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喜洲金圭寺村擀毡技艺。毛毡是一种以羊毛或其他兽毛为原料,利用毛纤维经能给湿,搓揉能毡缩的特性所制成的制品。毛毡是目前人类历史上记载中最古老的纺织品形式,比纺织、针织等技术更早为人类所用。这种古老的智慧最迷人的地方就是直接,柔软的直接,变化的直接,表达的也直接。
擀毡的技艺仅有简单的几个步骤,而这几个步骤就够你用一辈子,几辈子,直到现在。
杨师傅的祖宅 现在是杨师傅的工作室
很庆幸2015年初我和同伴们走访金圭寺村时 在仅有3~4户擀毡户中找到杨雄标师傅,他是家中第4代擀毡匠。他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现在都已经成家,两个孩子现在都在外地工作,以后他还是想要把这门祖辈传下的手艺传给儿子,不管挣不挣钱也要将手艺传下去,他的语气坚定又诚恳。在大理的一周内我们两次拜访杨师傅,第二次去的时候杨师傅还特意给我们做了示范。
铺毛
擀毡
处理边缘
完成(杨师傅似乎看的出我们对这门手艺热爱和敬重,特意做了这块半成品小毯送给小哪吒,让她带回上海方便实验。)
以下是杨师傅作品,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平台。
斗篷(当地牧民在苍山放牧都会披带,会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
毛毯 在跟杨师傅的聊天中得知,以前当地人家床上铺的大多都是这样的毛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只有少数的老人床上还是依旧坚持铺用这样的毛毯。
图案是大理人字铺贴砖墙纹样,让人回忆家乡。
杨师傅
喜洲金圭寺村流传羊毛祖师苏武的故事,苏武擀毡的技艺,与大理地少人多,不得不另谋生计有关。金圭寺村丰富的传说故事与歌谣,反映了羊毛毡在洱海区域的文化、社会与经济逻辑。在清末时期,金圭寺村的羊毛毡已成为官府重要税收,便有了相关的营业执照、行头和税金碑文。南诏时期白族先民已经擅长于用羊毛制作披毡,无论贵族平民,不封贵贱,皆披毡。
一门手艺里边有很多自古以来的智慧和功夫,包含这个文化的历史。羊毛毡体现大理喜洲白族的对美的认识、理解和创造。白族羊毛毡手工艺品作为一种原发性的艺术,是白族为了己的美好生活而进行的创作,质朴纯真,表现出一种落落大方的纯朴之美。白族羊毛毡作品多数是生活中所必须要日常用品,如毡垫、斗篷、帽子等,擀毡匠了解羊毛的习性使其最大发挥,正是这样的工作让物品看上去有性格、有温度,耐久性强、好品质的特性。
右一 杨师傅 右二 杨师傅叔叔也是杨师傅的师傅
在看杨师傅制作过程中,小哪吒的手按捺不住就随手从身边拿了一些羊毛兴奋的做了起来。
小哪吒做好的素色方垫
应该说我们走访杨师傅家是慕名而去的,在大理州的那几天我和小哪吒租了辆摩托车从大理古城起中途经过鹤庆新华村,从丽江绕过到剑川再从剑川到沙溪,最后再回到大理古城,就是这样我们溜达了一圈,中途看过一些当地的民俗,建筑,工艺但都是走马观花,可能小哪吒跟杨师傅聊得的比较投缘,仔仔细细的给我们讲着有关喜州毛毡制作工序及背景故事让我们对毛毡有了更多的想法。心里总有一股热流想要将这些传统手工艺在不失原味的情况下,制作成现代生活的所需品,让更多的人喜爱使用,传承这份温度。想做的事情太多,就让我们先从自我做起,慢慢去学着惜物,去感受一件手作物件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及这个物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以下为小哪吒部分羊毛毡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