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1)

拍于延安枣园伟人塑像

我上中学时学中国近代史时对辽沈战役的印象很浅淡、模糊,那是个由毛主席指挥的战役,所以无往而不胜。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2)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公映的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中我第一次得知指挥辽沈战役的总指挥是林彪。他深思熟虑,沉默寡言,老谋深算,指挥镇定,完全是一个正面人物。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3)

再后来我每次来锦州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都会产生各种的历史疑惑,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尘封的疑惑被一一揭开,辽沈战役的真实历史呈现眼前。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4)

延安是当时的革命根据地,为何解放全国不从根据地打起?

后来看到46年6月下旬的这张国共敌我势态分布图时明白了,实际的延安根据地依然在重重包围之中。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5)

拍于延安杨家岭七大会议旧址

新中国解放的第一场战役为何要从东北打起?

因为东北的北面是苏联老大哥,接受援助方便。西面是蒙古国,东面是朝鲜。东北资源丰富,当时全国四分之三的钢铁都来自这里,工业基础雄厚,人口也有5000万,有充沛的兵源,如果能扼守住山海关这个鸡脖子的位置,东北进可攻退可守。

“七大”会议上,毛泽东有一段话既表明了对东北向往。他对全党说,从中国革命的最近与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把现在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基础。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6)

航拍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全景

1945年8月15日,因太平洋战役失败及美国投下的原子弹的效应迫使日本突然宣布投降,东北实际是在苏军控制下完成了对日军的缴械,在未将权利移交国民党政府前出现了真空状态。

作为战略家、军事家,这样的契机毛主席是不可能看不到的,于是中央要求靠近东北的军事力量迅速向东北集结,越快越好,有的部队和干部连武器都没带跑步进驻各城市,以既成事实的结果成为与国民党和谈的筹码。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7)

从苏联养病回国的林彪本来是被毛主席派到山东军区任司令员,赴任途中接到新的任命改道奔东北就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8)

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四平成为导火索,国民党在美国的敦促和支援下集结新1军、新6军等精锐部队从海陆空火速开赴东北。由于错误估计了形势,中央当时提出以“化四平街为马德里”的口号和作战方针,导致四平保卫战以惨败告终。被一路追打到哈尔滨,差一点全军覆没。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9)

一年后,三战四平仍然以失败告终。后来更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林彪部队获得了来自苏联的巨大支持,仅被苏联俘虏的伪军就达二十万,当年美国援助苏军打德国的美式108毫米重炮有600门,以及苏军缴获的大批日军武器,还有坦克装甲车等,可以装备兵力达到了百万。东北人民解放军除了独立炮兵旅、坦克团,还有充沛的后勤补给。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10)

九个月后,林彪再次拿四平小试牛耳,这一次的胜利有的说因为不是陈明仁守城的原因等等。

仅用了一天时间,四平这座让林彪蒙受羞辱的城市成为了雪耻之地。从此,解放军的军事作战进入到由守转攻阶段,形成了困长春的态势。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11)

作为国共两党的领导人,毛泽东之所以能从白手起家,把几十年的国民党推翻,除了国际形势和政党内的先进性,最主要的就是领导人的智慧和韬略,在这一点上毛泽东比蒋介石要高的多。从东北大战中的用人上,蒋介石频繁易人犯了兵家大忌,由此即可分出伯仲。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12)

大战初期,蒋介石虽任命熊式辉为接收大员同时又派白崇禧督战东北,在四平保卫战中白崇禧命杜垏明打过松花江,全歼东北民主联军,后被蒋介石制止并调回南京任国防部长。

1947年春季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蒋介石把“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的陈诚派到东北战场,代替熊式辉。而陈诚到东北后既排斥杜垏明又排斥郑洞国,将刚刚立了大功的陈明仁送南京法办,遣散伪军等等,在秋季、冬季战役中也是一败再败,最后失守四平、长春。此后,蒋介石又撤掉陈诚派卫立煌去东北,而卫立煌始终是不情愿的,在作战思想上与蒋介石也极其不一,最终卫立煌又被撤,国民党的5个精锐兵团在辽沈战役中被全歼。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13)

反观毛泽东对林彪的使用是至始至终完全信任的。林彪在东北任司令员时,他身边的东北局的领导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而他只是个中央委员。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14)

四平保卫战失败后,毛泽东没有怪罪林彪,而是做出决定: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高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民主联军副政委。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连个副司令都没配。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15)

而在战术部署和安排上,中央大部分都是以建议的口气提出意见,可见对林彪在一线指挥的军事才能是完全信得过的。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16)

毛泽东表曾对罗瑞卿说过:“受任于乱军之际,奉命于艰难之间。只有林彪去了才可以把东北的党、政、军、民各方面统一起来。”这为林彪卸下包袱,轻松指挥,施展才华,最终取得战役胜利创造了决定性的条件。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17)

辽沈战役的焦点战斗虽然集中在锦州,实际起决定作用的一个是塔山阻击战。

塔山不是山,是一个地处丘陵地带普通的村庄,距离锦州不到四十公里,距葫芦岛二十多公里。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18)

当时,国民党在葫芦岛集中了四个军的精锐部队,加上海空军的大炮配合,一天到达锦州不是什么大问题,当时在塔山解放军只有一个纵队的兵力。由于蒋介石又在用人上出现失误,在轮番轰炸了六天后西线援军仍没能突破塔山一步,10月16日锦州失守。

电影《大决战》有一个画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塔山阻击战开打后,我军的伤亡也非常大,一个连一个连的没了。战况电报一封接一封,参谋长刘亚楼都沉不住气向林彪报告,林彪只说了一句话:我只要塔山。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19)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20)

与塔山阻击战同样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黑山阻击战。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21)

拍于义县黑山阻击战纪念馆

当时我军只有一个师的兵力布置在黑山城外的101高地,这是一座平缓的山丘,海拔高度只有101米。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22)

而增援的国民党军队有5个师加重炮,指挥官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23)

双方的战斗异常惨烈,反复拉锯。

随着锦州失守,西进无望,国民党部队企图向营口撤退,拟从海上逃跑。在受到解放军独立二师炮火的猛烈轰击下,廖耀湘错误判断遇到了解放军主力,于是又决定向沈阳回撤。林彪果断命令刚刚打完锦州的部队迅速反打回撤的国民党部队,与从长春调过来的二个纵队将廖耀湘九兵团的十万人围在了一百多公里的区域内,打的是天昏地暗。无论是解放军还是国民党军完全都打乱套了,排找不到连,连找不到营,营找不到团。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24)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25)

当时林彪的作战指示就是“权力下放,各自为战,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26)

10月27日,廖耀湘被俘虏。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27)

1948年10月21日长春解放,10月2日沈阳解放,11月9日东北全境解放。此时,人民解放军的兵力由1946年7月的120万增至300万,国民党由400万减少至290万。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28)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29)

辽沈战役作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第一战,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为它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格局,也改变了历史方向。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30)

说到中国革命的解放是绕不过去三大战役的,说到三大战役是绕不过去辽沈战役的,说到辽沈战役是绕不过林彪的。近几十年来,对林彪的评价渐趋公允。早在1983年陈云曾说: “林彪作为四野的司令员,在当时正确的地方,我们不必否定。”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31)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32)

1989年中共中央确认毛泽东、邓小平、朱德等三十三位中国革命的军事家,林彪是其中之一。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参观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33)

遇见已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

本图文为作者原创,历史史实部分参考了相关文献书籍,有纰漏之处还请指正。

拍片码字不易,转载需注明商用需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