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慢性再障)是血液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慢性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难治性血液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候群慢性再障在国内的发病率为0.7/10万,男性略多于女性,至21世纪以来,本病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病属中医广义上之“虚劳”等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六淫、七情、饮食不节、诸虚不足、药毒、邪毒等,伤及气血、脏腑,尤其影响到肝、心、脾、肾、骨髓,因而出现血虚及虚劳诸证,而以肾虚为根本国内慢性再障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免疫抑制剂、雄激素和补脾肾中药[1]近50年来,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再障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2],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新突破?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新突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新突破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慢性再障)是血液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慢性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难治性血液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候群。慢性再障在国内的发病率为0.7/10万,男性略多于女性,至21世纪以来,本病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病属中医广义上之“虚劳”等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六淫、七情、饮食不节、诸虚不足、药毒、邪毒等,伤及气血、脏腑,尤其影响到肝、心、脾、肾、骨髓,因而出现血虚及虚劳诸证,而以肾虚为根本。国内慢性再障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免疫抑制剂、雄激素和补脾肾中药[1]。近50年来,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再障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2]。

完全有效的治疗是建立在慢性再障明确诊断的基础之上的,而慢性再障的诊断,当然也是所有血液病的诊断,是建立在良好的实验室支持基础上的。要明确诊断再障,根据最新的再障诊断标准,需要进行骨髓细胞学、骨髓病理学、细胞遗传学甚至分子生物学检查,除了达到再障的诊断标准,还要按诊断标准要求除外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要做到以上的工作,需要血液学实验室具备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病理切片机、染色体分析系统、PCR扩增仪等先进设备。所以,没有完备的实验室硬件条件的支持,慢性再障的确切诊断很难进行,那治疗效果的提高便无从谈起。

但是目前,市区内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病房床位紧张,重病人多,慢性再障在内科疾病中算不上是急危重症,所以住院困难,这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矛盾:即慢性再障患者的诊断和系统治疗需要三级甲等医院指导与医院内床位不足,接待能力不够形成的矛盾。这一矛盾如何解决?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而慢性再障的治疗向社区推广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通过普及慢性再障知识,在基层人群中逐渐形成慢性再障的诊断和治疗常识,便于慢性再障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即有利于患者减轻痛苦,减少医疗费用,又可以为治疗争取到充足的时间,增加早期治疗的成功率。其次,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通过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专门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慢性再障的初步鉴别能力,便于疾病早期的分诊,减少了诊治中的误诊和漏诊,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效率,使患者更快速的治疗。再次,也是对患者受益最直接的是,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可以方便再障患者就医,减少了医 疗费用,方便的医疗条件也可能使潜在的慢性再障患者早期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一部分患者出于各种原因不愿到三甲医院,直到疾病晚期才就医的尴尬,提高这部分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疗效,节约医疗资源。最后,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方便慢性再障患者就医的同时,也改善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

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有着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是有困难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偏低,有些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不产生或少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推广没有热情,不积极主动,不求进取,但是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最终要由参与学习、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来实施,所以如何调动基层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很重要。另外,社区医务人员可以接触到得或获得的到其他医院进修、培训以及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班、查阅杂志等的机会明显较少,也限制了其人员素质的提高。

基于对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的重要性和困难性的具体分析,我们提出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3-4]:

第一,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必须获得政府的支持。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导政府各个部门参加,为慢性再障患者提供更好的、可及的卫生技术服务,提高社会技术水平。政府的党政一把手应该亲自抓,有关负责人要认真签订“责任书”,确保慢性再障的顺利推广。

第二,建立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的联动机制

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最重要是医院之间的相互配合。三级医院作为先进技术主要的提供者,必须科学、及时、准确、有效地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二级医院作为连接上下级的桥梁,必须迅速根据一级医院的要求做出反应,很好地承担纽带作用。一级医院作为适宜方案和标准的主要直接承担者,则负责方案和标准的实施和对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第三,加强社区医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提升技术队伍素质

要在各类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和加强对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的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的训练,明确技术掌握的基本要求考核制度,确保技术的真正掌握。在继续教育中有计划地不断强化慢性再障向社区推广的重要性和技术特点,使基层医生的技术得到不断更新。同时,在提升队伍素质的同时,还应采取有效激励措施,稳定现有的已经过培训的基层人才队伍,在人员编制、福利待遇等各方面给予保障,使其能安心扎根社区、服务社区和群从。

参考文献:

[1]唐旭东,张姗姗,麻柔,等。补肾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学机制及疗效预测指标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1101~1105。

[2]唐旭东,张姗姗,麻柔,等。再生障碍性贫血选用免疫抑制剂或雄激素治疗预测指标的初步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2):106~110。

[3]床书仪,周小平。中医适宜技术的社区推广方案评价,社区医学杂志,2011,9(22):62~64。

[4]葛建一,葛国曙,熊威。临床适宜技术三级推广的社区参与。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3):20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