置,这是偶像的成绩,也是粉丝的骄傲。
事实上,影视剧道具拍卖也是粉丝经济的一种,粉丝对角色偶像或剧集的喜爱,以及想要支持自家偶像的迫切心情,就是粉丝经济得以运转的最大原因。
道具拍卖不乏合理性
影视剧道具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在海外市场早已得到证实。2011年,玛丽莲·梦露在《七年之痒》中的经典地铁裙拍出560万美元的天价;2006年,奥黛丽·赫本在《蒂凡尼早餐》中穿过的小黑裙拍出46万英镑;在电影《指环王》中,弗罗多的“史汀刺针剑”拍出了60000美元的天价。
国内影视剧市场中,近几年影视剧道具拍卖行业早已崭露头角。《古剑奇谭》中杨幂和李易峰穿过的戏服均拍出了过万元的价格。有影视行业道具拍卖经验的从业者指出,戏服道具的拍卖价格是和剧集爆红程度成正比的。“《绣春刀·修罗战场》原版服饰拍卖场”活动中,杨幂穿的一件霂蓝丝羽花绣常服拍出了27000元的高价,雷佳音使用的一把裴伦绣春刀拍出了22000元的高价,张震穿的沈炼月白丝革便服拍出了19000元的高价。
某影视道具拍卖公司的经理赵梦表示,影视收藏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像其他收藏品一样具有工艺、艺术、质地等方面的价值;二是有影片、影人赋予的独一无二的附加价值。”那么,粉丝20万元购买男主戏服是更加看重何种价值?
目前来看,参与拍卖的人群仍以粉丝为主,一类是剧集粉丝,一类是演员的粉丝。影视道具拍卖既是剧集宣传的一部分,也是与粉丝互动的重要途径。影视剧播出完毕后,通常都会收获一批粉丝,他们或沉迷于剧情,或被剧中角色及演员本身吸引。
小方(化名)是《山河令》的忠实剧迷,该剧播完至今,她一直有这样的失落感。在她看来,出价的粉丝购买的并不只是一个道具,而是一种情怀。“那可是谷主在鬼谷大婚穿过的婚服!”小方感叹。如此来看,相较于道具作为物品本身的价值,粉丝“睹物思人”的购买初衷,恰恰是影视剧道具拍卖运转的主动力。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从粉丝狂热的追捧和“一掷千金”的购买力来看,影视剧道具拍卖行业的存在不乏其合理性。
同时,从另一角度看,影视剧道具拍卖也确实是实现资源二次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的契机。影视剧道具通常精心设计、打造,同时需要配合角色风格、故事场景,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背后都需要花费不小的精力与成本,只为在剧中能呈现或逼真或华丽的画面效果。《武媚娘》中女皇登基时所穿的龙袍重达25公斤,全部手工定制,由26位工人连续赶制3个月才制作完成,价值50万元。《人在囧途》中,为求效果逼真,剧组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演员徐峥专门从瑞士定做了一套活性生物体头套,据悉,头套费用外加运费一共花费了30多万元。然而,以往影视剧道具通常只能是“一次性”使用,在影视剧拍摄完成之后便再无用武之地。几十万元的成本却只在几个月的时间甚至一个场景里使用,此后便被束之高阁,确实是一种资源浪费。
国内知名道具设计人王水利曾呼吁行业加码围绕经典电影道具的衍生品开发,“这些道具才真正具有IP价值和文化底蕴。中国电影目前依靠的还是单一票房,衍生品开发还有很大的增量空间,同时也能让更多观众了解、分享道具背后的故事。”
通过拍卖影视剧道具,这些被精心打造、成本不菲的道具获得了发挥“余热”的机会。一方面,对剧组来说,在影视剧热度未散时进行拍卖,可以最大限度吸引粉丝出价,道具成本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回收;另一方面,对曾在剧中惊艳过观众的道具来说,相比于在道具堆里吃灰,被粉丝珍惜收藏起来,似乎是一个更为体面的归宿。
合理抬高门槛,设置封顶价格
在竞拍影视剧道具时,粉丝的理性和感性激烈角逐。当影视剧作品余热未散,粉丝沉浸在剧情之中,难免有为偶像“一掷千金”的冲动,理性的空间也被不断挤压,不能量力而行的粉丝也不在少数。此次周子舒戏服流拍,就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个道理。近几年,影视剧道具拍卖因为高价频频“出圈”,也正是依靠了粉丝对剧集、偶像的狂热支持。
在思考影视剧道具拍卖行业发展方向的同时,增强行业责任感、平衡粉丝的理性与感性也必不可少。不得不说,剧中道具拍卖既然利用的是粉丝的热情,就必须正视粉丝的非理性因素。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次《山河令》拍卖组织的细节也有漏洞,“体现在这次保证金的门槛太低了,什么人都可以进来乱竞价。这也是粉丝冲动抬价最终流拍的原因之一。”据悉,此次《山河令》拍卖,如果想“出个价”,则首先需要缴纳200元的保证金,单次加价100元或100元的倍数。事实上,与22.4万元的天价相比,这是绝大多数粉丝能够负担且愿意付出的代价。
因此,为了营造热度降低门槛,只是不痛不痒地喊几句“请粉丝理性消费”口号,并不能让出于情感泛滥期的粉丝理性回归。与此相比,不如在影视剧道具拍卖活动设计之中就合理抬高门槛、设置封顶价格,让真正有能力参与竞拍的人出价,这既能减少流拍的尴尬,也能让拍卖过程更加有序和体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