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古诗词里有好的“*娘”,但真要找了,唐诗宋词元曲里没找到几个黄四娘、杜十娘、吴二娘等这都不算,因为对它们的使用仍旧停留在本义上,发生转移的,常被借用的是秋娘、谢娘、萧娘、真娘、徐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含娘字的古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含娘字的古诗(古诗词中的几个)

含娘字的古诗

我记得在古诗词里有好的“*娘”,但真要找了,唐诗宋词元曲里没找到几个。黄四娘、杜十娘、吴二娘等这都不算,因为对它们的使用仍旧停留在本义上,发生转移的,常被借用的是秋娘、谢娘、萧娘、真娘、徐娘……

【秋娘】当诗词中出现“秋娘”,有可能是指向杜秋娘,有可能是指向谢秋娘,还有可能是朱秋娘。但更多的是一个泛指,是唐代歌伎女伶的通称。

谢秋娘,更多的是以词牌名流于经传。为什么以一个女人的名字为词牌名呢?因为这个词牌的第一首词是为她写的。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錡妾。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 可以参阅杜牧为之作的《杜秋娘诗并序》。你也许对这个杜秋娘觉得陌生,但是有一首诗你却耳熟能详——《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在《唐诗三百首》上,这首诗就在杜秋娘的名下。

鉴于杜娘的才华和曲折经历,成为诗家口中的素材,所以诗词中更多用的是“杜秋娘”,倘若以“秋娘”出现,也是指“杜秋娘”,此时已经由起初的“特指”转变为“泛指”,即①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②泛指善歌貌美的女子。

诗词中出现的“秋娘”一般的解释为: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我们再来追究一下这种通称是在杜牧《杜秋娘诗并序》前就有的,还是沿用杜牧的“杜秋娘”后逐渐固化的。据考证杜牧的《杜秋娘诗并序》完作于833年,而在白居易的《琵琶行》(815年)中有“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同代的元稹 《赠吕二校书》诗中也有“共占花园争赵辟,竞添钱贯定秋娘”。可见在唐杜牧之前的“秋娘”就是一种对歌舞伎的通称,到了之后,内在的含义可能就多了,就可以解读出“杜秋娘”的意义来,是不是一定要解读出这一重意思来,也要看作者的意图,至少作者在用这个词的时候,他是知道“杜秋娘”的故事的。

例如,宋代周邦彦的《瑞龙吟·章台路》中有“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此处就需要解读出“杜秋娘”的含义来,因为此时作者已经联想到了“杜秋娘”的身世,而且用她来对比自己怀念的女子。而在《拜星月慢·夜色催更》中“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此处不需要引入“杜秋娘”的意义,因为此处指作者所怀念的那个女子的住所,睹物思人,与前朝的杜秋娘没有一点关系。

【谢娘】并不是专指上文的“谢秋娘”,它可能是指才女谢道韫,这个“谢娘”真是才女的代名词。历史上真实的谢道韫可谓是才华横溢,才气逼人的女诗人。“谢娘”另一个义项是由歌伎谢秋娘演化来的,泛指歌伎。

【萧娘】又是指谁?萧娘起初可能是个伪娘。萧娘最早出现在《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云: 宏受诏侵魏,军次洛口,前军克梁城。宏闻魏援近,畏懦不敢进。魏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北军歌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武。”“萧娘”即姓萧的女子,言宏怯懦如女子。宏乃萧宏,当朝皇帝萧衍的六弟,“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是个不可多得的美男子。

萧宏率领大军北进,听说魏军的援军到了,便畏惧了,打算班师回朝。萧宏的部下中有吕僧珍附和道:“能知难而退,难道不是好事吗?”其他人大多不愿意跟随萧宏离去,说道:“殿下您要走自己走,我们要留下与魏军决一死战。”萧宏陷入了尴尬,既有胆怯又有虚荣,选择了按兵不动。北魏大军看到萧宏的行为之后,派人给萧宏送来了女子的头巾,还编了一首歌谣嘲笑他和吕僧珍:“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武。”而梁军看到统帅如此,心中自然也慌张不已,不知所措。当敌人进攻的时候,心理崩溃的萧宏作为一军领袖,竟然带领护卫自行逃走,梁军也因此而溃败,几十万人丢盔弃甲,互相踩踏,使得梁朝军事实力大损。

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以后世之人便将“萧宏”称之为“萧娘”。由此可见,“萧娘”的本义里并没有积极美好的内涵,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萧娘”的称呼也逐渐失去了它的本义,为女子的泛称。 南朝以来,诗中男子所恋女子常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男子则称为萧郎(一说称皇帝萧衍为萧郎)。这个变化不可谓不大,这样的前因后果一交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五代后蜀尹鹗【临江仙】词:“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萧娘,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

周文质元曲《双调·落梅花》:鸾凤配,莺燕约,感萧娘肯怜才貌。除琴剑又别无珍共宝。则一片至诚心要也不要?

上述“萧娘”均是指所恋的女子。与之相映成趣的,称所爱之男子亦称“萧郎”,也不乏其例。《全唐诗话》云:崔郊有婢鬻于连帅,郊有诗曰:“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又无名氏《醉公子》:“门外祸儿吠,知是萧郎至。”

【真娘】本名胡瑞珍,唐代歌妓、苏州名妓,出生于京都长安一书香门第。从小聪慧、娇丽,擅长歌舞,工于琴棋,精于书画。为了逃避安史之乱,随父母南逃,路上与家人失散,流落苏州,被诱骗到山塘街“乐云楼”妓院。因真娘才貌双全,很快名噪一时,但她只卖艺,不卖身,守身如玉。其时,苏城有一富家子弟叫王荫祥,人品端正,还有几份才气。偏偏爱上青楼中的真娘,想娶她为妻,真娘因幼年已由父母作主,有了婚配,只得婉言拒绝。王荫祥还是不罢休,用重金买通老鸨,想留宿于真娘处。真娘觉得已难以违抗,为保贞洁,悬梁自尽。王荫祥得知后,懊丧不已,悲痛至极。斥资厚葬真娘于名胜虎丘,并刻碑纪念,载花种树于墓上,人称“花冢”,并发誓永不再娶。文人雅士每过真娘墓,对绝代红颜不免怜香惜玉,纷纷题诗于墓上。

胡瑞珍的品行和经历就使“真娘”一次包涵着某些优良的品质,如:多艺,聪颖,忠诚,贞烈。写到她的,更多的是忧伤和惋惜。

白居易《寄李苏州,兼示杨琼》:真娘墓头春草碧,心奴鬓上秋霜白。

宋诗人刘克庄的《六如亭》:吴儿解记真娘墓,杭俗犹存苏小坟。谁与惠州耆旧说,可无抔土覆朝云。

但无论怎么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被诗家借用的现象,凡是写到“真娘”的仍旧是那个胡瑞珍本人。

【徐娘】见得最多的是词语“徐娘半老”,这不是个好词,原因就在于“徐娘”徐昭佩的品行不端,污点太多,这一出处赋予了它劣质的内涵。

,