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暇时整理书柜,发现了女儿的成长日记,里面记录了她婴幼儿时期的成长足迹,诸如何时翻身、会坐、爬行、站立、长牙、走路,何时会喊爸妈等等,还记录了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趣事及囧事。看着这本日记,我的记忆闸门被打开了,一幕幕场景浮现在眼前,高兴的、懊悔的、心疼的、有趣的,惊讶的……,让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李娜出家后唱的十首佛歌(仿佛就在昨天)(1)

女儿出生时正值冬季,那时的取暖条件远不如现在。而恰恰她当天晚上就开始排胎便,俗称脐带粑粑,我们由于没有经验,老人当时又不在身边,结果是手忙脚乱,忙活了挺长时间才整理干净。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孩子又开始哭闹,我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结果收效甚微。早晨,孩子的姥姥来了,判断是房间太冷,孩子冻着了,不适应医院这个环境,于是决定让我安心住院,母亲先把女儿抱回家中照看。果不其然,据说她躺到姥姥家的热炕上就甜甜地睡着了。对不起了女儿,刚刚来到人世间就遭了一回罪。

一周岁以后,孩子已能行走自如,独立活动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但吃亏的概率也变大了,前额、嘴唇、膝盖、胳膊肘都受过伤,最严重的一次还摔到了后脑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时女儿已经一岁半多了,她特别喜欢在托儿所的小篮球架上荡秋千,但那天由于孩子爸爸的一时大意,女儿掉到了地上,后脑勺触地,着实大哭了一场。更严重的后果是再也不肯荡秋千,一看到篮球架就说“卡了”,由此留下了心理阴影,孩子爸爸懊悔不已。

最令人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女儿能用语言跟大人进行交流了。六个多月的时候,我们就听到她喊出了爸爸妈妈,一周岁以后,语言能力发展很快,先会说单字词和多字词。比如:走、到、不、猫、袜袜、再见、在这儿等等。一岁半的时候,喜欢听故事、听音乐,喜欢《看图识字》这类书籍,已经能清晰地读出“看图识字”上的词语。

女儿还有了“自学”能力,喜欢跟电视学说话,特别喜欢广告语,当她爸爸模仿广告上的腔调说一句“味道怎么样?”女儿马上就会说:“好喝”。她还对电视上教英语的节目感兴趣,当教英文字母时,她会跟着读。回想女儿念书时特别愿意学习英语,后来读大学的专业也是外语──西班牙语。这或许就是那个个时期埋下的梦想种子吧。

女儿还喜欢模仿倾听大人说话。一次走在街上,碰到一个卖雪糕的,边走边喊:“雪糕、雪糕”,女儿也跟着喊了起来,特别象,令我吃惊。但也出现了尴尬事件,一次女儿表现不好,我随口说了一句“混蛋”,结果她也说“混蛋”。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她不时的板着脸冲我们说一句“混蛋”。这让我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有了切身体会。

等到二十个月的时候,女儿已经能背诵一些简单的儿歌了,诸如:“小锁头,把大门,只认钥匙不认人。”、“小板凳,排排坐,幼儿园,朋友多,唱歌跳舞真快乐。”

李娜出家后唱的十首佛歌(仿佛就在昨天)(2)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也逐渐增强,甚至会跟大人理论一番。记得有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那是女儿四岁多的时候,她和爸爸走在街上,看到一对夫妻边走边吵。走远之后,孩子爸嘟囔了一句:有什么可吵的?没想到女儿竟然说“那你有时还和妈妈吵嘴呢,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别人”。真是让人汗颜啊!由此也想起了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女儿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实在是说也说不完,孩童时代的她天真无邪、活泼好动,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欢乐,感谢女儿!如今,女儿已经二十四周岁了,顺利地读完了大学,顺利地参加了工作,祝女儿未来的生活也顺顺利利,平安健康快乐幸福地度过每一天。


文:张一坤(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