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小巷,常见他们的身影

乡间小道,留下他们的足迹

一声问候,一张笑脸

他们给予患者家人般的健康陪伴

“与家医相约,和健康相伴”

今天(5月19日)

是第12个“世界家庭医生日”

一起来致敬健康武汉“守门人”!

3770位居民微信问诊他随时回应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1)

纪应林,东湖高新区佛祖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副主任医师。

成为家庭医生以来,纪应林为5万余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健康指导,带领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1.5万居民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每年为900多名慢病患者提供4次及以上的健康访视,为辖区3000多名老年人免费体检。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达1万多人,为全市之最。3770位居民是他的微信好友,有人微信问诊,他随时回应。

从守护“一人”到守护“一家”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2)

祝芬,武汉经开区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副主任医师。

扎根基层三十年,祝芬带领家庭医生团队负责辖区8000多位社区居民及500多位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她对社区居民认真负责、体贴入微,将健康管理从“一人”拓展到“一家”。

700余名慢病患者名字病情心中有数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3)

彭雪丽,东西湖区慈惠街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长,主治医师。

为了签约服务一名特殊患者,她前后6次主动上门宣传、劝导,终于成功说服其家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在她的努力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她管理着慢病患者700余人,每个人的名字、病情她都熟记于心。“没有人会不记得朋友的名字”,她道出自己强大记忆力的“绝招”。

从坐堂行医到扎根社区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4)

袁利霞,东湖风景区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眼科主治医师。

6年前,她完成全市首批全科医生规划化培训,成为一名家庭医生。她见缝插针学习公卫服务,午休时间走街串巷熟悉社区地形,每晚边陪儿子学习边巩固全科知识。她所承担的社区巷子深、住户散、流动大,她带领家庭医生团队用不到半年时间,啃下这块“硬骨头”,完成近千户重点人群的访视。

自购标签

为患者“定制”服药说明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5)

彭晓亮,江岸区丹水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长,副主任医师。

2006年起,他用4年时间跑遍丹水池街辖区内的所有小区。为方便老年慢性病患者记住服药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他自购标签为患者药盒贴上服药说明。日常工作中,他将慢性病随访工作穿插在日常全科门诊的诊疗工作中,将全科诊疗和慢性病管理融为一体。

12年服务千位居民

收获一批“高龄铁粉”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6)

邹曼,江汉区满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

12年来,她扎根基层,为近千名签约居民提供长期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深受居民信任。每逢邹曼上门巡诊的日子,慢病患者林奶奶便早早在阳台等候,只为在第一时间和邹曼打上招呼。

25年走街串巷健康为民“擂到趟”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7)

曾红兵,硚口区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家庭医生。

年近50岁的他自1997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25年来坚守在离居民最近的地方,走街串巷上门服务,带领基层医护办好人民满意的社区医院,强特色专科,请博导领衔,开设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专家工作室,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专家服务。

考虑居民衣食住行的家庭医生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8)

刘嫣,汉阳区琴断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主治医师。

每次入户随访,她必看患者家的冰箱,推测患者在吃什么;摸患者脚背,查看是否有糖尿病足;发现老年患者自我管理效果不佳时,她就及时联系其家人,帮老人制定科学的食谱……她说,一个合格的家庭医生,一定会把居民的衣食住行考虑进来,走进居民心里,才能找到良方,赢得信赖。

30天内上门随访签约患者百余户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9)

闵娟娟,武昌区黄鹤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长,内科、全科医师。

工作9年来,闵娟娟的手机为签约居‎民24小时待机,坚持全年无休为辖区居民服务。为了及时掌握辖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她带领团队30天内跑遍100余户签约服务家庭,为患者提供上门诊疗服务和健康指导。

重点人群签约率达100%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10)

傅琳琋,青山区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长,主治医师。

2007年硕士毕业后,她放弃优厚待遇,选择扎根青山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中心成立家庭医生团队以来,她和团队平均一个月打出2000多个电话,每个季度将辖区内300多户签约患者走访一遍。在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团队辖区内重点人群签约率达100%。

认真对待每一次“量血压”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11)

李菁,洪山区珞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生。

每天重复的血压测量单调而琐碎,她却始终认真对待、从不放松。她回忆到,曾有一名老年患者在量血压时感叹道:“自从修了这个天桥,我就很少来量血压了,桥太难爬啦!”这让她意识到,每一位患者过来都不容易。从那以后,“量血压”这件小事成为了李菁心中神圣的“大事”。

居民心中的“全能万医生”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12)

万利,江夏区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副主任医师,全科医师。

他带领全科医师团队在微信群为签约居民解答各种健康问题,在群里被居民尊称为“全能万医生”。曾有一位居民因中风后遗症插着管道回家维持治疗,凌晨时不慎把胃管拔了出来。他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家中,把昏迷中的患者胃管重新置好,并细心交代家属护理方法,使患者早日苏醒。

扎根木兰乡里,守护一方乡邻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13)

彭艳琴,黄陂区李家集街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泡桐片区团队长。

身为黄陂人的彭艳琴成为家庭医生10年来,带领团队挨家入户为辖区8个自然村共计3000余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具体负责着600余名村民的慢病管理工作。村民一个电话,她就骑着电动车出发。无论暑热冬寒、风吹雨打,她永远随叫随到。

让患者成为签约“代言人”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14)

汪欣,华润武钢总医院钢花街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之初,部分居民因陌生而有所抵触。汪欣坚持用耐心和专业打动他们、影响他们。118社区78岁的居民卢老签约后,在汪欣专业的健康管理下,血压血脂血糖均得到很好的控制。卢老逢人就说:“签约后,挂号减免,还可以享受免费体检,测血糖血脂也能打折,真的很划算!”

用温暖“家常话”开出“健康处方”

微信群里面的内鬼,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微信好友(15)

牛晓乐,武汉市第七医院中南路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

她勤学巧思,将硬邦邦的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居民讲解。“婆婆,昨晚吃了好东西吧?空腹血糖有点高,要管住嘴,迈开腿”“爹爹,您这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肚子又圆了,热干面的小咸菜少来点,血压会稳定一些”……她用聊家常的方式给居民们开出“健康处方”,拉近自己与居民的距离。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记者:刘越 余丹夏 关晓锋 柯美学 杨帆 实习生:张越 海报制作:马晶晶 制作:费吟梅)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