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国庆长假不只是小酒、掼蛋、打麻将,还有爬山。 2日,与友登高五州山,再续小时候与五州山就有的情缘。

难写江天一色秋(秋韵镇江④登高五州山)(1)

柴火情

五州山在镇江城西约20里处,我家在五州山西北约5里处。小时候,我们除了打猪䓍之外,每年秋末冬初还要到五州山斫柴火,烧大灶。

难写江天一色秋(秋韵镇江④登高五州山)(2)

其实,斫柴火是大人的事,我们主要给大人送水、干粮等,顺带着在山上寻找栗子等野山果。由于当时家家都要烧柴火,所以不像现在树木茂盛。

野山果并不容易找到,偶而会找到一些小小的。小心采回,接下来的好些天都是好心情。

沧海桑田。现在家家用烧的是天然气,小朋友不用斫柴火,但也失去了满山寻找野山果的乐趣。

武术梦

大约每个男孩小时候都曾有过武术梦,而这个梦在电影《少林寺》风靡的年代,更为寻常。

《少林寺》中13棍僧救唐王桥段,让人热血沸腾。有大人说,棍僧使用的棍子是用tang木做的。这种tang木结实、弹性好,五州山上有。

武术梦自然要练棍术,虽然不知道棍术老师在哪里,但进山找一根tang木棍,那是必须的。

我不认训tang木,但不影响进山寻找。当然,最后tang木未曾找到,也未练成棍术。

练不成棍术,也不影响我的武术梦。后来,还练过单杠、吊环、石锁等,也练过一阳指、铁砂掌、无影脚等,当然也没练成。

难写江天一色秋(秋韵镇江④登高五州山)(3)

后来看的电影《精武英雄》中有个桥段:大约是,陈真与渡边比武。陈真说,练武就是要练到一击必杀。渡边说,杀人的最好方式是枪。练武最终目的是,修身。现在想来,有道理。

啸互答

莫道我来早,更有早来人。

约9时半到达五州山东脚下的净因寺,从这里登山。净因寺前已停放了好些车辆,他们已先行登山。

登至半山,友突然吼了一嗓。大约平常没有吼的机会,这里人稀,也无人相识,便也跟着吼了起来。不想,吼声引得在我们先行登山的人也吼了起来。一时音,山中吼声此起彼伏。

难写江天一色秋(秋韵镇江④登高五州山)(4)

想起阮啸的故事。《世说新语》中说,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擅“啸”,他听说苏门山有一得道之士,就去访问他。道人正在打坐,无论阮籍怎样软磨硬泡,道人也不理他,阮籍只好打道回府。走到半山腰,忽听山上传来长啸之声,正是道人引吭高啸,声震山谷。阮籍听懂了道人的啸声,于是以长啸相和。

这样看来,我们颇有些古人啸和之遗风。

文旅缘

五州山其实可开发为旅游胜地。登上山顶,北可观长江,南可遥望十里长山。其东山脚下的净因寺,也颇有些历史文脉渊源。

净因寺原名因胜寺,清初又称翠崖禅室,乾隆十六年改为现名。史料记载,净因寺建于西晋永熙元年,其规模庞大,除大殿外,尚有天衣堂、偃月庐、弥勒阁、翠崖室、涌泉庵、普同塔院和观日亭、卧云亭、卓锡泉、鹿跑泉、夕听泉、千尺井、紫竹林等。公元520年左右,南朝梁武帝曾游幸山寺。1700年清康熙皇帝赐“五州山因胜寺”碑。1751年乾隆皇帝赐净因寺匾额。

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与净因寺都有不解之缘。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游览五州山,于卧云亭题下“卧看沧江”四个大字,还题了“夕听泉”泉名。黄庭坚和米芾为五州山书写过因胜寺开堂疏。清初进士笪重光辞官后因爱五州山风水,曾隐居翠崖禅室读书,并题写了“翠崖室”石匾额。

难写江天一色秋(秋韵镇江④登高五州山)(5)

开发五洲山文旅,早在15年前蒋乔镇文化站站长刘朝宽就有过提议。刘朝宽属全能型文化站长,会作曲、会拉琴、会学诗、会书法等。刘朝宽当时有个大胆设想:在乔家门建一道大坝,拦水成库,进而形成“山水共胜”的旅游景区。当时,我采写过这个稿子。此次,再登五州山,想起前事,感慨多多。

下山,在《送别》音乐声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何日再登五州山。(辛正)

编辑: 钱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