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太极拳师有 "人体平衡魔术师" 的美称,在推手及散手实战中,其入手之巧,劲力之妙常为人们称奇。这是因为太极拳讲究以弱胜强,四两拔千斤,尤其注重人体平衡力的研究。而人体重心线则是研究人体平衡力的关健所在,因此我们研习太极拳,就应对人体的重心线和人体重心线在太极攻防中的作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太极运气法的腿法和手法(人体重心线在太极攻防中的作用性)(1)

垂直上下穿过人体重心的那根无形的线,我们称之为人体的重心线。直立运动中的人体由两腿支撑全身的重量,并通过换步移动维持身体的平衡。也就是说要始终以重心线为中轴保持对称与平衡。由于两腿在运动中支撑全身重量的方式不同,则重心线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当人体双腿并立时,两腿承重均匀,重心线与中心线相吻合。

当人体的双腿承受压力不均时,即成为虚实步时,这时中心线与重心线相分离,一般来讲我们称那个承受大部分重量的腿为实腿,承受少部分重量的腿为虚腿。按照力学原理,身体重量的重心线若位于两脚间距离偏虚脚约三分之一强的地方,就可以使双足踏地有力。

这个"约三分之一强"准确些可以用"黄金分割法"来度量:即从实脚到虚脚约0、618的地方;从虚脚到实脚约0、382的地方。如果重心线位置超出了这个范围,即重心线位置小于了0、618或者说大于了0、382,就会出现虚腿过虚,实腿倾斜的现象。

最后一种情况是当一条腿支撑全部身体的重量时,这时的重心线自然是沿这条承重腿垂直向上。

太极运气法的腿法和手法(人体重心线在太极攻防中的作用性)(2)

在太极攻防中,如果我进攻对方,就应首先找到对方的薄弱环节。

实践证明:如果将自己进攻的力点直接作用到对方的重心线上是最为有效的。破坏掉了对方的重心线,就等于破坏了对方的平衡。那么就全部或部分地达到了我们的战术目的。

以合步推手为例。如果双方均右腿在前,左腿在后,成弓步,重心在前。那么双方的重心线应都在身体的中线偏后位置。这时候如果我向前进攻对方,可用右手作 "打击手" ,向对方的左胸前推发力;如果这时对方变化重心位置,后腿踏实,前腿变虚,则重心线前移,那么我的 "打击手" 应换为左手,向对方的右胸前推发力。如果不遵守以上原则,则进攻就将是无效的至少是拖泥带水的。

如果我欲向左右方向进攻对方,使对方向我的两侧跌倒,那么当对方重心在前腿时,重心线偏后,我可以身向左传,以左手为 "指导手" 引导对方,使其前腿实而过实,(膝前倾过脚尖为 "过" )后腿虚而更虚;右手为 "打击手" ,作用于重心线一侧,用螺旋缠丝的方式迫使其重心线倾覆;而当对方重心在后腿时,他的前腿变虚,重心线偏前,这时,我应身向右转,右手为 "指导手" ,左手为 "打击手" ,以同样的方式使对方重心线倾覆。(有关 "指导手" 与 "打击手" 的论述详见论文《太极实战中的 "指导手" 与 "打击手" 》)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实施的进攻简洁而有效。

太极运气法的腿法和手法(人体重心线在太极攻防中的作用性)(3)

我们总的原则是:"打击手" 要永远置于重心线一侧;"指导手" 要永远位于非重心线一侧。我们总的方针是:通过周身螺旋缠丝的变化和两手的相吸相系,使对方 "实腿过实,虚腿更虚。" 从而达到使对方失去平衡,倾覆跌倒的目的。

在具体的攻防实战中,由于面对的是运动中的敌手、不断变化的招式和对方重心线反复灵巧的位移。我们对对方重心线的围剿和破坏也将不是一件易事,同时也就演绎出了太极推手、技击技法的丰富多彩和奥妙无穷。作为攻击一方,一方面我们可以因敌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为了达到我的目的,我可以迫使对方的重心线按我的要求进行变化,这便是造势。

比如:对方右弓步前推,向我进攻,我双手螺旋缠丝将对方双臂棚起,裆走下弧,重心前移,迫使对方脚跟飘起,重心后移,对方的重心线由后变前,从而使我正面的攻击立即见效,对方不得已向后退步。

又比如:我向己右后侧捋对方右臂,对方右腿前弓与我抗力不从。这时因为对方的重心线偏后,故有条件与我抗衡。如果我同时左手推其右胯,迫使其重心由右腿转向左腿,重心线前移,则我立即得势,对方向我右方摔倒。

太极运气法的腿法和手法(人体重心线在太极攻防中的作用性)(4)

稳固我方的重心线是防守与进攻的基本要素。可以利用重心的转换、身法的协调、胸腰的折叠运化乃至步伐的调整,最终达到使我的重心线始终灵活自如地保持垂直方向的位移。

1.使对方远离我的重心线

面对对方的来力,首先我可以利用棚、捋、挤、按,引进落空,使对方的力点始终沿我肢体圆弧运动的切线方向滑动,亦即使对方的来力落空, 对方的 "打击手" 永远难以触及到我的重心线。这样,我就可以在不改变自我重心的前题下,始终拒敌之力于我的重心线之外。从而达到保护重心线的目的。

2.变幻、隐藏我的重心线

灵活、悄然地变换我方的重心,使对方无从察觉,无法判断我的重心线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将我的重心线隐藏起来,造成对方的盲目、失势,从而迟滞、破坏对方的进攻。而我的肢体运动一定要严格遵守太极重心学说,身向左转,则重心右移;身向右转,则重心左移。(有关太极重心学说见论文<太极轻重虚实解>=同时要作到 "裆走下弧" ,使这种转换沉稳有力,不可抗拒。

太极运气法的腿法和手法(人体重心线在太极攻防中的作用性)(5)

面对对方的 "打击手" ,我可以通过周身的协调――通过松跨、曲膝、合裆、身体的下沉,腰弓的膨胀、手臂的螺旋弧线运动和整个身姿的放长,通过前推、后带,上托、下按及向两侧的旋转,不给对方打击手以机会,使对方的打击手不能有效地在我的重心线上施力。胸腰折叠使对方加在我重心线上的力点滑脱一旦对方打击手按中了我的重心线,我通过胸腰折叠:

(1)上体后仰,重心进一步前移,同时上托其进攻手臂,使其作用于我重心线上的力点向上方滑脱。同时还能使对方重心上提,脚下发虚,我立刻变被动为主动,变招即可将对方发出。

(2)含胸双手下采其 "打击手" ,使对方的 "打击手" 向下从我重心线上滑脱,并前仆倒地。这也是紧急情况下的解脱方法,打击的力度很重。

太极运气法的腿法和手法(人体重心线在太极攻防中的作用性)(6)

步伐的应用使重心线的守护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一旦加进了进退顾盼定步伐,我重心线的守护就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且防守中的进攻威力将大大增加。前踏一步,裆走下弧,可以将对方的双臂挫起,乃至整个身体被迫仰起后退;后撤一步,可将对方引动前带,使其重心线前倾摔倒;顾盼左右既可以避开对方对我重心线的攻击,又可以牵引造势,闪惊巧取,顺势由防御转入进攻。

在太极拳的推手中有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的说法。这里讲的就是双方平衡力与反平衡力的高下之分;讲的就是对对方重心线的准确把握和控制。我们只有在平常的实践中多研究、多揣摹,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才能在与人的交手中,一伸手就能破坏对方的平衡,以微小的力就可以使对方站立不稳,最终有望达到太极拳"接手即仆"的至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