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凌当下,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同时,网络流行语也悄然进入了孩子们的日常表达近日,一小学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作文写“栓Q”,相关视频随后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9月22日 中国新闻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认识网络语言两面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网络语言两面性
□许华凌
当下,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同时,网络流行语也悄然进入了孩子们的日常表达。近日,一小学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作文写“栓Q”,相关视频随后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9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近些年,许多网络流行语从线上蔓延到线下,“入侵”学生作文,语言表达错误、中英文混杂,追捧谐音字、变体字等现象并不少见。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语言,就成为当前广大家长、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普遍关心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网络语言日益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给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活力。网络流行语以其特有的生动性、幽默性、简洁性、方便理解、易于交流等特点, 深受大众喜爱, 这也是网络热词得以蹿红的重要原因。
yyds(永远滴神)、ssmy(盛世美颜)、u1s1(有一说一)、dbq(对不起)……这种非正式语言的出现是由于当代青少年群体表达自我和张扬个性的需要。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流行语除了沟通交流,更成为了一种身份认同的标签,懂得这种共同语言,能让青少年之间迅速拉近距离,进而建立“小圈子”“小团体”,借此来形成自己的认同圈,这其实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寻找认同、建构自我等方面的实际心理需要。
对眼下青少年的“专属语言”,家长、老师不妨多些平常心,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不要轻易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一刀切”地叫停。要引导孩子懂得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场合和范围,正确对待和正确使用,甚至知道拒绝使用低俗的网络语言。当孩子把网络语言写到作文里时,老师要学会善意提醒和引导。当下部分流行语出现了低俗化倾向,如“伞兵”本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兵种,可在网络语境中特别是在弹幕里,它却成了粗俗骂人的词汇。诸如此类的网络流行语,必须要加以抵制,这就需要家长、老师提高警惕,密切关注,适时引导。
作为家长、老师的成年人,也需要正视和了解自己并不熟悉的网络流行语,打通与青少年之间的隔阂,在此基础上,多些对等沟通姿态,少些家长式说教,引导青少年合理、有度使用网络流行语。为了保证语言系统的相对稳定、平衡和纯洁,有必要做一些规范化的工作,该引导的引导,该规范的规范。这种规范化的工作是为了使语言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表达交际需要。
教育部、国家语委办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引导网络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在高考中提出了“笔试一律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题”的明确要求,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发展。学校从教材、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方面正本清源,加强规范。“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活动,在引导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和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网络流行语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以辩证的态度,既要充分认识其对丰富语言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不规范、不健康的一面;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流,应考虑其不同使用范围,趋利避害,加以正确引导。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只有加大对网络空间语言规范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语言环境,才能使亿万民众共享一片语言文明的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