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之/一个有腔调的头条号

历史的黄皮鼓稍稍震颤,就震出烟尘和几许荒诞。

在如今的教科书上,太平天国运动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作为,封建王朝历史上最为巨大,最为激烈的农民起义运动,它无疑值得大书特书。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1)

太平天国运动

很抱歉,我们今天要讲的黄花旧事不关于站在南京城上,意气风发的“天王”们,而是关于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一隅里的埃尘。

我们要讲的事,名气大不过太平天国运动,甚至还没有天地会,洪门这些名字都沾染着传奇色彩的事迹来得千家传颂,万户耳闻。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2)

电影《鹿鼎记》中提及天地会

不卖关子了,我们要说的事那就是被掩埋在历史屑絮下的“川楚白莲教大暴动”

白莲教是个什么玩意?卖白莲的?

清朝有很多的民间结社组织,这不必多说。

结社大多数是因为共同的利益使然。比如同乡互助,护佐宗族香火之类的同乡会,以及各地散落的地区性的会馆。再就是由商业利益合纵的商会,这些由某些特定领域互助而结合的会馆也不在少数。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3)

北京湖广会馆,清朝时期建成

但这些大多都是合法的,清廷不会多加询问。

而诸如某些见不得光的利益勾结或者结社,清廷可就是如坐针毡。比如以反清为宗旨的天地会,以贩卖私盐为主要业务的盐帮,又或者是以不受官方许可的带有政治意味的宗教组织,太平天国如是,抑或我们今天要讲的白莲教。

白莲教,很简单,就是一个以佛教释义为核心的反清组织。

但白莲教非释也非道,是独立的教派,就像洪秀全洪天王的所谓“拜上帝教”,你看虽然是基督教的一套套,但洪天王不也说了吗?是本土的。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4)

拜上帝教

白莲教就好像是本土衍生的独立教派。最开始,确实是一个实打实的宗教组织。雏形大概从”漫天神佛“的”四百八十寺“的唐,宋年间就在这刍狗浮浮的民间开始流传。

起源自佛教的一个无处可考的异端(不为禅宗所承认),在南宋时,由一个”四海散客“江南僧人茅子元整理形成了所谓的白莲宗。到了元末那样的天下生民大起义的风雨时代,纠集了万人,正式形成了——白莲教。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5)

茅子元,19岁落发为僧,相传面貌清秀俊朗

白莲教在此之前顶多算个“邪教”,因为白莲教的教义不似佛门的温婉和恭良,反倒偏激而且充满攻击性。白莲教事实上融合了佛教净土端,再结合贩夫走卒的期许,杂糅出了一套”四不像“的教义——

“念念弥陀出世,处处极乐现前”,意思就是说,不用剃度,修佛,食素,禁欲,只要一心向佛,死后便可登极乐净土。

是不是很熟悉?当年的马丁路德的新教也是如此。

这样的教义对于底层最广大,腹中没有多少学识的百姓们极具吸引力。那些佛门正统高僧和看惯繁文缛节的王公子弟自然是嗤之以鼻。

《佛祖统纪》之作者志磐大师即斥之为“邪端异说”。

这套理论,在南宋那样偏安一隅,人人自危,家国山河飘摇的时代迅速传播,如同癌细胞一般。茅子元也就从一介草人瞬间成为拥趸万千的”白莲宗师“。到了元末,在江南地区,已然是一副“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盛景。

细说来,咱的洪武老太爷朱元璋不也是宗教出身吗?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6)

南宋临安城(今杭州)

好了,扯远了,反正你只要知道,白莲教的群众基础宛如“禾田之秧苗”,一个字——广

到了明清时代,白莲教开始被朝廷打压。先是老朱家害怕自食其果而“重兵压之”,而后是满清畏惧汉民暴动,亦然重拳出击。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7)

朱元璋

但从清朝已降后,故事就开始变味了,白莲教开始往东汉末年张角式的“黄巾教”转变。顺治年间,白莲教已然发展为拥有10万人,340多个教派的组织。

所以白莲教既不是个卖东西的,也不是个同乡互助的社团,而是个半僧半俗的组织。

一开始的白莲教当然要求弟子遵循佛门清规,不杀,不饮,不淫。

但到了后来,在时代变迁之中,渐渐消弭了自身循规,开始变得龙蛇混杂。

”谢谢“乾隆爷,白莲教壮大到了巅峰

1795年到1804年,整整九年,白莲教就这样“啃咬”着大清的江山。

而回溯历史,在乾隆爷他下江南那会,离他不远的湖北四川一带,白莲教的势力才刚刚达到顶峰。

这个时候的白莲教已经变得“人不人,鬼不鬼”。早就不是个佛教性质的教派,而变成了一个泛神论教派,不管是什么神或什么佛,王母,玉帝,老君,佛祖,阎王,无生老母,弥勒佛什么都好,甚至是一些只鳞片爪的诸如香神都有人供奉。

这体现了,封建时代的小农民的信仰追求和自身精神的依托。

比如香港电影《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的广州地区白莲教信奉的是真武大帝。所谓的“真空家乡,无生老母”让大量破产农民找到了精神依托。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8)

《黄飞之鸿男儿当自强》剧照

这样有一个“好”处,清朝成立初期,白莲教教徒就云集至40余万。

生民愚昧,只知烧香颂神,而不知自寻出路。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9)

乾隆

而咱的乾隆爷,也发现了这拨“不善之辈”。事实上,发生于嘉庆年间的川楚大起义只是最大规模的一次白莲教起义,早在乾隆爷还坐江山的时候,就有白莲教清水教的王伦起义,老官斋,八卦阁等起义。

烈火遍布长江中下游地区,但乾隆爷全给压了下去。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10)

长江中下游地区

白莲教的起义其实一直都没断过,而且与时代紧密相连,清初他们反清,清末他们反洋。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11)

历史总是荒诞诡谲,白莲教之所以如此壮大,原因还得谢谢朝廷里面的大老爷们。

因为康乾两朝的土地兼并,土地危机和粮食危机严重。豪族乡绅,达官贵人地连百里,而面黄肌瘦的小民则无地可耕,亦然无粮可食。所谓的康乾盛世,土地高度集中,同时人口激增。而农民破产达百万之众,赋税严苛,食不果腹。人地矛盾和阶级矛盾一再激化。

乾隆后期,南方各地的饥民达到百多万。封建统治极度腐化,贪官污吏横行乡野,劣绅豪族连横百里,大量破产农民为了不被饿死,开始流亡。河南,安徽,江西,湖北等地的饥民往川陕交界的巴山老林地区和川楚边界的原始老林地区流离,一时间迤逦千里。

因为那会,只有那边有荒地。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12)

流民

流民百万,民生潦倒,在川陕边境,饥民们依旧生活困顿,不见天日。不止受到地主压迫,还有官府压迫,为了谋生还被木商压迫,绝望如斯。

而白莲教就找到了温床。流民水深火热之中,而白莲教许以”极乐世界“,遂从者日众。乾隆一朝下来,不完全统计,白莲教信徒破百万。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13)

白莲教

好家伙,相当于几乎川楚一地,每十人便有一人为白莲教徒。

人一多,就有了基础,白莲教决定搞票大的,与满清硬碰硬。

比太平天国运动还久,还凶的川楚大起义到底是个啥?

乾隆四十年,河南白莲教支部混元派首领刘松起事失败,被俘斩首,其弟子继续往川楚等地流徙传教。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14)

白莲教

清廷害怕了,开始大肆收索各州郡,贪官污吏借此机会大肆鱼肉收刮,民愤滔滔。地方官和军队勾结, "不论习教不习教,但论给钱不给钱", "不遂所欲,即诬以邪教治罪",肆意滥杀良民。

这些不信教的百姓,反倒加入了白莲教,甚至被满清压迫的少民也加入了白莲教。

一时间,白莲教成了一个复杂的,集合了反清,反官僚,反压迫的载体。

《清史稿》记录:”男女杂糅,皆为白徒,大者百万,村郡咸集“。

白莲教并不排斥女性,这一点和太平天国很相像,甚至白莲教还有不少女性教首,最传奇的莫过于王聪儿(1777-1798)。从一个街头卖艺的风尘女子,摇身一变成了万人拜服的大师父,可惜,兵败而亡,年仅21岁。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15)

王聪儿

而白莲教遂以”官逼民反“为由,号召抗清。

乾隆六十年,湖北各地的白莲教教首密谋大暴动。乾隆爷蹬腿走了后,嘉庆爷登基大宝,刚成了天子,龙骑还没坐热乎的的嘉庆,就面临了一件很严重的事——白莲教大起义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16)

嘉庆

嘉庆元年,最先发难的是湖北宜都。由于官军追捕紧急,湖北宜都教首提前举事抗清,湖北其他州县的教徒也就跟着起义,长阳、来凤、当阳、竹山等县教徒接踵而起,但各自为战,占领了零星州寨,清军集中兵力逐个击破,难成气候。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17)

湖北

真正打出了名声的是襄阳的义军。襄阳义军流动作战,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让清军疲于奔命,损兵折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满清曾以引以为傲的骑射铁军八旗军被打成了一堆稀烂,反倒是仰仗绿营汉军才勉强和白莲教打了个平手。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18)

绿营兵

到了嘉庆二年,襄阳义军虽然打得清军胜少输多,但奈何清军的战斗力毕竟是正规军,襄阳义军分三路流窜于四川,河南,陕西,湖北等地,最后流入四川。奈何,小农思想的局限,白莲教义军从未联合,还是各自为政。

嘉庆三年到五年,清军追击白莲教进入四川作战,白莲教占领了成都和四川几百个州郡,还在成都大败清军,依托四川,游击不断。而清政府无奈,开始坚壁清野与"寨堡团练”。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19)

义军雕塑,今四川境内

这个时候,清军甚至无法再组织进攻,被白莲教占领的地区已然是脱离清政府控制。

嘉庆五年,起义军达到巅峰,人数超过40万,而追剿他们的清军只有20余万。义军所到之处,百姓们是 "有屋舍以栖止,有衣食,有火药以济,有骡马刍草以夺骑更换"。这可以可以看出一点。

起义军虽然也不是啥好东西,但反清代表了农民利益。到了后期,所谓白莲教没了意义,只是单纯地反抗清廷暴敛。

嘉庆六年后,白莲教开始式微,被压缩到川陕边境活动。由于清政府的坚壁清野政策,切断了百姓与义军之间的联系,人数不过2万5千,而清军十倍于它。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20)

清军

最终,这场轰轰烈烈的,席卷了河南,湖北,陕西,四川,江西,湖南,历时九年,影响百万人的白莲教川楚大起义还是失败了。

但白莲教并未绝种,一直存活到了民国时期,而在川楚起义失败之后,白莲教彻底成了过街老鼠,干下不少诸如杀孕妇祭祀的兽行,以至于一提起就会有孩童啼哭。

比如《黄飞鸿男儿当自强》里的描述,白莲教欺神骗鬼,蛊惑世人,颠倒黑白,当然真实历史上,黄飞鸿并没有”痛揍“白莲教.....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21)

但镇压这场暴动,清廷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亿多两白银付之东流,调动了十六省的20多万部队,还阵亡了十余名提督,400多名高级武将,死伤军民不计其数。一下子就让清廷的国力衰退回了顺治年间.....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22)

白莲教起义

历史已经泛黄,但我们该问问,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2亿多两白银,几乎是当时清朝国库的所有储银,国库为之一空。这表示出了封建王朝的衰颓之势,更深层的意思是:也是从这里开始,封建土地制度的崩坏难以避免。

"川楚之役,则诸将会饮,虽深箐荒麓间,蟹鱼珍错辄三四十品,而赏伶犒仆之费不与焉。“

再者就是显现出了清政府军队的腐化和糜烂,不管是八旗子弟兵还是绿营兵事实上都是不够格的,面对流民组成的无组织无纪律的部队,尚且需要仰仗地方的团练,这是历史深处的忧虑。

也是日后的忧虑。

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事(历史书不会告诉你)(23)

清军

清朝中叶开始已然如此,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官僚大肆兼并土地,贪官污吏横行。

这也就为近代以来的磨难埋下了种子。

如果,历史要告诉你什么东西,它一定会直接告诉你,不会拐弯抹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