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聪明人 察言观(1)

《论语•颜渊》记有孔子和子张的一段谈话,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张是孔子的门徒,姓颛孙(顓〔zhuān),名师,字子张。

旧时称通达事理的高明人士为“达人”或“达士”。子张问孔子:怎样才称得上达?”孔子反问:“你所说的达是指什么?”子张回答道:“在国君的朝中一定有名声,在大夫家里也一定有名声。”孔子说,“那是名,不是达。要讲达,就得品质正直而重礼义,善于理解别人的语意,注意别人的情绪,随时想到要恭谨待人。这样的人,在国君那里一定是通达的,在大夫那里也一定通达的。至于那些只求名声的人,表面上似乎也采取仁德,行动上却是违背的,还要自居为仁人而不羞愧。这种人在国君那里一定会享有虚名,在大夫那里也一定会享有虚名的。”

孔子说的“察言以观色”,后来作为成语“察言观色”。意思是:仔细观察别人的言语和脸色,以揣测他的心意。亦作“察言观色”。

《三国志•吴志•腾胤(yì)传》注,引《吴书》:“胤每听词讼,断罪法,察言观色,务尽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