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天道》我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不过瘾?但是对于其中涉及的佛、道等隐含教义,我们没法理解透彻,它表现出的很多深沉处世之道,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解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还是聊聊剧集对于企业经营模式和社会经济模式转变的影响。

公司经营最佳模式(我们到天道中找点灵感)(1)

自冯世杰遇上丁元英,便在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再怎么都得想办法从丁元英那里寻点道。当然,以他的能力和思维,没办法直接找上丁元英,同时,两者道的差距,很难踏上同一轨道。但冯世杰会“借道”。他通过与芮小丹和欧阳雪的一点合作关系,邀请她俩到家里去看音响配件的时候,以逛果园、吃水果,以及送农产品等方式暗示需要她俩帮忙。芮小丹因为“表白丁元英”失败,没有答应帮这个忙。当然,这次的邀请,也给芮小丹形成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地方跟自己生活的环境比起来,实在是太穷了。

公司经营最佳模式(我们到天道中找点灵感)(2)

后面跟丁元英在一起之后,芮小丹提出让丁元英送她一份“礼物”,处于“热恋”中的丁元英,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于是,所谓以几个发烧友为主体的音响企业开始支棱起来。公司叫“格律诗”,既有诗韵,又不追求高级时尚。其实就在深层次反映丁元英的处事方式,追求文化金字塔,但又不落俗套的低调行事风格。

格律诗的成立,必然是有一定的追求,而他们的目标便是在国内音响市场响当当的品牌乐圣,乐圣有一句霸气的宣传语:乐圣只有矛,没有盾。站在市场顶部,不需要防守。同时,乐圣掌门人林雨峰,是音响界响当当的人物,是众多发烧友极为推崇的偶像。

公司经营最佳模式(我们到天道中找点灵感)(3)

林雨峰经营的路线,现代化的生产线、规模化的市场扩展、集团化管理方式,算是国内比较知名的品牌。而初出茅庐的格律诗,生产线不是自己的,是属于农户的,农户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跟乐圣那套生产线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农户式产出,完全脱离了现代化生产管理理念,从农户自身角度来考虑问题,让农户来控制各零部件的标准、质量以及生产的成本等,用工按照日常农活来,不跟格律诗进行捆绑操作,农户出品,也是单独计件。

这个成本和乐圣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现代化的生产厂房,相差的是几个等级,但格律诗却把质量问题精准传达给农户,既节约了成本,又在无形中影响成品质量。

丁元英做的,是在改变农户关于扶贫的思维模式,扶贫不是简单的输血式,而是授人以渔。让农户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能,把核心技能用到当地重要资源变现环节。

而这种经营模式,对当时的市场却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为什么呢?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国确实需要一起具有现代思维管理模式的企业家不断开拓创新。所以,像林雨峰这样的领路人,把自己产品做到国内领军品牌,算是社会真正做事的企业家。

类似乐圣这样的企业,从市场一步一步走过来,都是一种现代化、标准化、系统化的企业经营模式。包括剧中提到的伯爵、斯雷克等企业。

格律诗模式的异军突起,完全打破了市场原有的运营模式,农户式生产、小作坊式经营,看起来跟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有谁又会想到这类体系会形成规模化,同时又能保证质量,这套人心思维模式的形成,丁元英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这成本完全秒杀具有大型规模化和现代化生产厂房的产品。

当然,优化中国的经营环境,打造中国自有品牌,需要像林雨峰等企业家,敢于亮剑,敢于解除盾的防守体系。所以,丁元英自己也说了,格律诗扶贫,也不是真正的扶贫,只是通过扶贫为借口,向乐圣化点缘。

公司经营最佳模式(我们到天道中找点灵感)(4)

最后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大争论,这个不可避免的。丁元英是格律诗背后支柱人物,也是这套经营模式的优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掌握秘籍的那部分人,从技术、制度、文化属性来理解,丁元英是把文化属性用得比较透的那类群体,而且这部分群体是搭尖人物。

当然,即便这只是他送给芮小丹的一个礼物,到这份礼物颠覆了市场企业的经营模式。芮小丹不在世了,这份礼物相对没了多大意义。

丁元英或者整部剧支不支持这种模式呢?剧中丁元英肯定不会在意了,但是经济模式管理者需要思考,走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考虑因地制宜,我觉得可以相结合。所以,最后格律诗走上了他们想走的路,与乐圣合作,乐圣要格律诗的产品,格律诗走进了乐圣的市场。

结局留给众人一个开放的思考空间,让我们思考,这类模式对中国经济环境的推动作用。但是不管再怎么塑造,市场产品总会往成本低的洼地倾斜,更难受的是,而且这成本比较低的洼地,质量还能有保证。所以,现在苹果恨中国华强北。

当然,林雨峰也是社会英雄,该得到世人尊重。而丁元英属于世外高人,他不需要世俗文化的理解包容,他抛给你一个文化属性的产物,能不能接纳,完全看你处于哪个层级。

公司经营最佳模式(我们到天道中找点灵感)(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