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古称“盛京”,这里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一宫两陵”是来沈阳旅行必须打卡的景点。此前的文章中,小琦对“清昭陵”进行了深度全面的介绍,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于是有粉丝朋友想让我写一篇关于沈阳故宫的深度介绍。实话实讲,这个工程量实在有些大,况且篇幅有限,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小琦创作本文旨在以游览的视角,选取沈阳故宫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宫殿和设施展开叙述(不逐一赘述),尽量全面地展现沈阳故宫背后的历史和故事。不周之处,敬请海涵!
清宫的雏形游览沈阳故宫,可以围绕东路、中路、西路三条路线展开。这三条路线上的建筑群分别建于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沈阳故宫导演全景图可见“三路”
我们都知道,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落成于1636年,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1644年清王朝迁都北京以后,这里被作为“陪都”宫殿。
在沈阳故宫中,最早建成的部分则是东路部分,通常被称为“沈阳故宫东路建筑群”。
沈阳故宫东路建筑群
沈阳故宫东路部分为努尔哈赤时期所建,主要建筑为大政殿,其东西两侧分立“十王亭”。东侧五座王亭分别为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五座王亭分别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除了左、右翼王亭相对比较突出,其他八亭是按照八旗的顺序对称分布的,这也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建筑上的具体体现。
十王亭
沈阳故宫东路平面示意图
其实从严格意义来讲,大政殿(原名笃恭殿)也属于一座亭子,为八角重檐式建筑,不过与十王亭相比要体量大,其豪华雄伟,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从建筑风格来看,沈阳故宫东路建筑群颇具满族风格元素。同时大正殿与十王亭的排列,也沿袭了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队外出驻扎时搭设的蒙古包式帐幄的排列方式,其外观也与帐幄的造型相近,因此很多人把沈阳故宫东路建筑群的布局称为“帐幄式”布局。
除了大政殿和十王亭,沈阳故宫东路还有一座銮驾库和两座奏乐亭。它们分别立于南北两侧,均属于举办典礼活动相关的建筑。所谓銮驾库是用来储存皇帝东巡时所用的仪仗和乐器的仓库。而奏乐亭,顾名思义是用来奏乐的地方,每逢大政殿有重大庆典时在此奏乐。
后宫等级明显,孝庄不比海兰珠了解了沈阳故宫东路部分,我们接下来便来到沈阳故宫的中路部分,这里是沈阳故宫中故事最多的部分,这部分大体分为两个时间段建成,皇太极时期修建了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即高台上的五座宫殿这些主要建筑,后来乾隆皇帝两次东巡时又有两次大规模的扩建,主要是东所、西所两部分。
沈阳故宫中路部分
接下来,我们抛开故宫武功坊和文德坊以及大清门对面的两座奏乐亭、东和西两座朝房、以及东朝楼不谈,单表大清门内的宫内部分。
大清门
大清门,我们通常把它视为是沈阳故宫的大门,这座门楼建于清太宗天聪初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这座大门也被命名为“大清门”。说起这大清门,颇有一些有趣的规定。大清门分为中、东、西三个门,且两侧还各有一个翼门。
为了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当时朝廷有明文规定,中间门为御道,只有皇帝才可以走。各级官员和侍卫、护军人等走中门两侧的东、西两门。有趣的是,文官武将在入朝之前,需要在大清门集合,而这时不允许面对或背对大清门站或坐,面对大清门则被视为有窥探宫禁之嫌,背对大清门则会被视为“大不敬”。除此之外,更不可以站或坐于御道之上,否则会被视为藐视皇帝,将被处以重罪。所以,在入朝之前,文官和武将必须面对面分立于御道两侧等候。至于两侧的翼门,则是太监和宫女等因事出入皇宫的通道,这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
走进大清门,就意味着进入了宫中。顺便说一句,在与大清门几乎并列的东侧有一座太庙,它是清皇室的家庙,在此不过多赘述。
与大清门相对的便是备受游客关注的“崇政殿”,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皇上上朝的地方。
崇政殿
崇政殿是一座硬山式建筑,高12米。下面的石台基高一米多,屋顶铺设黄色琉璃瓦,雕栏画栋,与民间硬山式建筑有明显的区别。这里便是沈阳故宫的正殿,是皇帝处理朝政、接待外宾、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可以理解为皇帝的“办公室”。小琦在游览沈阳故宫时,一位外地的游客朋友与我闲聊起来,便聊起了崇政殿与大政殿在用途上的区别。我认为,二者建于不同时期,在崇政殿建成以后,这里便成为了整个沈阳故宫的核心,这里更侧重于日常处理朝政、君臣商讨重要国事、举行规格较高的重大典礼,使用频率高。大政殿,则侧重于举办集会、宴会等,作用如同礼堂、会堂之类,使用频率不高。
崇政殿内
崇政殿内部设有皇帝的宝座和屏风,各有镀金的九龙雕塑作为装饰,殿内悬挂刻有“正大光明”四个大字的匾额。龙椅前还设有烛台、宝塔香亭等,无不彰显着雍容华贵之气息,体现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目前,我们所看见的崇政殿内的陈设,并非皇太极时期的样貌,尤其是宝座与屏风等,都是后期乾隆皇帝按照自己的意愿,命人仿北京故宫乾清宫的宝座和屏风设计的,比皇太极时期的尺寸要小。
在大清门与崇政殿之间的这一进院子中,东西两侧还分布对称着飞龙阁与翔凤阁。用于存放皇帝东巡时使用的刀枪弓箭鞍鞭等。要说起这飞龙阁与翔凤阁,还有一段小故事。
飞龙阁
翔凤阁
据说在乾隆八年以前,在现在飞龙阁与翔凤阁的位置,并非是这两座阁楼,而是两座高低和规模不同的两座小楼。乾隆八年,乾隆皇帝东巡来到盛京故宫时,看到崇政殿前的这两座十分不对称的小楼,有失美感,且颇显破旧,于是便下令在原址修建两座高低大小一致,外观相同的二层小楼取而代之。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座飞龙阁和翔凤阁。其实飞龙阁和翔凤阁在皇太极时期便有,只不过原来是位于崇政殿的北侧,也就是后面。乾隆下令修建这两座小楼之后,于是迁移至此。
看完了崇政殿前的院子,我们便来到崇政殿后面,同样这里也有一进院落。其中正对着崇政殿的便是沈阳故宫内的最高建筑,也是当年盛京城的最高点——凤凰楼。这里也是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
凤凰楼
凤凰楼,是沈阳故宫后宫的门户,这座城楼建于4米高台之上,而其后便是五座后宫。那么为什么后宫要修在如此高的高台之上呢?其实,这与早年间满族人在山中居住的习俗有关,当时部落的首领都住在山寨的最高点,利于观察和防御。因此凤凰楼和后宫的设计沿袭了满族人的传统。
沿着高台中央的二十余级台阶拾级而上,穿过凤凰楼便进入了后宫的院落。站在凤凰楼的高台上,当年可以俯视盛京城的全貌,因此清朝入关以后的历代皇帝东巡时,登上凤凰楼都要赋诗咏怀,因此现在凤凰楼上存有乾隆的御笔。值得一提的是,凤凰楼上悬挂着一块“紫气东来”的匾额十分值得一看,它为乾隆皇帝所题写。于乾隆二十二年,专门由朝廷内务府制造成匾额,再由京师运至盛京,悬挂于此。其寓意为紫气从东方而来,祥瑞即将降临。
乾隆题写的“紫气东来”
说完了凤凰楼,咱们再看看这后宫的五宫(确切地说,是七宫,但东西配宫为庶妃所住,在此不过多表述,故下文以五宫代称)。这五座宫均为硬山式建筑,由青砖砌成,屋顶为黄色琉璃瓦,带有绿色的剪边。五宫的规模略有不同,这体现了皇后与皇妃、以及四位皇妃之间的地位不同。正对着凤凰楼的宫殿为正宫清宁宫,是皇太极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寝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的建筑,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深夜,皇太极于清宁宫突然驾崩,终年52岁。
清宁宫
清宁宫内部
在清宁宫的两侧,对称分布着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东次宫衍庆宫、西次宫永福宫。这里小琦着重要讲的关雎宫和永福宫,这也是我在此前的视频中为大家详细讲过的两座宫,因为这两座宫的主人分别是海兰珠与孝庄,在历史上颇受关注。
众所周知,孝庄(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是海兰珠(博尔济吉特·海兰珠)的妹妹,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又为二人的姑姑。所以说,她们都嫁给了同一个男人,那就是皇太极.。首先来说说这关雎宫的主人海兰珠。
海兰珠画像
海兰珠虽说是姐姐,但她比妹妹孝庄入宫要晚,但她是皇太极一生最心爱的女人。后金天聪八年,海兰珠由兄长护送,嫁与皇太极。后被皇太极封为“宸妃”,赐予关雎宫。读过《诗经》的朋友都知道,在《诗经》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窈窕淑女”是君子美好的追求之意。那么用“关雎”二字命名海兰珠的寝宫,足以见得皇太极对于海兰珠的偏爱和深情。
后来,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了皇八子,令皇太极兴奋不已,为此专门大赦天下,还大设宴席庆祝。然而不幸的是皇八子不满周岁竟夭折了,不久海兰珠也在忧郁中离开了人世,使得从与明军作战前线赶回来的皇太极悲痛不已,甚至几度昏厥。后来,皇太极追谥海兰珠为”敏惠恭和元妃“,这个“元”字也代表着在皇太极心中,海兰珠才是他的第一位妻子,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深情。所以,海兰珠生前的寝宫关雎宫为东宫,是所有皇妃寝宫中最尊贵的一个。
关雎宫
接下来,咱们再聊一聊孝庄,孝庄在13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对于孝庄谈不上有多爱,但感情也不错。孝庄深知,皇太极的心都在姐姐海兰珠那里,即使姐姐海兰珠已然离世,她也不会再获得皇太极的爱。于是,她凭借卓越的政治才能,帮助皇太极招贤纳士,引起了皇太极的重视。后来,孝庄将自己儿子成功送上皇位,即顺治皇帝。至此孝庄的高光时刻才刚刚到来,她以敏锐的眼光和过人的政治能力,使得顺治帝稳坐江山。后来顺治帝英年早逝,孝庄又辅佐孙子玄烨即康熙皇帝,铲除鳌拜、平定三藩,为稳定大清国的基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孝庄
沈阳故宫的永福宫便是孝庄的寝宫,为西次宫,可以说是五宫中地位最低的一个,顺治皇帝在这里出生。然而庄妃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正应了这个“福”字,她的确为大清带来了福气。
永福宫
沈阳故宫中路除了我们上文介绍的大清门、太庙、崇政殿、飞龙阁、翔凤阁、以及凤凰楼和高台上的五宫以外,在崇政殿两侧还对称分布着东所、西所两部分,“所”是清朝宫廷对于规模较小的院落的一种命名方式。那么东所和西所建筑都是做什么用的呢?
前文中我讲到了,东所和西所为乾隆年间所建,其实主要是为了乾隆皇帝东巡而建。东所,是乾隆皇帝东巡时,皇太后使用的行宫。我们都知道,清朝是一个十分注重孝道的王朝,乾隆皇帝又是为数不多的、登基之后母亲还健在的皇帝,所以历史上关于乾隆皇帝尽孝道的故事有很多。在其巡游各地时往往带上皇太后一同前往。因此,沈阳故宫东所就是乾隆皇帝专门为其母后随其东巡修建的行宫。其中包括颐和殿、介祉宫等建筑。
西所建筑则是乾隆皇帝东巡时,皇帝和后妃的行宫。包括迪光殿、保极宫等建筑,其中迪光殿是乾隆皇帝东巡时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保极宫为乾隆皇帝东巡时居住的地方。保极宫内左侧为书房,右侧为皇帝的寝宫。
迪光殿
以上为沈阳故宫中路部分的主要建筑,其他建筑不一一做详细介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所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还有一间“净所”,即乾隆皇帝御用的厕所,内有木质的坐便马桶,虽然是复制品,但并不影响了解当时皇宫内设施的陈设。
皇帝御用的“马桶”
沈阳故宫最后建成的西路沈阳故宫西路的建筑主要是为了乾隆皇帝东巡的需要增建的,沈阳故宫内最后建成的部分,也可以理解为沈阳故宫内建成时间最短的建筑群。
这其中包括扮戏房、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以及九间殿等,其中扮戏房是供戏班演员打扮、候场使用的,戏台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舞台,嘉荫堂则是皇帝看戏时御驾之处。因此,这一进院都是为了皇帝看戏而建。
戏台
文溯阁是沈阳故宫的一个值得看的亮点,它是整个宫中唯一一座风格与众不同的楼阁,为绿色调。风格上是效仿浙江宁波范氏的著名藏书楼天一阁建造的,是专为存放《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座著名藏书楼之一。
文溯阁
在这一进院落里,有仰熙斋,它是与藏书阁配套的书斋。
仰熙斋
除此之外,沈阳故宫西路还有九间殿,是乾隆皇帝御用的书房,功能是主要是收藏各种书籍,同时也收藏各种瓷器。
九间殿
此外,沈阳故宫内还有御花园、磨房、碾房、后宰门等。
写在后面今天小琦这篇近5000字长文为大家讲述沈阳故宫内的主要建筑和相关的历史故事,由于篇幅和精力有限,不能一一细述,敬请海涵!经常听到有人拿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做比较,认为沈阳故宫不如北京故宫好。本人对这种说法有些自己的看法,其实把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放在一起来比较本身就是一种不合适的做法,因为二者分别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我们欣赏古迹看的是历史风貌和艺术特征。沈阳故宫也好,北京故宫也罢,都是不同历史阶段的标志,有不同的历史和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二者不能替代。因此,说参观过北京故宫,就没有必要参观沈阳故宫,或者是反之,都是不客观的。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本文,我是万小琦,一个热爱旅行和历史建筑的80后自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